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6620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由旋转部和静止部构成的马达;由多个叶片以及固定叶片的叶片支承部所构成并覆盖马达的叶轮;以及由位于叶片的下侧的下板部、覆盖叶片的侧方的侧壁部、和位于叶片的上侧且具有轴向贯通的进气口的上板部所构成的机壳,在叶片支承部的下表面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平衡修正部,在下板部的轴向上与平衡修正部重合的位置具有贯通孔,通过贯通孔能够从下板部的下侧目视平衡修正部的一部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修正旋转体的不平衡的送风风扇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电子设备的高密度化,存在着将搭载于电子设备的电子元件与对电子元件进行冷却的送风风扇靠近配置的趋势。送风风扇通过旋转体、即叶轮的旋转而产生气流。亦即,由于在叶轮产生不平衡,从而在旋转时产生旋转不平衡,旋转不平衡成为振动的原因。作为旋转体的不平衡的修正方法,存在例如日本特开平06-284666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举例示出的类型的无刷马达中,在转子轭的内侧的一部分安装有平衡配重,实现了平衡修正。但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平衡修正需要在组装马达的过程中进行。亦即,在将转子组装到静止体之前进行转子的平衡修正。在这种情况下,在将转子组装于静止体之后,存在着将旋转中心与转子的中心轴线偏离组装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在旋转体产生不平衡,成为振动的原因。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在将转子组装于静止体之后进行转子的平衡修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将转子组装于静止体之后进行转子的平衡修正。本技术的示例性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风扇是具备下述部件的风扇:马达,其由旋转部和静止部构成;叶轮,其由多个叶片以及固定所述多个叶片的叶片支承部构成,且覆盖所述马达;以及机壳,其由位于所述多个叶片的下侧的下板部、覆盖所述多个叶片的侧方的侧壁部、位于所述多个叶片的上侧且具有轴向贯通的进气口的上板部构成,其中,在所述叶片支承部的下表面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平衡修正部,在所述下板部的在轴向与所述平衡修正部重合的位置具有贯通孔,通过所述贯通孔能够从所述下板部的下侧目视所述平衡修正部的一部分。优选的是,所述平衡修正部为向上侧凹陷的环状的凹部。优选的是,所述平衡修正部为向下侧突出的环状的凸部。优选的是,所述风扇还包括转子保持架,所述平衡修正部在径向配置在所述转子保持架与所述叶片支承部之间。优选的是,所述风扇还包括转子保持架,所述叶片支承部由轴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外周面的转子固定部与自所述转子固定部的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叶片固定部构成,所述平衡修正部配置在所述转子固定部与所述叶片固定部之间。优选的是,所述贯通孔为圆弧状。优选的是,所述静止部具有定子并且具有配置在所述定子的下侧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在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向与形成所述贯通孔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优选的是,所述风扇包括:轴,其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推力垫片,其固定在所述轴的下端部;转子保持架,其由筒部、环状筒部和盖部构成,且固定在所述轴的上端部;和轴承部,其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下表面对置,并且所述轴承部具有套筒以及轴承壳体,该轴承壳体具有轴承盖,在所述环状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轴承壳体之间具有密封间隙,在所述套筒的上表面与所述盖部的下表面之间具有第一轴向间隙,在所述套筒的下表面与所述推力垫片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二轴向间隙,在所述轴的外周面与所述套筒的内周面之间具有产生润滑油的流体动压的径向动压轴承部,在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具有轴向延伸的循环槽,在所述轴承盖的上表面与所述推力垫片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第三轴向间隙,所述密封间隙、所述第一轴向间隙、所述径向动压轴承部、所述第二轴向间隙、所述循环槽以及所述第三轴向间隙成为一个互相连接的袋状构造,在该袋状构造中润滑油连续存在,只在所述密封间隙处形成润滑油的界面。优选的是,所述轴承壳体的下端部由所述轴承盖封闭。优选的是,通过在所述下板部的底面粘贴密封部件来堵塞所述贯通孔。根据本技术,能够在将旋转部组装于静止部之后对旋转部的不平衡进行修正。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风扇的剖视图。图2是马达附近的剖视图。图3是套筒的剖视图。图4是套筒的俯视图。图5是套筒的仰视图。图6是轴承部附近的剖视图。图7是送风风扇的俯视图。图8是送风风扇的仰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叶轮的一部分的图。图10是放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叶轮的一部分的图。图11是放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叶轮的一部分的图。图12是放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叶轮的一部分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将在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图1的左侧称为“上侧”,并将右侧简称为“下侧”。此外,上下方向不表示组装到实际机器时的位置关系以及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称为“周向”。图1是本技术的示例性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风扇I的剖视图。送风风扇I是离心风扇,例如被用于对笔记本电脑内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送风风扇I包括叶轮11、马达12以及机壳13。叶轮11从马达12的旋转部22径向向外延伸。叶轮11借助马达12而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叶轮11是由树脂制成的,具有固定于旋转部22的叶片支承部111和多个叶片112。叶片支承部111由用于与马达12连接的转子固定部1111和用于与多个叶片112连接的叶片固定部1112构成。转子固定部1111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叶片固定部1112为从转子固定部1111的外周面的下侧区域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大致圆盘状。转子固定部1111的内周面固定于马达12的旋转部22。多个叶片112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从叶片支承部111的上表面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叶片支承部111以及多个叶片112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构成为一体的部件。在送风风扇I中,通过借助马达12使叶轮11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从而产生空气的气流。机壳13收纳马达12以及叶轮11。机壳13具有上板部131、安装板132(以下,称为下板部132)和侧壁部133。上板部131为由金属形成的大致板状的部件。上板部131位于马达12以及叶轮11的上侧。上板部131具有一个轴向贯通的进气口 151。进气口 151在轴向上与叶轮11以及马达12重合。进气口 151为中心与中心轴线Jl重合的大致圆形。下板部132为由金属板经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大致板状的部件。下板部132位于马达12以及叶轮11的下侧。侧壁部133由树脂形成。侧壁部133覆盖叶轮11的侧方。侧壁部133的上端部与上板部131通过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侧壁部133的下端部与下板部132通过嵌入成型而固定。侧壁部133从轴向观察呈大致U字状,并且侧壁部133具有朝向径向外侧开口的出风口 153。更加详细说明的话,在侧壁部133的开口的上下分别配置有上板部131和下板部132。由上板部131、下板部132以及侧壁部133的开口所围成的部位为出风口 153。侧壁部133通过嵌入成型以外的方法设置也可以,由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也可以。并且,将上板部131以及下板部132固定于侧壁部133的固定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图2是马达附近的剖视图。马达12为外转子型马达。马达12具备静止部21和旋转部22。静止部21具有轴承部23、定子210、电路板25以及轴瓦26。轴承部23配置在比定子210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轴承部23具有套筒231和轴承壳体232。套筒231为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套筒231为金属烧结体。在套筒231浸渗有润滑油。在套筒231的外周面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循环槽275。多个循环槽275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轴承壳体232由壳体圆筒部241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马达,其由旋转部和静止部构成;?叶轮,其由多个叶片以及固定所述多个叶片的叶片支承部构成,且覆盖所述马达;和?机壳,其由位于所述多个叶片的下侧的下板部、覆盖所述多个叶片的侧方的侧壁部以及位于所述多个叶片的上侧且具有轴向贯通的进气口的上板部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片支承部的下表面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平衡修正部,?在所述下板部的在轴向与所述平衡修正部重合的位置具有贯通孔,通过所述贯通孔能够从所述下板部的下侧目视所述平衡修正部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30 JP 2011-1467291.一种风扇,所述风扇包括: 马达,其由旋转部和静止部构成; 叶轮,其由多个叶片以及固定所述多个叶片的叶片支承部构成,且覆盖所述马达;和机壳,其由位于所述多个叶片的下侧的下板部、覆盖所述多个叶片的侧方的侧壁部以及位于所述多个叶片的上侧且具有轴向贯通的进气口的上板部构成,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叶片支承部的下表面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平衡修正部, 在所述下板部的在轴向与所述平衡修正部重合的位置具有贯通孔,通过所述贯通孔能够从所述下板部的下侧目视所述平衡修正部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 所述平衡修正部为向上侧凹陷的环状的凹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 所述平衡修正部为向下侧突出的环状的凸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 所述风扇还包括转子保持架, 所述平衡修正部在径向配置在所述转子保持架与所述叶片支承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 所述风扇还包括转子保持架, 所述叶片支承部由轴向延伸且固定在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外周面的转子固定部与自所述转子固定部的下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叶片固定部构成, 所述平衡修正部配置在所述转子固定部与所述叶片固定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 所述贯通孔为圆弧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豊岛弘祥依田圭人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