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875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在刚性连接体和刚性检测体之间设置柔性印制板或线缆来传输信号,并通过铰链将两者铰接在一起,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电子机箱的箱体内的电路板插口从箱体内部引出,并通过柔性印制板或线缆实现刚性连接体和刚性检测体在转动过程中电连接的可靠性,通过价廉实现对刚性连接体和刚性检测体的支撑,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够将箱体内电路板插口引出,而且能够保证箱体外侧插口位置的定位,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子机箱包括箱体和箱体内密集排布的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相邻电路板之间的间距狭小,箱体内电路板的排布空间狭窄。一般当电子机箱发生故障时,需要将电子机箱打开将检测仪器的触头伸入箱体内部,连接在电路板上进行相应的检测,但是由于电路板在箱体内的排布空间狭窄,从而使得检测一起的触头在与故障电路板连接时,会被其他电路板干涉,使得检测仪器上检测到的信号与实际信号差别较大;或者由于相邻电路板之间间距狭小,当检测仪器的触头伸入箱体内部时,检测仪器的触头被其他电路板挡住,而无法连接在故障电路板上,只能通过拆除故障电路板临近的几个电路板才能实现触头与故障电路板的连接,此时电子机箱的工作状况与实际的工作状况具有较大差别,影响检测仪器的正常检测,因此由于电子机箱的箱体内电路板的排布空间狭窄,从而造成了检测仪器的触头不能正常连接,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机箱的箱体内电路板的排布空间狭窄,造成的检测仪器不能准确检测的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用于与电子机箱的电路板电连接的刚性连接体、用于与检测仪器的触头电连接的刚性检测体,刚性连接体和刚性检测体通过铰链铰接,并在两者之间装设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肉新印制板或线缆。所述铰链包括固定在刚性连接体上的刚性的前支撑体、固定在刚性检测体上的刚性的后支撑体,后支撑体的前端固定或一体连接有转动体,前支撑体的后端设有用于供转动体在其内转动的转动槽或转动孔。所述转动体为固定在后支撑体前端的球体,所述前支撑体上固定活一体连接有在前后方向同轴间隔分布的前环和后环,前环的内径比后环的内径和所述球体的直径小,后环的内径比球体的直径大,所述转动孔为前、后环的内孔。所述前环处于前支撑体的背向刚性连接体的一侧。所述刚性连接体包括前刚性印制板、前刚性印制板的前端固定并电连接的前插座,所述刚性检测体包括后刚性印制板、后刚性印制板的后端固定并电连接的后插座,所述前、后刚性印制板处于铰链的两端。本技术在刚性连接体和刚性检测体之间设置柔性印制板或线缆来传输信号,并通过铰链将两者铰接在一起,在使用时,本技术能够将电子机箱的箱体内的电路板插口从箱体内部引出,并通过柔性印制板或线缆实现刚性连接体和刚性检测体在转动过程中电连接的可靠性,通过价廉实现对刚性连接体和刚性检测体的支撑,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本技术不但能够将箱体内电路板插口引出,而且能够保证箱体外侧插口位置的定位,因此本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去除铰链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前支撑体与前、后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后支撑体与转动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该电连接器由刚性连接体1、铰链2、柔性转接体3、刚性检测体4构成。柔性转接体3为挠性印制板。刚性连接体I由固定并电连接在挠性印制板前端的前刚性印制板1-1和前刚性印制板1-1前端固定并电连接的前插座1-2构成。刚性检测体4由固定并电连接在挠性印制板后端的后刚性印制板4-1和后刚性印制板4-1的后端固定并电连接的后插座4-2构成。铰链2由固定在前刚性印制板1-1后端的前支撑体2-1、前支撑体2-1的后端一体设置的前环2-2和后环2-3、从后环2-3中穿过并挡止装配在前环2-2上方的转动体2-4、固定在转动体2-4上的后支撑体2-5构成,其中转动体2-4为球体,前环2-2的内径比后环2-3的内径以及转动体2_4的直径小,后环2-3的内径比转动体2-4的直径大,前、后环2-2、2-3在前后方向同轴间隔分布,且前环2-2处于前支撑体2-1的远离前刚性印制板1-1的一侧,前、后环2-2、2-3的内孔为供转动体2-4在其内部转动以使前、后刚性印制板4-1铰接在一起的转动孔。本技术中前、后插座4-2相互匹配,且型号分别为ros — 150JW和ros—150KB1。在使用时,将前插座插入电子机箱的母板上,当需要垂直转出时,使前、后支撑体2-5保持竖直,然后将检测仪器的触头电连接在后插座4-2上;当需要倾斜一定角度转出时,先转动铰链2,将前、后印制板之间的角度转动到所需角度,然后将检测仪器的触头电连接在后插座4-2上。本技术能够将电子机箱的箱体5内的电路板插口引出,使得检测仪器能够通过本技术检测箱体5内损坏的电路板工作状况,也就是将箱体5内有限狭小空间转接至箱体5外开放空间中,并通过铰链2实现垂直转出和弯折转出,便于检测一起的触头与后插座4-2之间的电连接操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机箱的箱体5内空间狭小,对故障电路板的检测不方便的问题。在上述实施例中,刚性连接体由前刚性印制板和前插座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刚性连接体也可以为前刚性印制板和前插座的其中一个,具体采用哪个,根据实际使用中,箱体内待检测部件的插口形式决定。在上述实施例中,刚性检测体由后刚性印制板和后插座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刚性检测体也可以是后刚性印制板和后插座的其中一个,具体采用哪个,根据实际使用中,检测仪器的触头连接形式决定。在上述实施例中,柔性转接体为挠性印制板,在其他实施例中,挠性印制板也可以用柔性线束或柔性排线组来替换,这个属于本领域技术员所惯用的技术手段,因此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中,铰链中的转动体为球体,对转动体转动定位的部分为前、后环的内孔构成的转动孔,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前支撑体的后端开设半球形凹槽,以实现对转动体的转动定位。另外,该铰链也可以用合页或常用铰接轴铰接结构来替换,这些属于本领域技术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因此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前环处于前支撑体背向前刚性印制板的一侧,使得前环和后环可以通过弯折后开孔的加工方式,一体设置在前支撑体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环和后环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栓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前支撑体上。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电子机箱的电路板电连接的刚性连接体、用于与检测仪器的触头电连接的刚性检测体,刚性连接体和刚性检测体通过铰链铰接,并在两者之间装设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肉新印制板或线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括固定在刚性连接体上的刚性的前支撑体、固定在刚性检测体上的刚性的后支撑体,后支撑体的前端固定或一体连接有转动体,前支撑体的后端设有用于供转动体在其内转动的转动槽或转动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为固定在后支撑体前端的球体,所述前支撑体上固定活一体连接有在前后方向同轴间隔分布的前环和后环,前环的内径比后环的内径和所述球体的直径小,后环的内径比球体的直径大,所述转动孔为前、后环的内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环处于前支撑体的背向刚性连接体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体包括前刚性印制板、前刚性印制板的前端固定并电连接的前插座,所述刚性检测体包括后刚性印制板、后刚性印制板的后端固定并电连接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电子机箱的电路板电连接的刚性连接体、用于与检测仪器的触头电连接的刚性检测体,刚性连接体和刚性检测体通过铰链铰接,并在两者之间装设有用于传输信号的肉新印制板或线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