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绳辅助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2298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丝绳辅助缠绕装置,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收绳机构和排线机构;收绳机构包括第一底座、安装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底座上的工装滚筒,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工装滚筒的一端传动连接;排线机构包括第二底座、排线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安装在第二底座上,排线组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二底座上,排线组件与工装滚筒相对设置,排线组件的移动方向与工装滚筒的轴线方向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工装滚筒轴向转动,排线组件水平移动,便于将损坏的钢丝绳从起重机的起升滚筒上拆下,并保存到工装滚筒上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
,特别涉及一种钢丝绳辅助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机通常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建桥工程等领域。对于大吨位起重机而言,其起升滚筒上通常缠绕有多层钢丝绳,通过钢丝绳起吊各种待移动的物体。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钢丝绳会出现损坏、断裂或其它原因,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此时,需要将钢丝绳从起重机的起升滚筒上拆下,绕至钢丝绳出厂时所用的工装滚筒上,以便后续维修。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是通过人工转动工装滚筒来收起需维修的钢丝绳,由于钢丝绳长度长、体积大,因此拆装十分不便。并且,缠绕到工装滚筒上的钢丝绳很不整齐,不易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钢丝绳拆装不便且缠绕到工装滚筒上不整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丝绳辅助缠绕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丝绳辅助缠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绳机构和排线机构。其中,所述收绳机构包括第一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工装滚筒,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工装滚筒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排线机构包括第二底座、排线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排线组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排线组件与所述工装滚筒相对设置,所述排线组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工装滚筒的轴线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联轴器、第一传动轴和第一拨杆,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拨杆固定在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工装滚筒包括滚筒本体和固定在所述滚筒本体两端的端板,所述第一拨杆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联轴器、丝杆和丝母,所述丝杆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排线组件包括两个排线杆和排线座,所述两个排线杆竖直地间隔设置且在所述排线座上,所述排线座通过所述丝母安装在所述丝杆上。优选地,所述排线组件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排线座上的辊轮,所述辊轮的轴线方向与两个所述排线杆的排列方向平行。优选地,所述排线机构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与所述丝杆平行设置,所述排线座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导向杆上。优选地,所述排线机构还包括两个限位部件和与所述两个限位部件相配合的两个限位开关,所述两个限位开关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且所述两个限位开关分别设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的两端,所述两个限位部件固定在所述排线组件上。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预张紧机构,所述预张紧机构包括刹车组件和第三传动组件,所述刹车组件和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刹车组件通过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工装滚筒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刹车组件包括:支撑架、刹车轮毂、两个弧形刹车带、偏心轴、耳环螺栓和用于驱动所述偏心轴旋转的刹车控制结构;所述刹车轮毂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刹车轮毂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两个弧形刹车带绕所述刹车轮毂设置,且所述两个弧形刹车带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一个所述弧形刹车带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另一个所述弧形刹车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耳环螺栓的一端连接;所述刹车控制结构和所述偏心轴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刹车控制结构与所述偏心轴的同心端连接,所述耳环螺栓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偏心轴的偏心端,所述偏心轴的长度方向和所述耳环螺栓的长度方向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联轴器、第二传动轴和第二拨杆;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联轴器与所述刹车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拨杆固定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拨杆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收绳机构和排线机构,并将排线组件与收绳机构的工装滚筒相对设置,该装置工作时,工装滚筒轴向转动,排线组件水平移动,便于在钢丝绳损坏时,将钢丝绳从起重机的起升滚筒上拆下,并保存到工装滚筒上去。此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钢丝绳缠绕辅助装置,可以在将新的或维修后的钢丝绳缠绕到起重机的起升滚筒上时,通过刹车带和刹车轮毂产生摩擦力,给钢丝绳施加预张紧力,使钢丝绳整齐紧密地缠绕到起重机的起升滚筒上去,避免了乱绳、陷绳和跳绳等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丝绳辅助缠绕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收绳机构和预张紧机构的主视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线机构主视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线机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刹车组件局部放大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偏心轴主视图5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偏心轴右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动臂主视图。附图中各部件标号列表如下:I收绳机构、11第一底座、111底板、112左顶尖座、113右顶尖座、12第一驱动组件、121第一电机、122第一减速机、13工装滚筒、131滚筒本体、132端板、14第一传动组件、141第一联轴器、142第一传动轴、143第一拨杆、151螺母、152螺栓、2排线机构、21第二底座、22排线组件、221排线杆、222排线座、223辊轮、23第二驱动组件、231第二电机、232第二减速机、24第二传动组件、241第二联轴器、242丝杆、243丝母、25导向杆、26限位部件、3预张紧机构、31刹车组件、311刹车控制结构、3111刹车调节杆、3112刹车调节螺母、3113弹簧、3114制动臂、31141凸起、3115叉头接头、312支撑架、3121底板、3122隔板、313刹车轮毂、314弧形刹车带、315偏心轴、3151键槽、316耳环螺栓、32第三传动组件、321第三联轴器、322第二传动轴、323第二拨杆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丝绳辅助缠绕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收绳机构I和排线机构2。具体地,结合图2,该收绳机构I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驱动组件12、第一传动组件14以及工装滚筒13,第一驱动组件12和第一传动组件14安装在第一底座11上,工装滚筒1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底座11上,第一驱动组件12和工装滚筒13的一端通过第一传动组件14传动连接。优选地,该第一驱动组件12可以包括第一电机121和第一减速机122,第一减速机122与第一电机121的输出轴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丝绳辅助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收绳机构(1)和排线机构(2);所述收绳机构(1)包括第一底座(11)、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11)上的第一驱动组件(12)、第一传动组件(14)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11)上的工装滚筒(13),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4)与所述工装滚筒(1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排线机构(2)包括第二底座(21)、排线组件(22)、第二驱动组件(23)和第二传动组件(24),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4)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21)上,所述排线组件(22)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4)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21)上,所述排线组件(22)与所述工装滚筒(13)相对设置,所述排线组件(22)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工装滚筒(13)的轴线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绳辅助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收绳机构(I)和排线机构(2);所述收绳机构(I)包括第一底座(11)、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11)上的第一驱动组件(12)、第一传动组件(14)以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11)上的工装滚筒(13),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4)与所述工装滚筒(1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排线机构(2)包括第二底座(21)、排线组件(22)、第二驱动组件(23)和第二传动组件(24),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和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4)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21)上,所述排线组件(22)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4)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21)上,所述排线组件(22)与所述工装滚筒(13)相对设置,所述排线组件(22)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工装滚筒(13)的轴线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包括第一电机(121)和第一减速机(122),所述第一减速机(122)与所述第一电机(121)的输出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4)包括第一联轴器(141 )、第一传动轴(142)和第一拨杆(143),所述第一传动轴(142)的一端通过所述联轴器(141)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拨杆(143)固定在所述传动轴(142)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拨杆(14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传动轴(142)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工装滚筒(13)包括滚筒本体(131)和固定在所述滚筒本体两端的端板(132),所述第一拨杆(143)与所述端板(13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24)包括第二联轴器(241)、丝杆(242)和丝母(243),所述丝杆(242)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21)上,且所述丝杆(242)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241)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3)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排线组件(22)包括两个排线杆(221)和排线座(222),所述两个排线杆(221)竖直地间隔设置且在所述排线座(222 )上,所述排线座(222 )通过所述丝母(243 )安装在所述丝杆(24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组件(22)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排线座(222)上的辊轮(223),所述辊轮(223)的轴线方向与两个所述排线杆(221)的排列方向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机构(2)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真利霍小剑孙凯石磊杜鹏张欢崔燕华蒋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