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灯源手电筒,包括筒头、筒身、尾盖、电池、电池盒及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灯源组件与第二灯源组件。电池装于电池盒内,电池盒内置于筒身内,筒身的前端与筒头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出第一收容腔,筒身的后端与尾盖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出第二收容腔;第一灯源组件可选择地放置于第一收容腔或第二收容腔内,第二灯源组件可选择地放置于对应的第二收容腔或第一收容腔内,第一收容腔内的第一灯源或第二灯源与电池盒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灯源手电筒具有双光源与备用灯源的功能和特性,双光源能适用于各种环境场合与使用要求;备用灯源还便于使用者电筒故障分析与排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电筒,尤其涉及一种双灯源手电筒。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消费品,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而照明设备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并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其中,在照明设备中,手电筒是我们生活上常用的产品,它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使手电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现有的手电筒一般只有一个灯源,而只有一个灯源的手电筒只能提供单一的照明效果;当手电筒的灯源损坏或电池电量耗尽(统称“故障”)时,此时的手电筒就需要更换新的灯源或电池才能正常工作;而对于一般使用者来说,都没有备用灯源,故在手电筒发生“故障”时,此时大部份的手电筒就功能丧失,从而令使用者处于漆黑的环境下而增加对现场的恐惧感;如今,现有的手电筒只有一个灯源,该灯源或者为发冷色光的LED灯源,或者是发暖色光的氙气灯源;LED灯源具有低能耗,长寿命的特性而深受使用者喜爱,但产生的冷色光存在光线穿透力差、物体分辨率低及光线投射距离近,故使得用LED灯源的手电筒只能适应于近距离照明及普通的夜晚环境;发暖色光的氙气灯源具备光线穿透力强、物体分辨率高及光线投射距离远的优点,且暖色光能消除使用者对黑夜现场的恐惧心理,故装配氙气灯源的手电筒能适应于雨雾或黑夜等恶劣环境中。因此,只有一个灯源的手电筒使用于不同的环境与场合,使用者则需随身携带额外的灯源,这为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双灯源手电筒来填补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灯源手电筒,该双灯源手电筒一方面具有双光源和备用灯源功能和特性,双光源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场合与使用要求;备用灯源还便于使用者对电筒故障分析与排除。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灯源手电筒,包括筒身、筒头、尾盖、电池、电池盒及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灯源组件及第二灯源组件。所述电池装于所述电池盒内,所述电池盒内置于所述筒身内,所述筒身的前端与所述筒头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出第一收容腔,所述筒身的后端与所述尾盖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出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灯源组件可选择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或第二收容腔内,所述第二灯源组件可选择地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收容腔或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所述第一灯源组件或第二灯源组件与所述电池盒电性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灯源组件及所述第二灯源组件均具有一反光杯及与所述反光杯组合并调节好聚光的灯源,以方便于第一灯源组件或第二灯源组件的使用。较佳地,所述第一灯源组件及第二灯源组件的灯源均为LED灯或氙气灯;或者所述第一灯源组件及第二灯源组件的灯源中一者为LED灯,另一者为氙气灯。其中,以LED灯的电气特性,以适用普通的夜晚环境使用;以氙气灯的电气特性,以适应于雨雾或黑夜等恶劣环境使用。较佳地,所述筒头与所述筒身螺丝连接,以便于筒头与筒身之间的装拆,从而便于第一灯源组件与第二灯源组件之间的调换装置。较佳地,所述尾盖与所述筒身螺丝连接,以便于尾盖与筒身之间的装拆,从而便于使用者对第一灯源组件与第二灯源组件之间的调换装置;以适应于不同的环境与使用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灯源组件和第二灯源组件,且第一灯源组件和第二灯源组件可选择地收容于对应的第一收容腔或第二收容腔内,故使第一灯源组件与第二灯源组件相互调换装置位置更简单快捷,一方面使得使用者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与使用要求选择对应的第一灯源组件或第二灯源组件进行工作,并同时具有双光源与备用灯源的功能和特性;备用光源还便于使用者对本技术的双灯源手电筒故障分析与排除。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双灯源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阅图1,本技术双灯源手电筒100包括筒身10、筒头20、尾盖30、电池40、电池盒90及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灯源组件50及第二灯源组件60。所述电池40装于所述电池盒90内,所述电池盒90内置于所述筒身10内,所述筒身10的前端与所述筒头20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第一收容腔7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头20与所述筒身10螺纹连接以便于筒头20与筒身10之间的拆装,从而便于第一灯源组件50与第二灯源组件60之间的装置位置调换;所述筒身10的后端与所述尾盖30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第二收容腔80,具体地,所述尾盖30与所述筒身10也螺纹连接以便于尾盖30与筒身10之间的拆装,从而也便于第一灯源组件50与第二灯源组件60之间的装置位置调换。所述第一灯源组件50和第二灯源组件60可选择地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容腔70或第二收容腔80内,(BP是当第一灯源组件50收容于第一收容腔70内时,此时的第二灯源组件60收容于第二收容腔80 ;当第一灯源组件50收容于第二收容腔80内时,此时的第二灯源组件60收容于第一收容腔70内),所述第一收容腔70内的所述第一灯源组件50或第二灯源组件60与所述电池盒90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灯源组件50与所述第二灯源组件60装置位置变换更简单快捷,而不影响本技术双灯源手电筒100工作效果与性能,并能大幅降低本技术双灯源手电筒100的筒身10大电流传导而产生的电流损耗及筒身10的发烫。更具体地,如下:较优者,所述第一灯源组件50及所述第二灯源60均具有一反光杯52、62及与所述反光杯52、62组合并调节好聚光的灯源51、61,以方便于第一灯源组件50或第二灯源组件60的使用;具体地,所述第一灯源组件50及第二灯源组件60的灯源51、61均为LED灯或氙气灯;或者所述第一灯源组件50及第二灯源组件60的灯源51、61中一者为LED灯,另一者为氙气灯。其中,以LED灯的电气特性,以适用普通的夜晚环境使用;以氙气灯的电气特性,具备光线强穿透力、物体分辨率高及光线投射距离远的优点,且暖色光能消除使用者对黑夜现场的恐惧心理,从而适应于雨雾或黑夜等恶劣环境场合。值得注意者,上述的电池40可以为单个的电池,也可以是由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所形成的组合电池,同时,电池40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充电电池或不可充电电池等,这都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所熟知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灯源组件50和第二灯源组件60 ;且第一灯源组件50和第二灯源组件60可选择地收容于对应的第一收容腔70或第二收容腔80内,故使第一灯源组件50与第二灯源组件60相互调换装置位置更简单快捷,一方面使得使用者能根据不同的黑夜环境场合选择相应的第一灯源组件50或第二灯源组件60进行工作,使本技术的双灯源手电筒100具有双光源与备用灯源的功能和特性,另一方面备用灯源还便于使用者对本技术的双灯源手电筒100故障分析与排除。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技术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灯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头、筒身、尾盖、电池、电池盒及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灯源组件和第二灯源组件,所述电池装于所述电池盒内,所述电池盒内置于所述筒身内,所述筒身的前端与所述筒头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出第一收容腔,所述筒身的后端与所述尾盖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出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灯源组件可选择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或第二收容腔内,所述第二灯源组件可选择地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收容腔或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所述第一灯源组件或第二灯源组件与所述电池盒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灯源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头、筒身、尾盖、电池、电池盒及一体式结构的第一灯源组件和第二灯源组件,所述电池装于所述电池盒内,所述电池盒内置于所述筒身内,所述筒身的前端与所述筒头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出第一收容腔,所述筒身的后端与所述尾盖呈可拆卸的连接而形成出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灯源组件可选择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或第二收容腔内,所述第二灯源组件可选择地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收容腔或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所述第一灯源组件或第二灯源组件与所述电池盒电性连接。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云,
申请(专利权)人:蔡国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