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世明专利>正文

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组合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17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结合方法,提供二同型式集尘片组,每一集尘片组由多数同型式,设有多数穿孔、结合孔与冲子孔的集尘片间距排列且于其结合端侧嵌组铆合一体;将二集尘片组相对插装;将多数导电棒分别插套于各集尘片组上的各结合孔,同时贯穿另一集尘片组的穿孔;进行紧迫结合制程,将多数冲子杆穿套于二集尘片组中各冲子孔,配合一冲压加工治具与压力施加技术,由二集尘片组一侧面施以冲压加工,由冲子杆对上述各集尘片冲子孔侧的端面及导电棒施以强力压迫产生凹部变形,形成集尘片装置组件的结合一体,于抽离冲子杆后完成集尘片装置制成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结合方法,尤指一种具高效率的组件结合方法,具有以同步、平均的压迫作用力,以快速、确实及等间距的由导电棒直接结合多数集尘片固接一体,藉以改善组件配置、结合制成良率及高结合性的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结合方法。
技术介绍
习知应用于集尘设备中的集尘片装置,其结构与制成方法,请参阅图1、2所示,于该步骤一主要是以导电性材料制成一平面式基板1;步骤二在多数基板1端面设定位置,设有多数轴孔11与套孔12,并根据轴孔11与套孔12设置位置分别制成为正极集尘片13与负极集尘片14,换言之,正、负极集尘片13、14端面的轴孔11与套孔12为相反位置设置,以符合将来正、负极集尘片13、14相间排列时与正、负导电棒的结合,以避免造成短路现象;步骤三将上述正、负极集尘片13、14相间式且等间距由其轴孔11,一片一片的套装于多数正、负极导电棒15、16,使正极导电棒15在套装于一正极集尘片13的轴孔11后,贯穿过相邻负极集尘片14的套孔12而不相接触;步骤四,将一具有冲压扩张性的冲子芯棒(图未示)穿上述正、负极导电棒15、16中心孔内,再以冲压设备由径向施以冲压作用力,使冲子芯棒将正、负极导电棒15、16冲制出突部17,并向正、负极集尘片13、14轴孔11孔缘形成变形凹陷结合一体。而完成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的结合为其制成品。由上述习知制程方法及其制成的集尘片装置,由于集尘片制作上需分别就将来组装时正、负极连结配置不同,必需分别制作,增加制造上的困扰与成本,不仅要由二组模具制作,还必需有二组制作机组设备或更换模具等不便,更影响制作效率;再者,在组合制作上,该正、负极集尘片必需逐片且相间式的套装于多数导电棒上,更需在穿套调整相邻正、负极集尘片问的间距,组装上相当繁琐而费时,且即使费时的套装与调整间距后,因正、负极集尘片与导电棒套装后并无任何定位设计,并无法确使间距不会移动改变,尤其是在利用冲子芯棒以轴向冲制扩张变形结合的制程上,更因施加外力造成相邻集尘片间距改变,同时该轴向的冲压冲子芯棒使导电棒局部扩张变形,往往因纵向施压作用并无法平均使导电棒扩张变形,使得与集尘片结合效果不佳,影响集尘片的组合固装与导电性,当然也直接影响到集尘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本专利技术将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结合方法重新设计,利用简单的治具架构、施压技术及组件结合制程,对集尘片装置组件的组装与紧迫结合制程方法及其制成品,改善其制程效率、结合制成良率及具有高结合性的集尘片装置,以提供使用者更低廉但高效率与确实结合的实用集尘片装置配置于集尘设备中使用。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结合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二同型式的集尘片组,每一集尘片组由多数等型式集尘片间距排列且于其结合端侧嵌组铆合使其定位紧结一体,每一集尘片端面设有多数穿孔、结合孔与冲子孔;将二同型式的集尘片组对应相互插装组合;将多数导电棒分别插套于设定相结合的至少一集尘片组上的各结合孔,同时也贯穿不相结合设定的另一集尘片组相对位置上的穿孔;将多数冲子杆穿套于二集尘片组中相邻于结合孔的冲子孔,同时也贯穿另一集尘片组相对位置上的穿孔;进行紧迫结合制程,配合冲压加工治具于各集尘片相邻间距冲压,迫使各集尘片冲子孔侧的端面及导电棒同时产生相同的凹部变形结合一体;于抽离冲子杆后完成集尘片装置制成品。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方法制成的集尘片装置,其结构包括二等型式由多数集尘片组成的第一及第二集尘片组,相对插组配置;多数贯穿第一及第二集尘片组的导电棒,该各导电棒以相间形态与第一、第二集尘片组之其一的集尘片紧迫结合一体,并与第一、第二集尘片组之另其一的集尘片呈不接触的贯穿配置;上述多数分别结合于第一、第二集尘片组之其一的导电棒,分别连结正、负电源,以在对插的第一、第二集尘片组间形成正、负电的静电场吸附集尘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集尘片端面设有多数穿孔、结合孔及相邻于结合孔的冲子孔。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穿孔的孔径大于结合孔及冲子孔相邻配置形成的直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组成集尘片组的多数集尘片是经间距排列而铆设结合一体。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该二集尘片组于对插配置下,该第一及第二集尘片组的穿孔,适与第二及第一集尘片组的结合孔及冲子孔,呈上、下对应位置的设定间距配置。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装置制程方法的制程步骤一示意图。图2为习知装置制程方法的制程步骤二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一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二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三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程步骤四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程步骤五冲压前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程步骤五冲压结合后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程步骤六暨制成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兹有关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9所示,是本专利技术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结合方法的制程步骤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结合方法,其步骤至少包括步骤一提供二同型式的第一集尘片组2及第二集尘片组3,分别由多数等型式的集尘片21、31,利用铆合制程以间距排列且于其结合端侧嵌组铆合使其定位紧结构成,在前述集尘片21、31端面上设有多数穿孔22、32、结合孔23、33与冲子孔24、34,如图3所示;步骤二将上述二同型式的第一集尘片组2及第二集尘片组3,以对应形态相互插装组合,使该分别组成第一集尘片组2及第二集尘片组3的多数集尘片21、31,呈等间距的相间排列形态配置,如图4所示,使该第一集尘片组2的穿孔22、结合孔23及冲子孔24,适与第二集尘片组3的穿孔32、结合孔33及冲子孔34,呈上、下对应但相反位置配置,如图4所示; 步骤三将多数导电棒4及冲子杆5,分别套插于二集尘片组2、3各集尘片21、31上的多数结合孔23、33及冲子孔24、34,同时也贯穿相邻另一集尘片组2或3的集尘片21、31相对位置上的穿孔22或32,呈不接触状态配置,如图5所示;步骤四提供一冲压加工治具6,于其一表面间距排列多数延伸的压件61,并使该多数压件61可由对插的第一及第二集尘片组2、3相邻集尘片21、31间的间距置入,以对应上述冲子杆5配置,如图6所示;步骤五进行紧迫结合制程,配合压力施加技术,如高度冲压技术,对冲压加工治具6施以加压迫作用力,迫使第一及第二集尘片组2、3的各集尘片21、31于冲子孔24、34侧的端面25(35)及导电棒4,同时产生相同的凹部变形以结合一体,如图7、8、9所示;步骤六抽离上述多数冲子杆5后,完成本专利技术集尘片装置制成品。利用本专利技术前述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结合方法,经各制程步骤进行,即可制成具有制程效率、结合制成良率及具有高结合性的集尘片装置,藉由同型式组成的第一及第二集尘片组2、3,能高效率且快速的完成多数集尘片的间距排列组成于多数导电棒4,再藉由简单的冲压加工治具6,搭配由配装一体的第一及第二集尘片组2、3侧向施压技术,利用冲子杆5对集尘片21、31及导电棒5施以平均的压迫作用力,产生集尘片21、31及导电棒5的变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尘片装置及其组件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提供二同型式由多数集尘片固组形成的第一集尘片组及第二集尘片组;将二同型式的第一及第二集尘片组相对应插装组合;将多数导电棒分别插套于预设相结合的第一、第二集尘片组之其一的多数结合孔,同时也贯穿不相结合的第一、第二集尘片组之另其一集尘片组,在相对位置上的穿孔而不相接触结合;将多数冲子杆穿组于第一、第二集尘片组中相邻于其结合孔的冲子孔,同时也贯穿不相结合的第一、第二集尘片组之另其一集尘片组,在相对位置上的穿孔而不相接触结合;进行紧迫结合制程,配合至少一冲压加工治具,于各集尘片相邻间距施以冲压作用力,迫使各集尘片于冲子孔与结合孔间的端面及导电棒,同时产生同向的凹部变形结合一体;于抽离冲子杆后完成集尘片装置制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世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