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750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7:19
车辆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具有:基座部(BP);以及罩体(3),其可装拆地与基座部(BP)连结,在将罩体(3)安装在基座部(BP)上的罩体(3)的安装位置处,将基座部(BP)向车门侧的连结部(13)遮盖。在基座部(BP)和安装位置的罩体(3)之间设有摆动空间(8)。罩体(3)具有卡止部(4),基座部(BP)具有被卡止部(5),通过卡止部(4)和被卡止部(5)之间的弹性卡止,罩体(3)相对于基座部(BP)的摆动被限制,罩体3保持在安装位置处。如果通过对罩体(3)进行按入操作而罩体(3)相对于基座部(BP)摆动,则能够使卡止部(4)和被卡止部(5)之间的卡止解除,使罩体(3)从基座部(2)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内把手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门内把手,其利用罩体将向车辆的内门板的固定部覆盖,防止向外部露出。专利文献1:US2004/0212200专利文献I的车门内把手具有:把手基座,其对操作把手进行轴支撑;以及罩体,其与把手基座连结,覆盖将把手基座向门板固定的固定部。罩体向把手基座的安装,是在侧缘形成的解除操作用卡止脚与把手基座弹性卡止而进行的。脱离操作是从存在于把手基座的壁面和罩体的表面的缝隙中插入工具,将解除操作用卡止脚的卡止解除而进行的。但是,由于需要工具,因此脱离操作的作业性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罩体的脱离操作性良好的车辆的车门内把手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车辆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具有:基座部BP ;以及罩体3,其可装拆地与基座部BP连结,在将罩体3安装在基座部BP上的罩体3的安装位置处,将基座部BP向车门侧的连结部13遮盖。在基座部BP和安装位置的罩体3之间设有摆动空间8。罩体3具有卡止部4,基座部BP具有被卡止部5,通过卡止部4和被卡止部5之间的弹性卡止,罩体3相对于基座部BP的摆动被限制,将罩体3保持在安装位置处。在卡止部4和被卡止部5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斜面部6。如果通过对罩体3进行按入操作而使罩体3相对于基座部BP摆动,则由倾斜部6产生卡止解除方向的力,能够使卡止部4和被卡止部5之间的卡止解除,使罩体3从基座部BP脱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内把手装置的主视图。图2 Ca)是图1的2A-2A线剖面图。图2 (b)是图1的2B-2B线剖面图。图3是表示罩体的安装状态的主视图。图4 (a)是罩体的背面图。图4 (b)是图4 (a)的4B方向矢视图。图4 (C)是图4 (a)的4C-4C线剖面图。图5 (a)至图5 (d)是图3的5A-5A线剖面图。图5 (a)表示安装操作。图5 (b)表示安装完成状态。图5 (c)表示按下罩体的侧缘的状态。图5 (d)表示解除罩体的卡止的状态。图6 (a)以及图6 (b)是表示在车门装饰件上安装有罩体的内把手装置的固定构造的图。图6 (a)是与图2 (a)相对应的图。图6 (b)是与图5 (b)相对应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典型实施例是专利技术的示例,不是对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在典型实施例中记载的全部的特征和其组合,并不是限定为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性内容。如图1至图5 (d)所示,典型实施例的内把手装置,是将操作把手I和锁止杆9与作为基座部BP的把手基座2连结而形成的。操作把手I能够围绕把手旋转中心轴(Cl),在图2 (a)中由实线所示的初始旋转位置和由虚线所示的操作旋转位置之间旋转,经由缆线装置10与门锁装置11连结。缆线装置10形成为,在一端与把手基座2连结的外罩IOa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内缆线10b。如果操作把手I旋转操作至操作旋转位置,则操作力经由与操作把手I连结的内缆线IOb向门锁装置11传递,将车门的锁闭状态解除。另外,锁闭杆9如图2 (b)所示,可以围绕杆旋转中心轴(C2)进行旋转操作,如果从图示的锁闭旋转位置以规定角度顺时针进行旋转操作,则经由与该锁闭杆9连结的缆线装置12,对上述门锁装置11的取消部Ila进行操作,然后,限制操作把手I对门锁装置I进行的操作。如图2 (a)至图3所示,内把手装置向门板(未图示)的固定,是将把手基座2向门板上固定而进行的。在把手基座2上设有贯穿孔14,该贯穿孔14用于使在固定中使用的紧固件13插入。为了将紧固件13的头部遮盖,在把手基座2上安装罩体3。把手基座2具有将上述操作把手I和锁闭杆9包围的框部7,在安装有罩体3的状态下,形成除了操作把手I和锁闭杆9的旋转基端以外的底壁面。如图3所示,在把手基座2上设有:被卡止部5及卡止开口,其用于将罩体3卡止;支承平面2a,其用于支承罩体3 ;以及凸条15,其与操作把手I的把手旋转中心正交。如后所述,凸条15提供罩体3的摆动中心和罩体3的摆动空间8,为了不使上述支承平面2a成为对罩体3的摆动动作的干涉部,仅在凸条15的设有被卡止部5 —侧的区域配置上述支承平面2a。如图4 (a)至图4 (C)所示,罩体3形成为板状,在沿着操作把手I的一侧的边缘部设有2个卡止用凸部16,在与其相对的边缘部设有I个爪状的卡止部4。罩体3向把手基座2的安装,是在使卡止用凸部16与在把手基座2的框部7下端开设的卡止开口 17的上缘卡止的状态下,将形成卡止部4 一侧的边缘部如图5 (a)中箭头a所示按入而进行的。在按入操作时,把手基座2的框部7的内壁面,对罩体3的周缘进行引导,将卡止部4引导至被卡止部5处,被引导至被卡止部5处的卡止部4暂时进行弹性变形与被卡止部5的周缘部相交叉后,在与被卡止部5相对时恢复原形,成为卡止状态。在卡止部4的卡止完成的安装状态下,罩体3如图1所示,将上述紧固件13的头部遮盖,防止其向外部露出。内把手装置从该状态的拆卸,是暂时将罩体3拆下而进行的,为了容易拆卸,在把手基座2上设置上述的凸条15。如图5 (b)所示,凸条15形成为在安装有罩体3的状态下与该罩体3的背面抵接的高度尺寸,在卡止部4的卡止解除时提供罩体3的摆动空间8。并且,在罩体3的卡止部4上,如图5(b)所示,设有安装用斜面4a,该安装用斜面4a在罩体3的按入操作时与被卡止部5抵接,使卡止部4产生朝向内侧(相对缘)的反作用力,并且,在卡止部4和被卡止部5上设置斜面部6,该斜面部6用于在施加图5 (b)中的逆时针旋转的摆动力时,使卡止部4产生卡止脱离方向的分力。由此,在典型实施例中,如果向安装状态的罩体3的配置卡止用凸部16这一侧的边缘(按入操作部3P)施加按入操作力,则在罩体3中产生以与凸条15的接触部为摆动中心的逆时针旋转的摆动力。如上所述,由于该摆动力而使卡止部4的斜面部6产生卡止解除方向的分力,由此,如图5 (c)所示,卡止部4弹性地弯曲,使与被卡止部5的卡止解除,如图5 (d)所示,能够使罩体3从把手基座2上脱离。用于解除安装罩体3所需的按入操作力,考虑斜面部6的倾斜角度、卡止部4的刚性、以及凸条15至按入操作侧端缘的间隔而适当决定,设定为不会由于意外的操作而容易地使卡止部4的卡止解除程度的大小。另外,如图1、图3所示,按入操作部3P设定在由操作把手I覆盖而在通常状态下不向外部露出的这一侧,能够尽可能地防止由于恶作剧等导致的罩体的脱离操作。以上,在内把手装置中,把手基座2是用于在操作把手I的安装部位处提供板体外观面的内装面形成部件20,用于将把手基座2向门板固定的紧固件13的头部,利用安装在内装面形成部件20上的罩体3而遮盖。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车门装饰件21为内装面形成部件20的情况下,向车门装饰件21上安装罩体。S卩,在图6所示的构造中,把手基座2被车门装饰件21覆盖,操作把手I的安装部位处的外观面由车门装饰件21构成。内把手装置的固定,是使用紧固件13将车门装饰件21和把手基座2 —起固定在门板上而进行的,在作为内装面形成部件20的车门装饰件21上,形成被卡止部5、卡止开口 17以及凸条15等,罩体3与作为基座部BP的车门装饰件21连结。另外,在该固定构造中,利用单一的紧固件13,将车门装饰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30 JP 2010-2211061.一种车辆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座部(BP);以及 罩体(3),其可装拆地与所述基座部(BP)连结,在将罩体(3)安装在所述基座部(BP)上的罩体(3)的安装位置处,将所述基座部(BP)向车门侧的连结部(13)遮盖, 在所述基座部(BP)和所述安装位置的罩体(3)之间,设有摆动空间(8), 所述罩体(3)具有卡止部(4),所述基座部(BP)具有被卡止部(5),通过所述卡止部(4)与所述被卡止部(5)之间的弹性卡止,从而所述罩体(3)相对于所述基座部(BP)的摆动被限制,所述罩体(3 )保持在所述安装位置处, 在所述卡止部(4)和被卡止部(5 )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斜面部(6 ), 如果通过对所述罩体(3)进行按入操作而使所述罩体(3)相对于所述基座部(BP)摆动,则由所述倾斜部(6)产生卡止解除方向的力,能够使所述卡止部(4)和所述被卡止部(5)之间的卡止解除,使所述罩体(3)从所述基座部(BP)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BP)具有框部(7),所述框部(7)具有收容操作把手(I)的深度, 所述罩体(3)安装在所述基座部(BP)的底壁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内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3),其一侧缘与基座部(BP)抵接而决定一侧的摆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绫一伊藤宣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阿尔发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