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2337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V)的支撑装置(1),其包括支架结构(2)和支撑构件(3),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支架结构(2)延伸并且用来通过车辆的一对车轮(W)支撑该车辆,所述支架结构(2)包括用于所述支撑构件(3)的附接点(6)的系统,所述附接点的系统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2)的纵向表面(4)上,当进行支撑时,所述支撑构件(3)沿侧向伸出以支撑所述车轮(W),其中支撑装置(1)还包括叉开口(5),所述叉开口被构造为连接到标准叉车(M),并且其中对于每个车轮(W),一组所述支撑构件(3)连接到所述附接点(6)中所选的附接点,以提供所述支撑构件(3)的合适的相互距离和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所述车辆支撑装置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支撑装置,并且涉及当车辆需要在诸如车库的地点中移动以用于维修时提升和操纵车辆的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的是通过大型卡车进行汽车救援,该大型卡车具有重的拖动装置,以救援损坏的或故障的汽车,并且将其带到车库进行维修,同时汽车以其自身的一对后轮或前轮滚动,而另一对车轮由拖动装置支撑。在汽车维修车间或车库中,可能需要利用较为简单的设备将汽车在该地点中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EP0405230B1描述了在维修工作开始之前用于升高和操纵车辆的提升装置。已知的提升装置包括支架,四个平行支撑轨道从支架沿侧向延伸,以支撑安装在前车轴或后车轴上的车轮,并且将车辆带到车库中合适的位置。同轴的第一组支撑轨道在其延伸位置中永久地固定到支架,并且当前轮或后轮从一个方向抵靠第一组支撑轨道时,同轴的第二组支撑轨道可以延伸到优选与第一组相同的宽度,从而同轴的第二组支撑轨道从相反的方向被液压地拉向同样的车轮,使得在提升车辆的端部之前两组轨道之间的距离减小到小于车轮或轮胎的直径。已知的提升装置教导使用液压缸来调节支撑轨道之间的所述距离,以及使用液压缸来侧向地延伸/收回第二组支撑轨道,这些液压缸增加了该装置的复杂性和价格。在FR2340837中公开了用于汽车公路运输的运输装置。所公开的运输装置被构造为由车辆牵引。运输装置相当大,并且比正常的轿车宽且高。运输装置适于承载待运输的不接触地面的汽车的全部重量。实质上,运输装置为运输拖车。此外,其装备有支撑构件,以用于支撑待运输的汽车的车轮。这些支撑构件附接在运输装置的框架结构中所选的附接点处。此外,US5, 988,974公开了用于运输汽车的提升和牵引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复杂性较低且能够负担的支撑装置,所有的车库都能够负担得起,并且仅仅需要车库中通常能够找到的堆叠机或叉车,来手动地或通过电动马达驱动以在该地点周围提升和移动车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克服车辆所存在的问题,该车辆的待升高的车轮由于碰撞而损坏或刺穿,从而车轮不再同轴对准,并且在车辆的两侧中需要不同的支撑。这些和其它目的通过用于车辆的车辆支撑装置来实现,该车辆支撑装置包括支架结构和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从支架结构延伸,并且用来通过车辆的一对车轮而支撑车辆。所述支架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构件的附接点系统,该附接点系统设置在支架的纵向表面上,当进行支撑时所述构件沿侧向伸出以支撑所述车轮,其中支撑装置还包括叉开口,所述叉开口被构造为连接到标准堆叠机或标准叉车,并且其中对于每个车轮,一组所述支撑构件连接到所述附接点中所选的附接点,以提供所述支撑构件的合适的相互距离和高度。附接点可以水平地和竖向地分布,以便根据对车轮的可能损坏的特性获得支撑构件的所述距离和高度。由此在进行支撑时实现更加灵活的调节(尤其是对于车轮的高度),例如以便即使在车轮之一被刺穿或受到其它损坏时提供车轮的同轴对准,从而最小化所述车辆的其它部分上的应力,同时方便通过标准叉车移动车辆。从而,提供小的能够负担得起的支撑装置,其仅仅需要堆叠机或叉车来在诸如车库的地点周围升高和移动车辆,同时提供在不同高度处支撑车轮以克服车辆中的应力和张力问题的可能性,其中待被升高的车轮是损坏的或刺穿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一组支撑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具有类似曲柄柄部的曲柄状形式,并且根据所采用的附接点或接纳开口并且根据所述支撑构件的角度定位,所述支撑构件上的车轮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能够形成为比车轮上的轮胎的外径短。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接纳开口形成为在所述纵向表面之一中的至少一个纵向狭缝,其中所述狭缝能够具有凹口,以固定支撑构件的位置并且避免支撑构件沿着所述狭缝的纵向方向滑动。该特征使得容易将支撑构件插入狭缝,使它们滑动以抵靠轮胎,并且使它们接合在相邻的凹口中。每个支撑构件都设置有闩锁元件,以便在使用时防止所述支撑构件无意中脱离与对应附接点或开口的接合。所述R锁元件从所述支撑构件伸出,使得在一个角度位置中,所述支撑构件能够与所述附接点或开口接合,并且在另一个角度位置中,所述支撑构件被闩锁。因此,通过将支撑构件转到使用位置,闩锁元件防止支撑构件从支架结构滑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构件具有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横截面,并且所述支撑构件的内端部在附接点处钩到所述支架结构的边缘中或钩到该边缘上。作为将支撑构件插入到通常在支架结构的侧表面中的接纳开口中的一种替代形式,所述构件可以通过夹持在支架的边缘上和周围或者粘附在支架的边缘下方而进行附接。为了增强车轮的支撑,支撑构件可以具有由支撑垫覆盖的外端部,并且所述垫可以形成为铲形物。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支撑一个车轮的一组支撑构件具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为任何类型的链、线材或鱼尾板形式,能够保持所述支撑构件的相互距离在进行提升时不被超过。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经由旋转接头连接到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相对于所述支架结构布置成使得所述支架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转动。由此,支架结构和支撑框架之间的旋转接头在使用期间提供增强的操纵性,原因在于其实质上用作卡车的拖车的旋转接头。优选地,旋转接头连接到支撑框架的顶部部分。支撑框架还包括从所述顶部部分延伸的两个侧壁,其中所述两个侧壁相对于彼此布置成使得在它们之间能够容纳标准堆叠机或标准叉车的叉。由此,该侧壁将用作用于堆叠机或叉车的叉的引导件,从而确保它们在支撑装置使用期间的正确定位。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在车库中提升和操纵车辆的方法,其中将包括支架结构的支撑装置定位在车辆下方,然后对于车辆的前车轴或后车轴的每个车轮,使一组支撑构件附接到所述支架结构的表面的附接点并且从该附接点沿侧向伸出,所述支撑构件从下方支撑所述车轮的轮胎,使所述支撑构件的车轮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距离能够小于所述轮胎的外径,所述距离通过将支撑构件互锁的锁定装置而被固定,最后使诸如堆叠机或叉车的操纵装置与所述支架结构中的诸如叉开口的连接装置操作地接合,以提升和操纵靠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优选地包括以下步骤:其中支撑构件和/或附接点选择成恰当地适应于由在一地点处待移动到新地方的车辆上的相邻轮胎/车轮限定的高度和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装置优选地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一起使用。附图说明参考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和附图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性和优点。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为借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支撑装置和标准操纵装置提升和操作车辆的总体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支架结构的一侧的局部视图,其中附接点处于竖直侧表面中,图4A-C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构件的若干实施例,图5A示出了根据图4A的第二实施例的支撑构件的使用的横截面图,图5B示出了根据图4B的第三实施例的支撑构件的使用,图5C示出了根据图4C的第四实施例的支撑构件的使用,图6示出了支撑装置的实施例的半透明的俯视图,以及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支撑装置I的实施例的横截面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完整的描述,其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体现为不同的形式,而不应限于在这里给出的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将是全面且完整的,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V)的支撑装置(1),其包括支架结构(2)和支撑构件(3),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支架结构(2)延伸并且用来通过车辆的一对车轮(W)支撑该车辆,所述支架结构(2)包括用于所述支撑构件(3)且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2)的纵向表面(4)上的附接点(6)的系统,当进行支撑时,所述支撑构件(3)沿侧向伸出以支撑所述车轮(W),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还包括叉开口(5),所述叉开口被构造为连接到标准堆叠机或标准叉车(M),并且其中对于每个车轮(W),一组所述支撑构件(3)连接到所述附接点(6)中所选的附接点,以提供所述支撑构件(3)的合适的相互距离和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24 EP 10179488.11.一种用于车辆(V)的支撑装置(1),其包括支架结构(2)和支撑构件(3),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支架结构(2)延伸并且用来通过车辆的一对车轮(W)支撑该车辆,所述支架结构(2)包括用于所述支撑构件(3)且设置在所述支架结构(2)的纵向表面(4)上的附接点(6)的系统,当进行支撑时,所述支撑构件(3)沿侧向伸出以支撑所述车轮(W),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I)还包括叉开口(5),所述叉开口被构造为连接到标准堆叠机或标准叉车(M),并且其中对于每个车轮(W),一组所述支撑构件(3 )连接到所述附接点(6 )中所选的附接点,以提供所述支撑构件(3)的合适的相互距离和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1),其中一组支撑构件(3)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类似曲柄柄部的曲柄状形式,并且其中根据所采用的附接点或接纳开口并且根据所述支撑构件(3)的转动,所述支撑构件(3)上的车轮接触表面之间的距离能够形成为比车轮(W)上的轮胎的外径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1),其中所述接纳开口(6)形成为在所述纵向表面(4 )之一中的至少一个纵向狭缝(7 ),其中所述狭缝(7 )能够具有凹口( 8 ),以固定支撑构件(3)的位置并且防止支撑构件沿着所述狭缝(7)的纵向方向滑动。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I),其中每个支撑构件(3A)都设置有闩锁元件(9),以便在使用时防止所述支撑构件(3A)无意中脱离与对应附接点或开口的接口 o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1),其中所述闩锁元件(9)从所述支撑构件(3A)伸出,使得在一个角度位置中,所述支撑构件(3A)能够与所述附接点或开口接合,并且在另一个角度位置中,所述支撑构件(3A)被闩锁。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1),其中所述支撑构件(3)形成有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横截面,并且所述支撑构件(3)的内端部(10)在附接开口(6)处钩到所述支架结构(2)的边缘中或钩到该边缘上,并且其中所述附接开口被构造为与所述支撑构件(3)的横截面匹配。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1),其中每个支撑构件(3)都具有外端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A·恰尔托雷斯基M·格罗滕伯格
申请(专利权)人:M二IG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波兰;PL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