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12463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包含储油筒和与所述的储油筒相连接的且设置在其底部的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的温度控制单元包含一油温测试单元,所述的油温测试单元包含测温探针、与所述的测温探针相连接的信号传输线和与所述的信号传输线的测温控制单元,所述的测温控制单元上设有一用于设定预设最高油温的温度预定拨盘和与制冷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当所述的储油筒中的油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的预设最高油温T时,所述的接口向所述的制冷系统的主机发出信号请求停机。由于使用者可以手动设置最高油温,进一步保障储油装置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制冷装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一般的制冷系统,如图6所示,制冷的具体工作过程见图1:①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低温物体的热量,蒸发成气体制冷剂。②蒸发器出来的气体制冷剂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③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将热能释放给高温环境、同时自身变为高压液体制冷剂。④高压液体制冷剂在膨胀阀中减压,再变为低压两相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循环最初的过程。在工业制冷中,由于使用到大型的螺杆压缩机,而这种压缩机在运行中需要大量的润滑油来参与运行,为了保持润滑油的正常供给,需要在压缩机设置专门的储油装置。然而,现有的储油装置的油温传感器直接设置在筒体中,当润滑油在筒体中流动时,造出浪涌,油温传感器时常无法准确测量温度,造出油温传感器错误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储油装置中的润滑油的浪涌而对油温传感器造成伤害的储油装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包含储油筒和与所述的储油筒相连接的且设置在其底部的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的温度控制单元包含一油温测试单元,所述的油温测试单元包含测温探针、与所述的测温探针相连接的信号传输线和与所述的信号传输线的测温控制单元,所述的测温控制单元上设有一用于设定预设最高油温的温度预定拨盘和与制冷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当所述的储油筒中的油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的预设最高油温时,所述的接口向所述的制冷系统的主机发出信号请求停机。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所述的测温探针的外部设有一防止所述的储油装置内的高温润滑油的浪涌的防浪器,所述防浪器包含防浪筒和位于所述的防浪筒底部的支承座,所述的支承座的底部与所述的储油筒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防浪筒的两侧设有供所述的润滑油流入的开孔。由于本技术的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利用套在测温探针外的防浪筒,能有效防止高温润滑油的浪涌对测温探针造成的冲击伤害,提供测温探针的测温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另外,由于使用者可以手动设置最高油温,进一步保障储油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储油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油温测量单元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油温测量单元的防浪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防浪器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图6为一般制冷系统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储油装置的温度控制单元的逻辑判断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减少储油装置中的润滑油的浪涌而对油温传感器造成伤害的储油装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1,包含储油筒2和与该储油筒2相连接的且设置在其底部的油温测试单元3,该油温测试单元3包含测温探针31、与该测温探针31相连接的信号传输线33和与该信号传输线33的测温控制单元32,该测温探针31的外部设有一防止该储油装置I内的高温润滑油的浪涌的防浪器4。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防浪器4包含防浪筒41和位于该防浪筒41底部的支承座42,该支承座42的底部与该储油筒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该防浪筒41的两侧设有供该润滑油流入的开孔411。该开孔411对称在该防浪筒41的两侧,该测温探针31被该防浪筒41套接且保持一预设的距离。如图7所示,该测温控制单元32上设有一用于设定预设最高油温TO的温度预定拨盘321和与制冷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 322,当该储油筒2中的油温TC大于或等于该预设最高油温TO时,该接口 322向该制冷系统的主机发出信号请求停机。该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利用套在测温探针外的防浪筒,能有效防止高温润滑油的浪涌对测温探针造成的冲击伤害,提供测温探针的测温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另外,由于使用者可以手动设置最高油温,进一步保障储油装置的安全性。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1),包含储油筒(2)和与所述的储油筒(2)相连接的且设置在其底部的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的温度控制单元包含一油温测试单元(3),所述的油温测试单元(3)包含测温探针(31)、与所述的测温探针(31)相连接的信号传输线(33)和与所述的信号传输线(33)的测温控制单元(3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控制单元(32)上设有一用于设定预设最高油温(TO)的温度预定拨盘(321)和与制冷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322),当所述的储油筒(2)中的油温(TC)大于或等于所述的预设最高油温(TO)时,所述的接口(322)向所述的制冷系统的主机发出信号请求停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所述的测温探针(31)的外部设有一防止所述的储油装置(I)内的高温润滑油的浪涌的防浪器(4),所述防浪器(4)包含防浪筒(41)和位于所述的防浪筒(41)底部的支承座(42),所述的支承座(42)的底部与所述的储油筒(2)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浪筒(41)的两侧设有供所述的润滑油流入的开孔(41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包含储油筒和与所述的储油筒相连接的且设置在其底部的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的温度控制单元包含一油温测试单元,所述的油温测试单元包含测温探针、与所述的测温探针相连接的信号传输线和与所述的信号传输线的测温控制单元,所述的测温控制单元上设有一用于设定预设最高油温的温度预定拨盘和与制冷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当所述的储油筒中的油温大于或等于所述的预设最高油温T时,所述的接口向所述的制冷系统的主机发出信号请求停机。由于使用者可以手动设置最高油温,进一步保障储油装置的安全性。文档编号F04C29/02GK202937453SQ20122069776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胡江平, 肖俊青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温度控制单元的制冷系统的储油装置(1),包含储油筒(2)和与所述的储油筒(2)相连接的且设置在其底部的温度控制单元,所述的温度控制单元包含一油温测试单元(3),所述的油温测试单元(3)包含测温探针(31)、与所述的测温探针(31)相连接的信号传输线(33)和与所述的信号传输线(33)的测温控制单元(3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温控制单元(32)上设有一用于设定预设最高油温(T0)的温度预定拨盘(321)和与制冷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322),当所述的储油筒(2)中的油温(TC)大于或等于所述的预设最高油温(T0)时,所述的接口(322)向所述的制冷系统的主机发出信号请求停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江平肖俊青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