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0319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5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和搭载在装置主体上的自动原稿送出装置,设置于从自动原稿送出装置导出的电缆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能够自由装卸地与设置在装置主体的电路基板上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结构中,在装置主体的筐体背面,在与基板侧连接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关闭该开口部的盖体通过安装部件安装于电缆的前端部,该盖体构成为能够通过由钩和螺栓插通用凸台形成的螺栓固定自由地安装于开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该电缆连接装置构成为具备第一装置和搭载于第一装置的第二装置,设置在从第二装置延伸设置的电缆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能够自由装卸地与设置于第一装置的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
技术介绍
以往,通过在具备图像形成部、扫描部以及纸张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搭载自动原稿送出装置,并将设置在从自动原稿送出装置导出的电缆的前端部的线缆侧连接器与设置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搭载的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从而一体地形成图像形成装置。在这样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卸下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情况下,以往在卸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板之后,进行从基板侧连接器拔下电缆的线缆侧连接器的作业。另外,在将自动原稿送出装置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情况下,也在卸下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板之后,进行将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电缆的线缆连接器与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然后将背面板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背面的作业。若是在工厂生产时,这样的作业不会成为特别的问题,而例如在出厂后,在设置现场更换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情况下,需要能够卸下背面板的空间,在没有这样的空间的地方,作业会变得非常繁琐。因此,期望实现能够简单地进行自动原稿送出装置的安装和拆卸的结构。另外,由于需要将电缆的连接装置设为作为外力而能够承受拉伸强度IOkgf的连接结构,因此期望在强度方面也实现对应。作为电缆的连接装置的一个例子,公开了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缆安装装置。该电缆安装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S卩、为了将一端通过铰链单元与主体单元能够开闭地连接的原稿自动供给单元和主体单元电连接而将来自主体单元的电缆与原稿自动供给单元连接,该电缆安装装置形成如下构造,即、将电缆与设置在原稿自动供给单元的基板上的连接器连接,并利用束线带将电缆固定于该基板。根据该专利文献I所述的电缆安装装置,电缆和基板的安装变得容易。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缆安装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将电缆安装于主体单元侧的情况下,需要卸下朝主体单元的背面侧突出的背面板的整体来进行上述安装,在这样的没有开放空间的地方,电缆向主体单元侧的安装或者拆卸将会成为非常繁琐的作业。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缆安装装置中,由于将电缆固定于基板,所以若向电缆施加某种外力,则基板可能会破损,依然残留强度方面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构造的电缆连接装置、电缆连接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即:在将从第一装置导出的电缆安装于作为第二装置的装置主体侧时,不用拆卸背面板就能够容易地完成其安装(或者拆卸),并且能够获得充分的安装强度。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是如下机构的电缆连接装置,S卩:具备第一装置和搭载于上述第一装置的第二装置,设置在从上述第二装置导出的电缆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能够自由装卸地与设置于上述第一装置的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结构的电缆连接装置,该电缆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装置的筐体上,在与上述基板侧连接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关闭上述开口部的盖体通过安装部件安装于上述电缆的前端部,上述盖体构成为,在将上述线缆侧连接器与上述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固定部件自由安装于上述开口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例如在从第一装置卸下第二装置的情况下,不用卸下与基板侧连接器相对配置的筐体的一个面(例如背面板)的整体,而通过从开口部仅卸下盖体就能够从基板侧连接器容易地卸下安装在盖体上的电缆的线缆侧连接器。另外,因为利用安装部件将电缆安装并固定于盖体,所以即便向电缆施加某种外力,该外力也会首先施加到盖体的安装部件,而不会直接施加到连接器彼此的连接部,因此不用担心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破损。另外,在将第二装置搭载于第一装置的情况下,只要将在电缆安装有盖体的第二装置搭载于第一装置,然后,将电缆的线缆侧连接器与第一装置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并利用固定部件将盖体安装并固定于开口部即可,因此安装作业简单。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开口部以及上述盖体形成为矩形状,上述固定部件具备:钩,该钩设置在上述盖体的一个边缘部并与上述开口部的边缘部卡合;和螺栓固定部,该螺栓固定部设置在上述盖体的与上述一个边缘部相对的另一个边缘部侧并固定于上述第一装置的主体侧。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将固定部件的一个设为钩,从而仅在另一侧进行螺栓固定即可,因此盖体的安装作业变得简单。另外,因为另一侧是螺栓固定,所以即便施加某种外力,由于盖体自身牢固地固定,所以能够降低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破损的可能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安装部件设置在在上述钩和上述螺栓固定部之间的、靠近上述螺栓固定部的盖体背面。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能够利用安装部件和固定部件的螺栓固定部承受因某种理由而对电缆施加的外力,因此能够降低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破损的可能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开口部设置有用于将上述电缆导出到外部的开口侧导出部,上述开口侧导出部配置于将上述盖体安装于上述开口部时上述盖体的上述螺栓固定部的附近。根据这种结构,向电缆施加任何外力时,该载荷首先施加到导出部附近的盖体的边缘部,但在该盖体的边缘部的附近存在螺栓固定部,且该螺栓固定部与第一装置的主体侧牢固地固定,因此不用担心盖体从开口部脱落。另外,由于利用配置在螺栓固定部的附近的安装部件将电缆牢固地安装于盖体,所以施加的外力不会直接作用于连接器彼此的连接部。因此,能够防止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的破损。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盖体上,在与上述开口侧导出部相对的边缘部位置设置有用于将上述电缆导出到外部的盖体侧导出部,上述盖体侧导出部配置在上述螺栓固定部的附近。根据这种结构,向电缆施加任何外力时,该载荷首先施加到盖体的盖体侧导出部的边缘部,但在该盖体侧导出部的边缘部的附近存在螺栓固定部,且该螺栓固定部与第一装置的主体侧牢固地固定,因此不用担心盖体从开口部脱落。另外,由于利用配置在螺栓固定部的附近的安装部件将电缆牢固地安装于盖体,所以施加的外力不会直接作用于连接器彼此的连接部。因此,能够防止电路基板、基板侧连接器的破损。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螺栓固定部跨越上述电缆而固定两侧。这样,通过使螺栓固定部形成为在盖体侧导出部的附近以跨越电缆的方式固定两侧的构造,能够使电缆抵抗外力的固定力更稳固。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盖体侧导出部和上述安装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决定上述电缆的配线位置的定位机构。这样,通过设置定位机构,能够准确地将电缆定位并固定在盖体的背面。另外,使用了上述结构的电缆连接装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缆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上述安装部件将上述电缆的前端部安装于上述盖体的工序;将安装有上述盖体的上述电缆的线缆侧连接器与上述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工序;以及通过上述固定部件将上述盖体固定于上述筐体的上述开口部的工序。根据这种特征,在将线缆侧连接器与基板侧连接器连接之后,仅将盖体安装于开口部就能够固定电缆。即,在将线缆侧连接器与基板侧连接器连接之后,能够省去将电缆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连接装置,该电缆连接装置具备第一装置和搭载于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二装置,设置在从所述第二装置导出的电缆的前端的线缆侧连接器能够自由装卸地与设置于所述第一装置的电路基板的基板侧连接器连接,该电缆连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装置的筐体上,在与所述基板侧连接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关闭所述开口部的盖体通过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电缆的前端部,所述盖体构成为在将所述线缆侧连接器与所述基板侧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固定部件自由安装于所述开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元正博森本泰正扇田利树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