棱镜片及使用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34827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画面眩光和干扰图案产生、能提高正面辉度及促进薄化的棱镜片以及使用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棱镜片具有:透明的基体材料层;在上述基体材料层的表面侧层压的、粘合剂中分散有微粒的微粒涂布层;以及在上述微粒涂布层的表面侧以条纹状配备的多个条形突起棱镜部。上述棱镜片可防止画面眩光和干扰图案产生,可提高正面辉度。其结果是,通过减少光学镜片的数量促进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的薄化。上述微粒涂布层和上述条形突起棱镜部之间配备有片状部,该片状部可与条形突起棱镜部一体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背光单元的棱镜片以及使用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广泛使用从液晶层背面照射使其发光的背光光源方式,装配有在液晶层下面侧的侧光型、直下型等背光单元。配备有侧光型背光单元50的基本上如图2所示,具有作为光源的线形灯51、沿着灯51的端部配置的方形板状导光板52、在导光板52的表面侧配备的光扩散片53以及在光扩散片53的表面侧配备的棱镜片54。对该背光单元50的功能进行说明。首先,灯51向导光板52射入的光线被导光板52背面的反射点或反射面(图中未不出)反射,从导光板52的表面射出。从导光板52射出的光线射入光扩散片53,经光扩散片53扩散,从光扩散片53表面射出。之后,从光扩散片53射出的光线射入棱镜片54,通过棱镜片54表面形成的条形突起棱镜部54a射出显示接近法线方向的峰状分布的光线。如上所述,从灯51射出的光线通过光扩散片53扩散,然后通过棱镜片54显示接近法线方向的峰状折射,进一步照亮表面侧的整个液晶层(图中未示出)。上述棱镜片可通过基于几何光学的表面设计,以正面侧(与棱镜片的平面方向垂直的方向)射出的光的比例增大,但可能产生由于整齐排列的棱镜部54a引起的干扰图案出现,产生眩光。因此,有报道在棱镜片的表面侧配备上用扩散片,可上述防止眩光产生(参照特开2002-256053 号公报)。但是,在如上述公报的棱镜片的表面侧设置上用扩散片,不仅降低了由棱镜片提高的正面辉度,而且由于增加了光学镜片数量而与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薄化的要求相悖。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2-256053号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不利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棱镜片与液晶层之间不设置上用扩散片,也可防止画面眩光和干扰图案产生,提高正面辉度及促进薄化的棱镜片以及使用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为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棱镜片,所述棱镜片具有:透明的基体材料层;在上述基体材料层的表面侧层压的、粘合剂中分散有微粒的微粒涂布层;以及在上述微粒涂布层的表面侧以条纹状配备的多个条形突起棱镜部。由于上述棱镜片在基体材料层和条形突起棱镜部之间配备有微粒涂布层,射入微粒涂布层的光线通过微粒在内部扩射,该扩射光可射入条形突起棱镜部。因此,上述棱镜片可减轻棱镜片所具有的聚光特性,防止画面眩光和干扰图案产生。上述棱镜片在上述微粒涂布层和上述条形突起棱镜部之间可配备有片状部,该片状部可与条形突起棱镜部一体成型。由于上述片状部设置在微粒涂布层和条形突起棱镜部之间,即使在微粒涂布层的表面侧微粒突出使微粒涂布层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形状,也可以可靠地形成正确形状的条形突起棱镜部。也就是说,上述棱镜片中,在上述涂层的表面可直接形成上述条形突起棱镜部,但该情况下,由于上述微粒涂布层的表面凹凸不平的形状,可能不能正确地形成条形突起棱镜部之间低谷部分附近的形状,对此,通过配备如上所述的片状部,无论微粒涂布层表面的凹凸不平的形状是否存在,都能可靠地形成正确形状的条形突起棱镜部。作为上述微粒涂布层的平均厚度,优选为Iym以上、10 μπι以下。由此,可将射入上述微粒涂布层的光线准确和可靠地进行内部扩散,同时也符合液晶显示装置薄化的要求。此外,作为上述微粒涂布层的层压量优选为2g/m2以上、10g/m2以下。由此,可将射入上述微粒涂布层的光线准确和可靠地进行内部扩散,同时也符合液晶显示装置薄化的要求。进一步,作为微粒7的平均粒径,优选为I μπι以上、10 μπι以下。由此,光扩散等效果明显,同时也容易形成微粒涂布层。优选上述微粒粒径的变异系数为30%以下。由此,通过使上述微粒涂布层中含有的微粒粒径均一化,可使射入微粒涂布层的光线均匀地进行内部扩散。优选上述粘合剂的折射率大于上述微粒的折射率。由此,作为粘合剂,可使用折射率大的产品,因此,从基体材料层射向微粒涂布层的光线很难在粘合剂界面上全反射,可实现光线的有效利用。上述粘合剂的折射 率与上述微粒的折射率的差优选为0.01以上、0.60以下。上述粘合剂与上述微粒折射率的差若小于上述下限,可能会引起在微粒涂布层的内部扩散不充分;若超过上述上限,可能在微粒的界面增大全反射,雾度值过度增高引起正面辉度降低。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使从灯发出的光线分散并将光线导向表面侧,若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具有上述棱镜片,可防止画面眩光和干扰图案产生,提高正面辉度以及促进薄化。此处,“表面侧”是表示液晶显示模块或组装液晶显示模块时显示的观看侧。“背面侦Γ表示与“表面侧”相反。此外,“粒径的变异系数”由下式(I)算出。变异系数(%)=微粒粒径标准偏差/微粒平均粒径(I)如上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棱镜片可减轻棱镜片所具有的聚光特性,可防止画面眩光和干扰图案产生,提高正面辉度,其结果是,由于减少了光学镜片的数量,因而促进了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的薄化。附图说明图1表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棱镜片的模式性截面图。图2为使用现有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单元的模式性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棱镜片2基体材料层3微粒涂布层4片状部5条形突起棱镜部6粘合剂7 微粒50背光单元51 灯52导光板53光扩散板54棱镜片54a条形突起棱镜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的棱镜片I从背面侧到表面侧依次具有:透明的基体材料层2、粘合剂6中分散有微粒7的微粒涂布层3、上述微粒涂布层3的表面层压的片状部4以及多个条形突起棱镜部5。由于有必要使光线透过,基体材料层2可由透明、特别是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对作为用于基体材料层2的合成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烯烃、醋酸纤维素、耐候性氯乙烯、活性能量线固化树脂等。对上述基体材料层2的平均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为ΙΟμπι以上、500μπι以下,优选为35 μ m以上、250 μ m以下,特别优选为50 μ m以上、188 μ m以下。若基体材料层2的厚度未达到上述范围,暴露在背光单元的热量中时,容易发生卷曲,可能使处理变得困难。相反地,若基体材料层2的厚度超过上述范围,可能使液晶显示装置的辉度降低,此外,背光单元的厚度变大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化要求相悖。微粒涂布层3层压于上述基体材料层2的表面。该微粒涂布层3具有间隔设置的大量微粒7以及将该微粒7固定于基体材料层2的粘合剂6。微粒7通过上述粘合剂6在上述基体材料层2的表面侧以大致相同的密度配备固定。由于该微粒7和粘合剂6的折射率之差,该微粒涂布层3可使射入的光线进行内部扩散。作为微粒7的材料,大致分为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作为无机填料,具体地,可使用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氧化铝、氧化锌、硫化钡、硅酸镁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有机填料的具体材料,可使用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丙烯腈树脂、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酰胺等。其中,特别优选透明度高、不会阻碍光线透过的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作为微粒7的平均粒径的下限,优选为I μ m,特别优选为1.5 μ m,进一步特别优选为2 μ m ;作为该平均粒径的上限,优选为10 μ m,特别优选为7 μ m,进一步特别优选为4 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棱镜片,所述棱镜片具有:透明的基体材料层;在上述基体材料层的表面侧层压的、粘合剂中分散有微粒的微粒涂布层;以及在上述微粒涂布层的表面侧以条纹状配备的多个条形突起棱镜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贤一
申请(专利权)人:惠和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