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头套堆焊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1309 阅读:4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辊与主轴连接件的修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扁头套堆焊修复方法。主要解决传统扁头套修复方法存在的内壁磨损量无法有效控制,扁头套拆装困难等技术问题。一种扁头套堆焊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检制作模板;b.去除扁头套内壁工作面的疲劳层;c.将扁头套吊入加热炉预热3小时,在250°~300°保温6~8小时;d.出炉后的扁头套用耐火保温材料包裹,仅留出待修位置;e.用含铬的结构钢焊条堆焊修复扁头套内壁工作面,在堆焊修复的过程中,随时用制作的模板校核尺寸;f.堆焊过程开始后连续作业,直至堆焊修复尺寸达到要求;g.堆焊结束后,立即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在720℃左右,保温8小时,随炉缓冷至室温后出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辊与主轴连接件的修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扁头套堆焊修复方 法。 .
技术介绍
-参照图l,因为扁头套1是轧辊2与主轴之间的联接件,其工作的特点是启动制动频繁和反复、尖峰、冲击、阻塞以及经常受到突然加(卸)载的作用。这种由诸多外干扰引起的不稳定的运转过程,对机械主传动系统中扁头套的影响尤其突出,造成扁头套使用寿命短,失效故障多。以前曾经采用气焊或气保焊等传统焊接修复方式和传统打磨的加工方法,修复后的扁头套仅仅恢复其尺寸,且使用寿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故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扁头套内壁的磨损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更换频率高,辊轴和扁头套之间间隙过大;另外扁头套在拆卸和安装时,比较烦琐,费时费力,极大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要解决传统扁头套修复方法存在的 内壁磨损量无法有效控制,扁头套拆装困难,气焊或气保焊等传统焊接修复方法 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修复件使用寿命低,更换频率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 检査扁头套内壁工作面情况,在水平工作台上,确定扁头套中心基准点, 制作模板;2、 去除扁头套内壁工作面的疲劳层,经过着色探伤确认裂纹彻底清除;3、 为保证修复过程中扁头套的焊接质量,提高修复的效果,制订预热方案:将扁头套吊入加热炉预热3小时,在250° 300°保温6 8小时;4、 出炉后的扁头套用耐火保温材料包裹,仅留出待修位置;5、 用含铬的结构钢焊条堆焊修复扁头套内壁工作面,在堆焊修复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堆焊不均匀现象,导致一侧尺寸多, 一侧尺寸少,有时甚至出现修复 尺寸不到位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特地制作模板用于校核尺寸,按照设定的的校核基准,随时用模板校核,从而更好的保证修复的圆周均匀和堆焊层的平整度, 提高修复的质量和效率;6、 其他修复方式在焊接过程中考虑的比较少,从而导致堆焊后堆焊层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为保证对堆焊过程的控制,在堆焊过程丌始后连续作业,直至堆焊修复尺寸达到要求;7、 堆燥结束后,立即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在72(T左右,保温8小时, 随炉缓冷至室温后出炉。加工工艺由于扁头套内壁不是正规圆形或方形,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方法 是有必要的,首先通过插床或铣床加工扁头套内壁,基本加工到尺寸;然后磨光机修磨,用模板随时校核、检验,保证扁头套工作面的尺寸、平整度及边角的圆 弧过渡满足使用要求。扁头套内壁工作面加工满足要求后,考虑扁头套实际工作特点,在扁头套尾 端制作排气孔,按照扁头套的结构及使用的情况,按照尺寸的要求,在扁头套内侧退刀槽处打1 4个孔用于在更换时排出扁头套内腔气体,降低扁头套内腔安装时的压力,方便拆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扁头套材料的具体分析以及对于现场工矿条件 的跟踪,选用与之匹配的焊接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提高其使用的寿命;同时通过 对扁头,结构的分析,在适当的位置增加排气口,即可保证在线使用不受影响, 又提高更换的效率。本专利技术对扁头套进行修复,可以提高扁头套的使用寿命,同 时便于更换,降低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在恢复尺寸的同时,保证扁头套修复的材料 满足现有的工况条件,达到提高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 按照实际使用工况条件,结合扁头套基体材料以及匹配辊轴的特点,选用合适的 焊接材料以及热处理工艺;同时为了保证现场更换的方便,仔细分析扁头套和辊 轴连接的结构,制订套筒的加工工艺和增加排气孔以方便拆卸、安装的方案。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扁头套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扁头套结构示意图图中l一扁头套,2—轧辊,3 —扁头套修复层,4一退刀槽,5 —排气孔。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图2具体尺寸,设计一个模板,以扁头套中心为基准点,保证上下尺寸要求,采用线切割的方法精确制作,模板材质可选用A3板或不锈钢,要求有一定的强度。一、 堆焊修复1、 检査扁头套l内壁工作面情况,在水平工作台上,确定扁头套中心基准 点,制作模板;2、 去除扁头套内壁工作面的疲劳层,经过着色探伤确认裂纹彻底清除;3、 将扁头套吊入加热炉预热3小时,保温在250° 300°保温6 8小时;4、 出炉后的扁头套放置在用硅酸铝耐火纤维毯上,并把扁头套严密包裹, 仅留出待修位置;5、 用含铬的结构钢焊条(E10015-G,上海焊接器材有限公司)堆焊修复扁 头套内壁工作面,在堆焊修复的过程中,随时用制作的模板校核尺寸,保证修复 的圆周均匀和堆焊层的平整度;6、 堆焊过程开始后连续作业,直至堆焊修复尺寸达到要求,形成扁头套修 复层3;7、 堆焊结束后,立即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在72(T左右,保温8小时, 随炉缓冷至室温后出炉。二、 加工工艺由于扁头套内壁不是JH规圆形或方形,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方法是有必要的,首先通过插床或铣床加工扁头套内壁,基本加工到尺寸;然后 磨光机打磨,用模板随时校核、检验,保证扁头套工作面的尺寸、平整度及边角 的圆弧过渡满足使用要求。 '三、 扁头套内壁工作面加工满足要求后,考虑由于扁头套和辊道轴连接比较 紧密,加上有黄油等密封导致排气不畅,内孔气压较大,安装拆卸困难,考虑在 扁头套后端适当位置制作排气孔,按照扁头套的整体结构以及在线使用的情况, 在扁头套的尾端适当的位置制作排气孔,排气孔的分布和具体形状尺寸按照扁头 套的大小以及使用的情况而定,在扁头套内侧退刀槽4处打1 4个排气孔5用 于在更换时排出扁头套内腔气体,降低扁头套内腔安装时的压力,方便拆装。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是歩骤g获 得扁头套首先通过插床或铣床加工扁头套内壁,基本加工到尺寸;然后磨光机打 磨,用模板随时校核、检验获得符合要求的工作面的尺寸、平整度及边角的圆弧 过渡。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是在扁头套 内侧退刀槽处打1 4个排气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轧辊与主轴连接件的修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主要解决传统扁头套修复方法存在的内壁磨损量无法有效控制,扁头套拆装困难等技术问题。一种,包括以下步骤a.检制作模板;b.去除扁头套内壁工作面的疲劳层;c.将扁头套吊入加热炉预热3小时,在250°~300°保温6~8小时;d.出炉后的扁头套用耐火保温材料包裹,仅留出待修位置;e.用含铬的结构钢焊条堆焊修复扁头套内壁工作面,在堆焊修复的过程中,随时用制作的模板校核尺寸;f.堆焊过程开始后连续作业,直至堆焊修复尺寸达到要求;g.堆焊结束后,立即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在720℃左右,保温8小时,随炉缓冷至室温后出炉。文档编号B23K31/02GK101422850SQ20071009419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李云刚, 蒋国良 申请人: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头套堆焊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检查扁头套内壁工作面情况,在水平工作台上,确定扁头套中心基准点,制作模板; b、去除扁头套内壁工作面的疲劳层,经过着色探伤确认裂纹彻底清除; c、将扁头套吊入加热炉预热 3小时,在250°~300°保温6~8小时; d、出炉后的扁头套用耐火保温材料包裹,仅留出待修位置; e、用含铬的结构钢焊条堆焊修复扁头套内壁工作面,在堆焊修复的过程中,随时用制作的模板校核尺寸,保证修复的圆周均匀和堆焊层的平整 度; f、堆焊过程开始后连续作业,直至堆焊修复尺寸达到要求; g.堆焊结束后,立即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在720°左右,保温8小时,随炉缓冷至室温后出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刚蒋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