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包括壳体、引风扇、排风扇、蓄水箱、冷却装置和LED光源板,其中,所述引风扇和所述排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蓄水箱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LED光源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且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上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冷却装置固定连接,且所述引风扇和所述排风扇位于所述挡板的相对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光源芯片后端产生的热量的同时也把前段反光辐射出的热量的散热,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大大提高了冷却、散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UV固化设备由于UV LED的性能严重受到温度的影响,性能不佳的散热设计不能及时带走LED光源的热量,会导致LED光源性能降低甚至损坏。现有的UV固化设备在以风扇为冷却装置散热时,冷风由于没有导流,会以不规则的方式在UV固化设备内的各个部分流动以带走热量,但通常最热或最需要散热的地方未必能得到足够的风量散热,这大大妨碍了 UV固化设备的散热效率。现有的UV固化设备旨在于解决光源后端的散热问题,而忽略了光源前段的反光辐射产生的热量的散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旨在于解决光源后端的散热问题和光源前段的反光辐射产生的热量的散热问题,大大提高了冷却、散热的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包括壳体、引风扇、排风扇、蓄水箱、冷却装置和LED光源板,其中,所述引风扇和所述排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蓄水箱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LED光源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且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上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冷却装置固定连接,且所述引风扇和所述排风扇位于所述挡板的相对两侧。进一步,所述壳体为一密封件,通过所述引风扇从外部引入冷风,并通过所述排风扇将热风排出所述壳体。进一步,所述挡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二第一侧面及连接所述二第一侧面且相对设置的二第二侧面。进一步,所述挡板呈等腰三角形,所述二第一侧面为等腰三角形的腰,且所述二第一侧面呈弧形。进一步,所述挡板具有一穿孔,所述穿孔贯穿所述二第二侧面。进一步,所述壳体由相互连接的上壳和底盖组成,所述引风扇和所述排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壳上,所述LED光源板安装于所述底盖上。进一步,所述底盖包括底板和聚光透镜,所述底板设有一通孔,所述聚光透镜固设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底板底部凹陷形成一导热面,所述导热面布设于所述通孔外围。进一步,所述导热面呈弧形。进一步,所述蓄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水管、出水管,所述箱体上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分子膜,由压力差作用所述分子膜将水中的气体过滤,通过所述排气管排出所述箱体外。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一侧延伸形成的多个水冷管及多个热管,所述基板上延伸有多个冷却试片,每一所述热管上分别设有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平行设置且均套设于所述热管上。进一步,所述的特殊螺旋水冷技术与热管技术的通过一定比例作垂直异面排布,作为复合冷却装置,对底板进行散热,热管通过与所述壳体的壁面连接实现自然散热,而水冷则通过对水介质做不同的紊流设计技术达到最大的传导吸热能力,而两者的结合作用在于因它们的传导系数的差异和制冷散热能力的不同,实现了所述底板的稳定恒低温的效果。进一步,通过热敏器件连通至光源芯片温度最接近的铜基板上,通过中心控制器对温度信号进行处理,之后反馈到水冷机组,并对机组进行流量和水温的控制,从而实现系统节能的智能化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大大提高了冷却、散热的效率,与同类相比实现了更加节能和智能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蓄水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包括壳体1、引风扇2、排风扇3、蓄水箱4、冷却装置5和LED光源板6。其中,所述引风扇2和所述排风扇3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I上,所述蓄水箱4固定在所述壳体I的外侧,所述冷却装置5和所述LED光源板6位于所述壳体I内侧且相互固定连接。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壳体I为一密封件,通过所述引风扇2从外部引入冷风,并通过所述排风扇3将热风排出所述壳体I。所述壳体I由相互连接的上壳11和底盖12组成,所述上壳11开设有二开孔111,所述底盖12包括底板121和聚光透镜122。所述底板121设有一通孔1211,所述聚光透镜122固设于所述通孔1211内,且所述底板121底部凹陷形成一导热面1212,所述导热面1212布设于所述通孔1211外围,且所述导热面1212呈弧形。所述引风扇2和所述排风扇3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壳11的所述二开孔111内,所述引风扇2从外部引入冷风,所述排风扇3将热风排出所述壳体I。请参阅图1和图4,固定在所述壳体I的外侧的所述蓄水箱4包括箱体41,所述箱体41上设有进水管42、出水管43。所述箱体41上还设有排气管44,所述排气管44上设有分子膜45,由压力差作用所述分子膜45将水中的气体过滤,通过所述排气管44排出所述箱体41外。请参阅图1和图2,位于所述壳体I内侧的所述冷却装置5包括基板51、自所述基板51 —侧延伸形成的多个水冷管52及多个热管53,以及自所述基板51上延伸的多个冷却试片54。所述水冷管52包括与所述基板51平行设置的二横管521,以及与所述基板51垂直设置的二竖管522和多个柱状延伸部523。所述二横管521设置于所述基板51的相对两侦牝所述二竖管522分别与所述二横管521相接,且所述二竖管522位于所述基板51的对角线上。多个所述柱状延伸部123分别与所述二横管521相接。多个所述热管53分别与所述上壳11紧贴,以将热量传递给所述上壳11,进而达到散热的效果。每一所述热管53上分别设有多个散热片531,所述散热片531与所述热管53垂直且与所述基板11平行设置。多个所述散热片531平行设置且均套设于所述热管53上。自所述基板51上延伸的多个所述冷却试片54与所述基板51垂直设置,且均匀布设于所述基板51上。所述冷却装置5上还设有一挡板7,所述挡板7与所述冷却装置5的所述二横管521固定连接,且所述引风扇2和所述排风扇3位于所述挡板7的相对两侧。所述挡板7具有相对设置的二第一侧面71及连接所述二第一侧面71且相对设置的二第二侧面72。所述挡板7呈等腰三角形,所述二第一侧面71为等腰三角形的腰,且所述二第一侧面71呈弧形。所述挡板7具有一穿孔73,所述穿孔73贯穿所述二第二侧面72。位于所述壳体I内侧且与所述冷却装置5相互固定连接的所述LED光源板6安装于所述底盖12上,且与所述冷却装置5的所述基板51固定连接。所述LED光源板6是在铜基板上设置有UV LED光源的板,可以UV光线,用于给对UV光敏感的油漆、油墨或其他类似物体固化使用。请参阅图1和图2,使用时,所述引风扇2抽引冷风顺着所述挡板7往所述壳体I内侧输送,利用所述挡板7来挡住并规划出冷风的路径(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使从所述引风扇2流过来的冷风,首先沿所述挡板7呈弧形的其中一所述第一侧面71流动,其次再经所述冷却装置5的所述热管53最热的底部流过,带走所述热管53最主要的热量,然后再沿着所述挡板7呈弧形的另一所述第一侧面71流动,流经所述热管53温度相对低的上部,使冷风能够和所述热管53进行充分地热交换,且所述排风扇3在给UV固化设备抽风,所述排风扇3将热风排出所述壳体I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化复合冷却UV紫外线装置,包括壳体、引风扇、排风扇、蓄水箱、冷却装置和LED光源板,其中,所述引风扇和所述排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蓄水箱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LED光源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侧且相互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上设有一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冷却装置固定连接,且所述引风扇和所述排风扇位于所述挡板的相对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琦,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