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双棍夹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976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子双棍夹送机构,在支撑主框架上固定有底座与夹紧轮支撑架,在夹紧轮支撑架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下辊子轴,在第一下辊子轴上固定有第一下辊子,在夹紧轮支撑架上开设有导向孔,在导向孔内滑动插接有导向杆,在导向杆的底端部固定有气缸安装板,在气缸安装板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上辊子轴,在第一上辊子轴上固定有第一上辊子;在第一下辊子轴后侧的夹紧轮支撑架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下辊子轴与第三下辊子轴;在夹紧轮支撑架上滑动连接有升降架,在升降架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三上辊子轴,在第三上辊子轴上固定有第三上辊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了不同规格的管子夹送需要,又可以较好的控制管子前进方向,使得管子夹送高效、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子双棍夹送机构,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本技术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对管子夹送大多采用V型槽进行输送,这样单边受力需要较大的电动机功率,而且容易打滑,不利于夹送机构的结构紧凑的要求,很难满足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满足不同规格的管子夹送、又可以较好的控制管子前进方向准确性的管子双棍夹送机构。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管子双棍夹送机构,在支撑主框架上固定有底座与夹紧轮支撑架,在底座上固定有电机安装板,在电机安装板上固定有两台上部电机与两台下部电机,在夹紧轮支撑架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下辊子轴,在第一下辊子轴上固定有第一下辊子,在夹紧轮支撑架上开设有导向孔,在导向孔内滑动插接有导向杆,在导向杆的底端部固定有气缸安装板,在气缸安装板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上辊子轴,在第一上辊子轴上固定有第一上辊子,第一上辊子与第一下辊子配合;在第一下辊子轴后侧的夹紧轮支撑架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下辊子轴与第三下辊子轴,第一下辊子轴的轴线与第二下辊子轴的轴线呈平行设置,第二下辊子轴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的轴线呈平行设置,第一下辊子轴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的轴线呈平行设置,且第一下辊子轴的轴线、第二下辊子轴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第二下辊子轴上固定有第二下辊子,在第三下辊子轴上固定有第三下辊子;在夹紧轮支撑架上滑动连接有内外两个升降架,在位于外侧的升降架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上辊子轴,在第二上辊子轴上固定有第二上辊子,在位于内侧的升降架上转动架设有第三上辊子轴,在第三上辊子轴上固定有第三上辊子,第二上辊子与第二下辊子配合,第三上辊子与第三下辊子配合;且第二上辊子轴与第三上辊子轴由各自的上部电机带动,第三下辊子轴由其中一台下部电机带动,第一下辊子轴与第二下辊子轴共同由另一台下部电机带动。在夹紧轮支撑架上固定有内外两组滚轮轨道,在每个升降架上转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对应的滚轮轨道配合,升降架通过滚轮与滚轮轨道滑动连接在夹紧轮支撑架上。在电机安装板上固定有联结保护罩。本技术满足了不同规格的管子夹送需要,又可以较好的控制管子前进方向,使得管子夹送高效、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该管子双棍夹送机构,在支撑主框架I上固定有底座2与夹紧轮支撑架3,在底座2上固定有电机安装板19,在电机安装板19上固定有两台上部电机20与两台下部电机21,每台上部电机20与下部电机21均配备有减速机,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下辊子轴4,在第一下辊子轴4上固定有第一下辊子5,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开设有导向孔,在导向孔内滑动插接有导向杆6,在导向杆6的底端部固定有气缸安装板7,在气缸安装板7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上辊子轴8,在第一上辊子轴8上固定有第一上辊子9,第一上辊子9与第一下辊子5配合;在第一下辊子轴4后侧的夹紧轮支撑架3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下辊子轴10与第三下辊子轴11,第一下辊子轴4的轴线与第二下辊子轴10的轴线呈平行设置,第二下辊子轴10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11的轴线呈平行设置,第一下辊子轴4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11的轴线呈平行设置,且第一下辊子轴4的轴线、第二下辊子轴10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11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第二下辊子轴10上固定有第二下辊子12,在第三下辊子轴11上固定有第三下辊子13 ;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滑动连接有内外两个升降架14,在位于外侧的升降架14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上辊子轴15,在第二上辊子轴15上固定有第二上辊子16,在位于内侧的升降架14上转动架设有第三上辊子轴17,在第三上辊子轴17上固定有第三上辊子18,第二上辊子16与第二下辊子12配合,第三上辊子18与第三下辊子13配合;且第二上辊子轴15与第三上辊子轴17由各自的上部电机20通过万向连接器带动,第三下辊子轴11由其中一台下部电机21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下辊子轴4与第二下辊子轴10共同由另一台下部电机21带动,此时,在第一下辊子轴4与第二下辊子轴10上均固定有链轮,第一下辊子轴4与第二下辊子轴10共同由另一台下部电机21通过链轮、链条带云力。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固定有内外两组滚轮轨道,在每个升降架14上转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对应的滚轮轨道配合,升降架14通过滚轮与滚轮轨道滑动连接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在夹紧轮支撑架3的顶端部固定有气缸颊板,在气缸颊板上固定有气缸,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有升降架14。在电机安装板19上固定有联结保护罩22。第一上辊子轴8、第二上辊子轴15与第三上辊子轴17由各自的升降气缸带动进行升降运动。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第三下辊子13由其中一台下部电机21带动做顺时针转动,第一下辊子5、第二下辊子12由另一台下部电机21带动做顺时针转动,各自的上部电机20带动各自的第二上辊子16、第三上辊子18逆时针转动;管子放在第二下辊子12与第三下辊子13的V形槽中,同时,在气缸作用下第二上辊子16、第三上辊子18下降,与第二下辊子12与第三下辊子13共同夹紧管子;第二上辊子16与第二下辊子12配合、第三上辊子18与第三下辊子13配合将管子通过摩擦力作用向前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管子双棍夹送机构,其特征是:在支撑主框架(I)上固定有底座(2)与夹紧轮支撑架(3 ),在底座(2 )上固定有电机安装板(19 ),在电机安装板(19 )上固定有两台上部电机(20)与两台下部电机(21),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下辊子轴(4),在第一下辊子轴(4)上固定有第一下辊子(5),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开设有导向孔,在导向孔内滑动插接有导向杆(6),在导向杆(6)的底端部固定有气缸安装板(7),在气缸安装板(7)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上辊子轴(8),在第一上辊子轴(8)上固定有第一上辊子(9),第一上辊子(9)与第一下辊子(5)配合; 在第一下辊子轴(4)后侧的夹紧轮支撑架(3 )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下辊子轴(10 )与第三下辊子轴(11),第一下辊子轴(4)的轴线与第二下辊子轴(10)的轴线呈平行设置,第二下辊子轴(10)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11)的轴线呈平行设置,第一下辊子轴(4)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11)的轴线呈平行设置,且第一下辊子轴(4)的轴线、第二下辊子轴(10)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11)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第二下辊子轴(10)上固定有第二下辊子(12),在第三下辊子轴(11)上固定有第三下辊子(13); 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滑动连接有内外两个升降架(14),在位于外侧的升降架(14)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上辊子轴(15),在第二上辊子轴(15)上固定有第二上辊子(16),在位于内侧的升降架(14)上转动架设有第三上辊子轴(17),在第三上辊子轴(17)上固定有第三上辊子(18),第二上辊子(16)与第二下辊子(12)配合,第三上辊子(18)与第三下辊子(13)配合; 且第二上辊子轴(15)与第三上辊子轴(17)由各自的上部电机(20)带动,第三下辊子轴(11)由其中一台下部电机(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子双棍夹送机构,其特征是:在支撑主框架(1)上固定有底座(2)与夹紧轮支撑架(3),在底座(2)上固定有电机安装板(19),在电机安装板(19)上固定有两台上部电机(20)与两台下部电机(21),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下辊子轴(4),在第一下辊子轴(4)上固定有第一下辊子(5),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开设有导向孔,在导向孔内滑动插接有导向杆(6),在导向杆(6)的底端部固定有气缸安装板(7),在气缸安装板(7)上转动架设有第一上辊子轴(8),在第一上辊子轴(8)上固定有第一上辊子(9),第一上辊子(9)与第一下辊子(5)配合;在第一下辊子轴(4)后侧的夹紧轮支撑架(3)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下辊子轴(10)与第三下辊子轴(11),第一下辊子轴(4)的轴线与第二下辊子轴(10)的轴线呈平行设置,第二下辊子轴(10)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11)的轴线呈平行设置,第一下辊子轴(4)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11)的轴线呈平行设置,且第一下辊子轴(4)的轴线、第二下辊子轴(10)的轴线与第三下辊子轴(11)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在第二下辊子轴(10)上固定有第二下辊子(12),在第三下辊子轴(11)上固定有第三下辊子(13);在夹紧轮支撑架(3)上滑动连接有内外两个升降架(14),在位于外侧的升降架(14)上转动架设有第二上辊子轴(15),在第二上辊子轴(15)上固定有第二上辊子(16),在位于内侧的升降架(14)上转动架设有第三上辊子轴(17),在第三上辊子轴(17)上固定有第三上辊子(18),第二上辊子(16)与第二下辊子(12)配合,第三上辊子(18)与第三下辊子(13)配合;且第二上辊子轴(15)与第三上辊子轴(17)由各自的上部电机(20)带动,第三下辊子轴(11)由其中一台下部电机(21)带动,第一下辊子轴(4)与第二下辊子轴(10)共同由另一台下部电机(21)带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杨念记龚国华沈奇周怡曹益民朱越来钱军孙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