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渗漏充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401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渗漏充料头,其包括连接三通,所述连接三通的一端与进料管相连接,另一端与充料管相连接,其种,所述连接三通的剩余端设置有一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剩余端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剩余端内设置有能滑动的缓压塞,所述缓压塞与所述弹性密封件相连接,所述缓压塞向下滑动带动所述弹性密封件向下弹性形变,打开所述充料管进行灌装充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柔性静密封装置,严格控制密封点,并且弹性密封件向上弹起时在连接三通的腔体内形成负压,同时配合充料管端头设置充料塞的结构,做到了充料头密封处无泄露,使充料头处杜绝渗漏情况的发生,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安全,降低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料灌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渗漏充料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油化工、医药、染料、油漆、食品等领域,在制作产品时需要对物料进行灌装,大部分物料与空气接触就会发生氧化反应、容易挥发或者能够产生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液态物料,其计量灌装所用的充料头均采用滑动密封的方式,一般采用人字圈或者O型圈进行密封,当充料头的底阀开关时物料会从密封圈处渗出,渗出的物料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会发生板结,则会进一步损坏密封装置,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并且如果渗出的物料挥发出有毒气体则会泄露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或存在爆炸危险,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渗漏充料头,以避免充料头在充料灌装过程中出现渗漏物料的情况,提高充料头运行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渗漏充料头,其包括连接三通,所述连接三通的一端与进料管相连接,另一端与充料管相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三通的剩余端设置有一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剩余端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剩余端内设置有能滑动的缓压塞,所述缓压塞与所述弹性密封件相连接。所述的无渗漏充料头,其中,所述压盖上方设置有一底阀支架,所述底阀支架上设置有一底阀气缸,所述底阀气缸上设置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与所述底阀气缸的气缸杆相连接,所述延长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压盖与所述弹性密封件相连接,所述延长杆用于控制所述弹性密封件向下或向上运动。所述的无渗漏充料头,其中,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内环与外环,所述外环设置在所述压盖上,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形成一容纳腔,所述缓压塞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剩余端之间,所述缓压塞上设置有一竖直布置的阀杆,所述阀杆与所述内环向连接,所述阀杆自所述内环向下延伸经过所述连接三通的腔体并穿出所述充料管,所述阀杆的端头设置有充料塞,所述充料塞能打开或关闭所述充料管。所述的无渗漏充料头,其中,所述缓压塞的底面与所述剩余端的上表面形成用于密封所述腔体内物料的密封面。本技术提高的一种无渗漏充料头,抛弃传统充料头的滑动密封形式,采用柔性静密封装置,严格控制密封点,并且弹性密封件向上弹起时在连接三通的腔体内形成负压,同时配合充料管端头设置充料塞的结构,做到了充料头密封处无泄露,使充料头处杜绝渗漏情况的发生,并且本技术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安全,降低了本技术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无渗漏充料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无渗漏充料头,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渗漏充料头,如图1所示的,其包括连接三通,所述连接三通的一端I与进料管相连接,另一端2与充料管3相连接,所述充料管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技术手段,比如可以采用软管、钢管等管体。所述连接三通的剩余端设置有一压盖4,所述压盖4与所述剩余端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5,所述弹性密封件5可以采用弹性密封膜片的技术形式。所述剩余端内设置有能滑动的缓压塞6,所述缓压塞6与所述弹性密封件5相连接,所述缓压塞6向下滑动带动所述弹性密封件5向下弹性形变,打开所述充料管3进行灌装充料。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所述压盖4上方设置有一底阀支架13,所述底阀支架13上设置有一底阀气缸8,所述底阀气缸8上设置有延长杆9,所述延长杆9与所述底阀气缸8的气缸杆相连接,所述延长杆9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压盖4与所述弹性密封件5相连接,所述延长杆9用于控制所述弹性密封件5向下或向上运动,所述弹性密封件5处于原始状态时,所述缓压塞6的底面与所述剩余端的上表面形成用于密封所述腔体10内物料的密封面。显然的,也可以直接使用较长的气缸杆代替所述延长杆9,使所述气缸杆直接与所述弹性密封件5相连接,简化了设备安装步骤。当所述底阀气缸8带动所述延长杆9向上或向下运动时,所述延长杆9同步带动所述弹性密封件5向上或向下运动,当所述弹性密封件5向下运动时,所述缓压塞6向下滑动进入所述连接三通的腔体10内,推动所述腔体10内的物料进入所述充料管3内,提高了灌装充料效率;而当所述弹性密封件5向上运动时,所述缓压塞6从所述腔体10内滑出,使所述腔体10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所述充料管3内的物料向上提升一段距离,杜绝了充料头发生渗漏的情况。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密封件5包括内环与外环,所述内环与所述外环形成一容纳腔11,所述缓压塞6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与所述剩余端之间,所述缓压塞6上设置有一竖直布置的阀杆7,所述阀杆7与所述内环向连接,所述阀杆7自所述内环向下延伸经过所述连接三通的腔体10并穿出所述充料管3,所述阀杆7的端头设置有充料塞12,所述充料塞12可以采用蘑菇赛、锥形塞、梯形塞等技术形式。所述充料塞12能打开或关闭所述充料管3 ;所述阀杆7向下运动带动所述充料塞12脱离所述充料管3,所述充料管3进行灌装充料。更进一步的,所述缓压塞3能从所述容纳腔11滑入所述连接三通的腔体10内,或者从所述连接三通的腔体10滑入所述所述容纳腔11内。其更为具体的,当所述弹性密封件5向下运动时,所述缓压塞6向下滑动进入所述连接三通的腔体10内,推动所述腔体10内的物料进入所述充料管3内,同步的所述充料塞12脱离所述充料管3,从而开始灌装充料;而当所述弹性密封件5向上运动时,所述缓压塞6从所述腔体10滑入所述所述容纳腔11内,并且所述腔体10内的部分物料会从所述缓压塞6与所述剩余端之间的间隙进入所述容纳腔11内,使所述腔体10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所述充料管3内的物料向上提升一段距离,同步的所述充料塞12塞入所述充料管3的端头内,杜绝了充料头渗漏情况的发生。并且所述外环设置在所述压盖4上,即所述外环与所述延长杆9直接连接,提高了所述底阀气缸8对所述弹性密封件5控制的精准度。使用本技术中的无渗漏充料头进行充料灌装的步骤如下所述:无渗漏充料头内的弹性密封件5向下弹性形变,带动缓压塞6向下运动,打开所述无渗漏充料头的充料管3进行灌装充料;待灌装充料完毕后,弹性密封件5向上弹性形变,带动所述缓压塞6向上运动,关闭所述充料管3,更流畅的完成对物料的灌装,并且可以在连接三通的腔体10内形成负压,以及配合充料塞12堵塞所述充料管3,杜绝了充料头渗漏情况的发生。更进一步的,上述充料灌装步骤还包括:底阀气气缸8的气缸杆推动延长杆9向下运动,所述弹性密封件5向下弹性形变,所述缓压塞6从容纳腔11滑入连接三通的腔体10内,同时带动阀杆7向下运动,使充料塞12脱离所述充料管3,进行灌装充料;待灌装充料完毕后,所述气缸杆推动所述延长杆9向上运动,所述弹性密封件5向上弹性形变,同时带动阀杆7向上运动,使充料塞12塞入所述充料管3内,避免了充料头在充料灌装过程中出现渗漏物料的情况。更进一步的,上述充料灌装步骤更具体的还包括:所述缓压塞6从所述连接三通的腔体10滑入所述容纳腔11内,使所述连接三通的腔体10内形成负压,从进料管吸入物料,所述腔体10内的部分物料自所述缓压塞6与所述连接三通之剩余端的间隙进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渗漏充料头,其包括连接三通,所述连接三通的一端与进料管相连接,另一端与充料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三通的剩余端设置有一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剩余端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剩余端内设置有能滑动的缓压塞,所述缓压塞与所述弹性密封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渗漏充料头,其包括连接三通,所述连接三通的一端与进料管相连接,另一端与充料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三通的剩余端设置有一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剩余端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剩余端内设置有能滑动的缓压塞,所述缓压塞与所述弹性密封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渗漏充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上方设置有一底阀支架,所述底阀支架上设置有一底阀气缸,所述底阀气缸上设置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与所述底阀气缸的气缸杆相连接,所述延长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压盖与所述弹性密封件相连接,所述延长杆用于控制所述弹性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箭东王忠鹏欧祥印孙德春姜有锐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北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