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包括中央主轴承座,与中央主轴承座口相对并配合固定的主轴承盖,设于中央主轴承座与主轴承盖内的上半主轴承和下半主轴承,中央主轴承座与上半主轴承之间通过设有定位槽、定位唇定位,所述的上半主轴承两侧边缘朝弧形外侧延伸有翻边,翻边与中央主轴承座两侧贴合;所述的上半主轴承上与下半主轴承接触边设有定位凹口,下半主轴承上设有与定位凹口配合的定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目前中央主轴承机构需设置止退片来将中央主轴承限位会有固定不稳定、旋转接触产生摩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身限位的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发动机中,对于中央主轴承的固定普遍采用定位槽与定位唇配合的方式,即在中央主轴承座及中央主轴承盖上加工定位槽,在上半主轴承与下半主轴承上加工定位唇,通过定位唇与定位槽的配合将上半主轴承与下半主轴承定位在中央主轴承座与中央主轴承盖内。如专利授权公开号CN201563546A,授权公告日是2009年10月21日,是内燃机的曲轴轴承装置,包括:设置在内燃机的曲轴处的轴承;用于容纳轴承的轴承座;以及用于密封曲轴和轴承座的密封装置。轴承座的至少一个部分具有设置在轴承座内的加强件,并且,轴承座的一个部分的顶靠轴承的表面由塑料材料制成。这样的结构,在中央主轴承两侧通常还要装配止退片以限制发动机曲轴在运转过程中的轴向窜动,常用的内燃机止退片是对称设置的,装配工序繁琐且容易造成止退片的正反面装错,这样,在内燃机运转过程中也容易造成止退片跟随曲轴一起旋转,止退片会与曲轴、气缸体旋转接触,摩擦力会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中央主轴承机构需设置止退片来将中央主轴承限位会有固定不稳定、旋转接触产生摩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身限位的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包括中央主轴承座,与中央主轴承座口相对并配合固定的主轴承盖,设于中央主轴承座与主轴承盖内的上半主轴承和下半主轴承,中央主轴承座与上半主轴承之间通过设有定位槽、定位唇定位,所述的上半主轴承两侧边缘朝弧形外侧延伸有翻边,翻边与中央主轴承座两侧贴合;所述的上半主轴承上与下半主轴承接触边设有定位凹口,下半主轴承上设有与定位凹口配合的定位凸起。通过上半主轴承的翻边与中央主轴承座的两侧贴面配合,将上半主轴承轴向限位;再通过上半主轴承与中央主轴承座之间设置的定位槽与定位唇配合,限制上半主轴承周向旋转,上部又有下半主轴承顶死,使得上半主轴承被完全限制在中央主轴承座上;下半主轴承与上半主轴承之间设有定位凸起与定位凹口的配合机构,下半主轴承外侧又有主轴承盖限制,使得下半主轴承也被限位,从而实现整个主轴承稳定地固定在中央主轴承座上。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凸起呈矩形。矩形的设计使得定位凸起与定位凹口之间的配合固定更稳定、更牢靠。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凹口开口处设有导向结构。方便定位凸起的安装、定位。作为优选,下半主轴承的定位凸起与上半主轴承的定位凹口配合。使得下半主轴承与上半主轴承之间的固定更牢靠,不会出现晃动或移位。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上半主轴承的边缘设有翻边,能够自己限位;(2)上半主轴承与下半主轴承之间设有定位凹口与定位凸起配合结构,省去下半主轴承定位唇的加工;(3)结构简单,整体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解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央主轴承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上半主轴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下半主轴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1:螺栓;2:主轴承盖;3:销套;4:下半主轴承;5:上半主轴承;6:中央主轴承座;7:气缸体;8:定位槽;9:定位唇;10:定位凹口 ;11:定位凸起;12: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参见图1 —4,包括中央主轴承座6,与中央主轴承座6开口相对并配合固定的主轴承盖2,设于中央主轴承座6与主轴承盖2内的上半主轴承5和下半主轴承4,中央主轴承座6与上半主轴承5之间通过设有定位槽8、定位唇9定位,所述的上半主轴承5两侧边缘朝弧形外侧延伸有翻边12,翻边12与中央主轴承座6两侧贴合;所述的上半主轴承5上与下半主轴承4接触边设有定位凹口 10,下半主轴承4上设有与定位凹口 10配合的定位凸起11 ;所述的定位凸起11呈矩形;所述的定位凹口 10开口处设有导向结构;下半主轴承4的定位凸起11与上半主轴承5的定位凹口 10配合。通过上半主轴承5的翻边12与中央主轴承座6的两侧贴面配合,能够将上半主轴承5轴向限位;再通过上半主轴承5与中央主轴承座6之间设置的定位槽8与定位唇9配合,限制上半主轴承5周向旋转,上部又有下半主轴承4顶死,使得上半主轴承5被完全限制在中央主轴承座6上;下半主轴承4与上半主轴承5之间设有定位凸起11与定位凹口10的配合机构,下半主轴承4外侧又有主轴承盖2限制,使得下半主轴承4也被限位,从而实现整个主轴承稳定地固定在中央主轴承座6上;所述的定位凸起11呈矩形,矩形的设计使得定位凸起11与定位凹口 10之间的配合固定更稳定、更牢靠;所述的定位凹口 10开口处设有导向结构,方便定位凸起11的安装、定位;下半主轴承4的定位凸起11与上半主轴承5的定位凹口 10紧密配合,使得下半主轴承4与上半主轴承5之间的固定更牢靠,不会出现晃动或移位。安装固定时,先将设有翻边12的上半主轴承5的定位唇9压入中央主轴承座6上的定位槽8内,上半主轴承5的翻边12与中央主轴承座6两侧贴合,以实现轴向定位及周向定位;再将下半主轴承4上的定位凸起11与上半主轴承5上的定位凹口 10配合装配从而实现下半主轴承4的定位;最后将主轴承盖2通过螺栓I及销套3紧固在中央主轴承座6上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包括中央主轴承座(6),与中央主轴承座(6)开口相对并配合固定的主轴承盖(2),设于中央主轴承座(6)与主轴承盖(2)内的上半主轴承(5)和下半主轴承(4),中央主轴承座(6)与上半主轴承(5)之间通过设有定位槽(8)、定位唇(9)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主轴承(5)两侧边缘朝弧形外侧延伸有翻边(12),翻边(12)与中央主轴承座(6)两侧贴合;所述的上半主轴承(5)上与下半主轴承(4)接触边设有定位凹口( 10 ),下半主轴承(4 )上设有与定位凹口( 10 )配合的定位凸起(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凸起(11)呈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凹口(10)开口处设有导向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其特征在于:下半主轴承(4)的定位凸起(11)与上半主轴承(5)的定位凹口(10)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包括中央主轴承座,与中央主轴承座口相对并配合固定的主轴承盖,设于中央主轴承座与主轴承盖内的上半主轴承和下半主轴承,中央主轴承座与上半主轴承之间通过设有定位槽、定位唇定位,所述的上半主轴承两侧边缘朝弧形外侧延伸有翻边,翻边与中央主轴承座两侧贴合;所述的上半主轴承上与下半主轴承接触边设有定位凹口,下半主轴承上设有与定位凹口配合的定位凸起。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中央主轴承机构需设置止退片来将中央主轴承限位会有固定不稳定、旋转接触产生摩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身限位的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文档编号F16C35/00GK202937655SQ20122052709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专利技术者韩辰, 由毅, 沈源, 袁爽, 赵福全 申请人: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中央主轴承机构,包括中央主轴承座(6),与中央主轴承座(6)开口相对并配合固定的主轴承盖(2),设于中央主轴承座(6)与主轴承盖(2)内的上半主轴承(5)和下半主轴承(4),中央主轴承座(6)与上半主轴承(5)之间通过设有定位槽(8)、定位唇(9)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主轴承(5)两侧边缘朝弧形外侧延伸有翻边(12),翻边(12)与中央主轴承座(6)两侧贴合;所述的上半主轴承(5)上与下半主轴承(4)接触边设有定位凹口(10),下半主轴承(4)上设有与定位凹口(10)配合的定位凸起(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辰,由毅,沈源,袁爽,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