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包括机体、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角度可调安装支架、控制和识别系统、可扩容存储卡槽、通讯模块;其中,所述机体分前机壳、后机壳,前机壳表面设置有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分别与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所述控制和识别系统置于机体内;所述后机壳与角度可调安装支架连接,并在后机壳上设置有可扩容存储卡槽和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与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识别率高、速度快、体积小、功能强大、安全保密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人脸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空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
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独具的活性判别能力,保证了他人无法以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乃至人头欺骗识别系统,无法仿冒;通过采用摄像头作为识别信息获取装置,以非接触方式,自动完成识别过程,因而无需担心接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其直观性,人脸识别技术所使用的依据是人的面部图像,而人脸无疑是肉眼能够判别的最直观的信息源,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以貌取人”。同时也方便后期人工确认、再利用。并且识别速度快,不易被察觉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属于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一秒时间内可以识别好几次。不被察觉的特点对于一种识别方法也很重要,具有自然友好、对用户干扰少、易被接受等优点。因此,在身份鉴别、信息安全、司法和公共安全监控、智能卡、出入控制等领域有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空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包括机体、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角度可调安装支架、控制和识别系统、可扩容存储卡槽、通讯模块;其中,所述机体分前机壳和后机壳,所述前机壳表面设置有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分别与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所述控制和识别系统置于机体内;所述后机壳与角度可调安装支架连接,并在后机壳上设置有可扩容存储卡槽和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与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双摄像头捕捉到人脸信息后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和识别系统,控制和识别系统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值对比以及使用者身份识别匹配,匹配成功后记录此次开启记录,并保存人脸照片以便日后查询。在本技术中,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供管理者进行日常管理维护使用,并提供I:1比对时用户编号的输入工作,其特点是纯触摸控制,无机械部件,使用寿命长,且显示出的数字排列会随机变化,他人无法通过观察使用者操作手法猜出其编号或密码信息,从而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在本技术中,所述双摄像头与机体内控制和识别连接,通过双摄像头获得一个场景的两幅或多幅不同视角的图像来推理获得场景的三维结构信息,其工作原理基于人眼的3D感知机制,利用差别信息可以得到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即物体的3D结构信息;再通过控制和识别系统中的空间几何局部特征集合分析(SGPCSA)面部识别算法即得到一个±15°的立体面部图像,并且在识别过程实时跟踪面部表情变化,可以拒识非活性的照片、木偶、蜡像乃至人头以防欺骗识别系统。在本技术中,所述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其特点是,当光线达不到识别所需光线条件时,补光电路板会进行自动补光,解决光线不足不稳定的情况。在全暗无光的环境下,通过补光也可正常识别。在本技术中,所述控制和识别系统,包括微处理器C P U和连接其上的D RAM、FLASH播放器、显示模块、语音模块和电源模块,其内嵌LIUNX系统和面部识别算法,使得整机在识别过程中识别率高、通过快。在本技术中,所述角度可调安装支架,与机体配套,安装在墙面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和人员结构的不同,调整机器摄像头可视面角度,便于更好的发挥出空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的应用特点。 在本技术中,所述通讯模块,提供多种通讯控制手段,其通讯方式为:电锁继电器输出端口、TCP/IP、485通讯、WG26、U盘接口等,操作者可根据需求,灵活选择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机器的管理及控制。其中WG26为国际标准通讯协议,通过此协议可做为终端的方式与其它控制器进行对接,实现新的应用需求,扩展性非常强大。在本技术中,所述通讯模块中电锁继电器输出端口,与机体内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在成功识别面部后,控制和识别系统向电锁继电器输出端口发出开关信号,继电器动作打开上面连接的电锁,完成门禁功能,可支持常闭式、常开式多种电锁。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以人脸识别为对象,具有自动识别率高、速度快、体积小、功能强大、安全保密等特点,在身份鉴别、信息安全、司法和公共安全监控、智能卡、出入控制等领域有应用前景极其广阔,解决了以往身份识别管理中出现的证件被伪造、密码钥匙丢失、特定环境下无法隐蔽鉴别身份等诸多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的空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包括机体1、触摸液晶显示屏2、双摄像头3、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4、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5、角度可调安装支架6、控制和识别系统、可扩容存储卡槽、通讯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机体I采用标准工业塑料,分前机壳和后机壳二部分,前机壳表面设置有触摸液晶显示屏2、双摄像头3、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4、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5,分别与机体I内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后机壳与角度可调安装支架6连接,并在后机壳上设置有可扩容存储卡槽和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与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讯模块包括485通讯、防拆卸按钮、TCP/IP网络接口、电源接口、WG26接口、电锁继电器输出端口,电锁继电器输出端口与机体内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在本实施例首次使用时,首先将空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接通电源后自动启动,进入待机界面,点击触摸液晶显示屏2右上“箭头”符号,进入管理者身份验证界面,并输入88888888并按“0K”键进入管理菜单界面,选择用户登记界面,点“0K”键,输入用户ID号,再点“0K”根据系统提示前后左右小幅度晃动,这样可使得采集面部特征时得到更多的面部信息,大约五至十秒钟后,系统会提示采集成功,如果提示不成功,则需要重新再操作一遍。采集成功后,退出管理菜单,并点击触摸液晶显示屏2上的齿轮符号,进入到识别界面,此时只需使用者保证整个面部在摄像头可视范围内,再根据显示提示即可完成识别,在整个识别过程中,不再需要使用者与设备有任何接触。在本实施例使用中,当使用者需要查看记录时,在空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系统中设置好IP地址并与管理者电脑连接,通过TCP/IP网络接口接入局域网中,管理者直接在管理电脑中的IE地址栏中,输入终端机IP地址,即可登入数据统计软件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进入软件操作界面,点击记录查询界面,输入需查询数据的起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然后点击确定,就可以看到所需查看的数据记录,并连同照片一块显示,方便用户直观的查看是否本人使用。在本实施例操作软件时,如针对考勤需要,可设置不同的班次时间,并进行人员排班操作,在获取数据后,即可进行统计汇总工作,让人事管理更加轻松快捷。同时可对门禁设置有效权限,有效时段,有效日期等,满足条件者可允许通过,不满足条件者不给予通行。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空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包括机体、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角度可调安装支架、控制和识别系统、可扩容存储卡槽、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分前机壳和后机壳,所述前机壳表面设置有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分别与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所述控制和识别系统置于机体内;所述后机壳与角度可调安装支架连接,并在后机壳上设置有可扩容存储卡槽和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与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间几何立体人脸识别终端机,包括机体、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角度可调安装支架、控制和识别系统、可扩容存储卡槽、通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分前机壳和后机壳,所述前机壳表面设置有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所述触摸液晶显示屏、双摄像头、LED隐藏式补光电路板、非接触式射频卡读卡器分别与控制和识别系统连接;所述控制和识别系统置于机体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海平,余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青松沃德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