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车厢及其连接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374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运车厢及其连接部件,该车厢包括车体、连接部件和通过连接部件安装在所述车体内的功能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C形槽和T形滑块,所述C形槽固定在车体内壁且开口向下,所述T形滑块顶部卡设于所述C形槽内,底部与功能部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客运车厢采用T型滑块与C型槽连接固定车内功能部件,通过车体型材挤压出来的C型槽与T形滑块组合的结构替代现有技术中角码与车体车厢结合这一结构,实现安装集成化、模块化;将原来的角码二次连接优化为外露连接,外露部分可根据强度要求改变规格型号,更换灵活且调整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客运车厢及其连接部件
技术介绍
在轨道交通运输产品中,为提高旅客乘车的舒适度,改善旅客乘车环境,旅客界面中安装的各功能部件均以终端服务功能展示在车内布置中,而用于固定连接的结构部分均隐藏在不可见的空间。现有轨道客车车内部件的安装固定通常是通过连接角码4与车厢的车体I焊接,以保证其连接强度的可靠性。现有车内部件的安装固定技术首先将需要固定的连接角码,根据安装要求和设计尺寸焊接在车厢车体的帽型柱2上,通过螺栓6、螺母及垫圈将功能部件的支架等固定在连接角码4上,二次连接并调整到位后将其固定。由于车内需要安装固定的部件较多,必定造成与车厢车体连接角码4数量繁多、规格型号各不相同,另一方面角码的焊接精度和质量问题也会对后续安装带来众多的不便,影响生产效率。由于各功能部件的重量、安装高度等要求不同,焊接在车体上的连接角码大小不一、形式各样;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很难准确、清晰的找到需要固定的角码,给生产带来不变和难度。另一方面,角码的焊接通常存在较大的焊接误差且平整度很保证,这为后续的部件安装也造成了不利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客运车厢及其连接部件,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安装集成化、模块化,使用的灵活性较高。本技术提供的客运车厢包括车体、连接部件和通过该连接部件安装在所述车体内的功能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C形槽和T形滑块,所述C形槽固定在所述车体内壁且开口向下,所述T形滑块顶部卡设于所述C形槽内,底部与所述功能部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T形滑块至少包括T形滑套、螺栓和螺母;所述T形滑套内设有用于穿设所述螺栓的贯通阶梯孔;所述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位于所述T形滑套上部,所述螺栓帽端被限定在该孔中;所述螺栓柱端从所述阶梯孔中尺寸较小的孔中向下伸出,伸出的所述螺栓柱端通过螺母与所述功能部件连接。特别是,所述T形滑套内部具有一两头贯通的扁平孔,所述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设于所述扁平孔顶壁,所述阶梯孔中尺寸较小的孔设于所述扁平孔底壁;该扁平孔内放置有形状与其相适配的垫片,所述垫片上设有用于穿设所述螺栓柱端的穿设孔,所述垫片的厚度与所述螺栓帽端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T形滑套扁平孔的高度。其中,所述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为长孔,该孔的宽度与所述螺栓帽端正六边形的相对两边的间距相当。进一步地,C形槽与所述车体一体形成。本技术的客运车厢采用T型滑块与C型槽连接固定车内功能部件,通过车体型材挤压出来的C型槽与T形滑块组合的结构替代现有技术中角码与车体车厢结合这一结构,实现安装集成化、模块化;将原来的角码二次连接优化为外露连接,外露部分可根据强度要求改变规格型号,更换灵活且调整方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客运车厢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包括C形槽和T形滑块,所述C形槽固定在所述车体内壁且开口向下,所述T形滑块顶部卡设与所述C形槽内,底部与所述功能部件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客运车厢的连接部件统一了外部连接接口,可根据不同重量部件和结构类型来匹配本技术产品,适用于国内轨道客车各种机车车辆上;减少或避免现有连接角码固定结构带来的不利因素,提高组装效率和安装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客运车厢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客运车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连接部件与车体的安装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连接部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客运车厢,该客运车厢包括车体1、连接部件和通过该连接部件安装在车体I内的功能部件7,该连接部件包括C形槽3和T形滑块5,C形槽3固定在车体I内壁且开口向下,T形滑块5顶部卡设于C形槽3内,底部与功能部件7固定连接。C形槽可与所述车体一体形成,可通过带有明确标识比如CO表示车体中心线挤压C形槽,在其左侧的分别为Cl、C2,在其右侧的分别为CU、C12,依次排序,T形滑块底部与功能部件连接时可采用螺纹连接,安装规格统一,根据吊装部件的重量可调整不同规格的螺栓,如M8或MlO等规格的螺栓来替代既有的焊接角码,作为固定车内部件的连接件。T形滑块连接结构需要车体型材在挤压成型的时候,根据强度要求所需要的滑块宽度、厚度挤压成型C形槽;在后续安装固定时,只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顺序、型号和尺寸,依次将“T形滑块”滑入“C形槽”到指定位置并固定即可;“C形槽”在车体上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具体功能部件安装的设计高度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为提高安装效率和调整的要求,在车体顶部的“C形槽”设置为车长方向通长挤压的形式;这种连接固定方式极大的提高了组装工作效率,操作简单且便于安装时的滑动和调整。如图5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于C形槽与车体一体挤压形成,因此C形槽的尺寸不可能与螺栓帽端一样小,因此需要在螺栓帽端配置一个尺寸较大的T形滑套51与C形槽相适配,T形滑块5至少包括T形滑套51、螺栓52和螺母53 ;T形滑套51内设有用于穿设螺栓的贯通阶梯孔;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511位于T形滑套51上部,螺栓帽端被限定在该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511中;螺栓柱端从阶梯孔中尺寸较小的孔512中向下伸出,伸出的螺栓柱端通过螺母53及平垫圈54与功能部件连接。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511为长孔,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511的宽度与螺栓帽端正六边形的相对两边的间距相当。从而起到限定螺栓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转动的作用。安装时将螺栓52沿阶梯孔伸入T形滑套51内,螺栓52帽端落在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511中,螺栓52柱端从阶梯孔中尺寸较小的孔512中向下伸出,伸出的螺栓柱端通过螺母53及平垫圈54与功能部件连接时,螺栓52帽端被限定在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511中不能转动,可顺利完成螺母的预紧安装。如图6、图7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变形,T形滑套51内部具有一两头贯通的扁平孔513,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511设于扁平孔513顶壁,阶梯孔中尺寸较小的孔512设于扁平孔513底壁;该扁平孔513内放置有形状与其相适配的垫片55,垫片55上设有用于穿设螺栓柱端的穿设孔,垫片55的厚度与螺栓帽端的厚度之和大于T形滑套扁平孔513的高度。因T形滑套51的尺寸相对螺栓较大,为了减轻T形滑套51的重量,在T形滑套51内部具有一两头贯通的扁平孔513,为了保证螺栓52帽端能够落在阶梯孔中尺寸较大的孔511内,需要在扁平孔513内设置垫片55。螺母53及平垫圈54作用同上,用于紧固功能部件7。本实施例还一种用于客运车厢的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为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件。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客运车厢,包括车体、连接部件和通过该连接部件安装在所述车体内的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运车厢,包括车体、连接部件和通过该连接部件安装在所述车体内的功能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C形槽和T形滑块,所述C形槽固定在所述车体内壁且开口向下,所述T形滑块顶部卡设于所述C形槽内,底部与所述功能部件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廷沈立伟高绪玲李东锋武娟娟司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