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质白云岩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方法。包括:采用地面交联酸酸压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相结合,即前置液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酸压;主加砂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工艺简单、便于操作、施工效果明显,可广泛用于泥质白云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改造施工中;由于通过酸压与加砂酸压技术联作,最大限度地形成一条深穿透、更持久导流能力的支撑裂缝,发挥酸蚀裂缝与支撑裂缝的双重作用,极大地提高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和油井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层改造
,进一步地说,是涉及。
技术介绍
泥质白云岩油藏是一种复杂岩性油气藏。该类油气藏不仅孔隙度、渗透率低,而且泥质含量高,因此需要进行储层改造才能经济开采。本专利技术以前,针对泥质白云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的储层改造方法普遍采用常规水力压裂方法,即利用地面高压泵组,以大大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将高粘液体注入井中,在井底附近地层产生裂缝并加入一定数量的支撑剂来支撑裂缝,获得导流能力,增加油井产量;但是由于泥质白云岩等复杂岩性油藏裂缝发育、泥质含量高等特点,该方法存在施工压力高、裂缝延伸、铺砂浓度受限制和砂堵等风险,明显降低了油井产能的发挥,影响了压裂施工的效果。针对泥质白云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的储层改造,也采用酸压方法。即采用盐酸之类的酸用足以压开地层或张开存在的天然裂缝的压力注入白云岩油气藏中的一种增产措施方法;但是该方法的主要缺陷是酸岩反应速度快、滤失大、裂缝短、刻蚀裂缝壁面较均匀,裂缝的导流能力损失严重,导致酸压效果差。US5310003公开了一种地层的酸压方法,在油藏中注入不同体积的低、高密度酸,可以选择性的控制上部和下部的裂缝。具体来讲,以足够的压力,在井筒周围的上部油藏注入低密度酸,使裂缝在上部储层延伸;以足够的压力,在井筒周围的下部油藏注入高密度酸,使裂缝在下部储层延伸;因此,在下部储层延伸的裂缝的上部,与在上部储层延伸的裂缝的下部相交;低密度酸仍然在油藏上部储层延伸的裂缝里,而高密度酸仍然在油藏下部储层延伸的裂缝里。中国专利CN101353958公开了一种油气井开采温控变粘酸酸压裂方法,主要技术特征:温控变粘酸变粘控制;温控变粘酸酸压裂;前置液温控变粘酸压裂;温控变粘酸闭合酸压裂。该方法解除储层或炮眼钻井液完井液等原有的伤害;可以直接压开储层形成裂缝;可以形成的高导流酸蚀裂缝,是一种单一的酸压工艺。文献《狮31井交联酸酸压加砂技术的应用》(油气井测试,2007年,第16卷,增刊)中公开了:先用交联酸压开裂缝,用稳定排量带入低砂比(4% )两段支撑剂段塞;再用交联酸深度酸压加砂,最后注入顶替液。瞬时最高砂比28%,酸压后可实现自喷排液和生产。文献中的工艺只是交联酸酸压+交联酸携砂酸压的简单组合,缺少闭合酸化工艺,并且主加砂阶段未见采用相关配套技术。文献《靖边气田白云岩储层交联酸酸压技术实践》(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15卷,第6期)中公开了:先采取交联酸压开裂缝,再用交联酸加砂,加砂完毕裂缝闭合后,注入闭合酸,最后注入顶替液适当过顶替。但此文献的研究储层的白云岩与泥质白云岩有明显不同,此文献所公开的内容并不适用泥质白云岩等复杂储层。文献的工艺只是交联酸酸压+交联酸携砂酸压+闭合酸化的单一组合,只是采用不加砂的交联酸酸压并且文献中主加砂阶段未见采用相关配套技术;文献中的交联酸的配制方法的比较复杂,容易造成交联酸配制不均匀从而影响施工效果。目前,泥质白云岩油藏国内外缺乏改造的经验,还没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有效改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泥质白云岩等复杂岩性油气藏的高效改造,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通过酸压与加砂酸压技术联作,最大限度地形成一条深穿透、更持久导流能力的支撑裂缝,发挥酸蚀裂缝与支撑裂缝的双重作用,极大地提高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和油井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采用地面交联酸酸压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相结合;其包括前置液阶段和主加砂阶段;其中所述前置液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酸压;所述主加砂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地面交联酸酸压、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与闭合酸化相结合。以上所述的前置液阶段优选采用高浓度地面交联酸酸压。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做更具体的描述。地面交联酸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地面交联酸,本专利技术中,地面交联酸的配方采用以下两种之一:地面交联酸液1:HC1 20 % ;SIAGE-03 稠化剂 0.8 % ;SIACI_05 缓蚀剂 I % ;SIAAM-02 调理剂 0.3% ;SIACA_06 交联剂 1.0% ;SIAMA-OI 多功能添加剂 0.3% ;SIAAS-10防膨剂0.5% ;SIACA-03助排剂0.3% ;SIADM_09破乳剂0.1% ;其余是水;地面交联酸液II =HCl 20% ;SIAGE-03 稠化剂 1.0-1.2% ;SIACI_05 缓蚀剂 1% ;SIAAM-02 调理剂 0.3% ;SIACA_06 交联剂 1.0% ;SIAMA-OI 多功能添加剂 0.3% ;SIAAS-10防膨剂0.5% ;SIACA-03助排剂0.3% ;SIADM_09破乳剂0.1% ;其余是水。以上交联酸的各组分中盐酸市售而得;其余各牌号助剂均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生产并出售。所述地面交联酸酸压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相结合即:所述前置液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酸压;所述地面交联酸酸压可采用本领域内通常的地面交联酸酸压方法;所述的前置液阶段采用的支撑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支撑剂,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支撑剂配方为:30目 50目陶粒。所述主加砂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所述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可采用本领域内通常的地面交联酸酸压方法;主加砂阶段采用支撑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支撑剂,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配方为:30目 50目陶粒,或40目 60目陶粒,或30目 50目与40目 60目陶粒组合。为了增加压裂效果,在主加砂阶段之后设有闭合酸化阶段;所述闭合酸酸液配方采用以下两种之一:各组分以重量百分比计,闭合酸I:HC1 20% ;SIAC1-05 缓蚀剂 2% ;SIAAS-10 防膨剂 2% ;SIACA_03 助排剂1% ;SIADM-09破乳剂2% ;SIAFS_01防渣铁稳剂2% ;其余是水;闭合酸II:HC1 20 % ;HAC 3 % ;SIACI_05 缓蚀剂 2 % ;SIAAS_10 防膨剂 2 % ;SIACA-03助排剂1% ;SIADM-09破乳剂2% ;SIAFS-OI防渣铁稳剂2% ;其余是水。以上闭合酸酸液的各组分中盐酸市售而得;其余各牌号助剂均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生产并出售。所述闭合酸化阶段之后设有顶替液阶段,以低排量注入顶替液;顶替液可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顶替液,如盐溶液,比如氯化钾水溶液,其浓度根据经验而定。本专利技术中优选顶替液为重量浓度为2%的氯化钾水溶液。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高浓度地面交联酸酸压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或高浓度地面交联酸酸压、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与闭合酸化。以上所述“高浓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地面交联酸液可选自以上所述地面交联酸液I和地面交联酸液II,主要的区别就是地面交联酸液I的稠化剂浓度是0.8%,地面交联酸液II的稠化剂浓度是1.0-1.2%。所述的稠化剂的主要作用就是酸液增稠增粘,因此地面交联酸液II的浓度要比地面交联酸液I的浓度高。故此前置液阶段的地面交联酸优选高浓度的地面交联酸。更具体步骤如下:A设计小型压裂测试来确定交联酸滤失特性、交联酸效率及裂缝形成和延伸扩展压力的特性及摩阻大小。根据小型压裂测试求得的结果及时调整前置液用量和排量等施工参数,达到认识储层和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质白云岩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地面交联酸酸压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相结合;所述方法包括前置液阶段和主加砂阶段;其中所述前置液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酸压;所述主加砂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
【技术特征摘要】
1.种泥质白云岩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地面交联酸酸压与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相结合;所述方法包括前置液阶段和主加砂阶段;其中所述前置液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酸压;所述主加砂阶段采用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2.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质白云岩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的前置液阶段采用高浓度地面交联酸酸压。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质白云岩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主加砂阶段之后设有闭合酸化阶段。4.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质白云岩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合酸化阶段之后设有顶替液阶段,以低排量注入顶替液。5.权利要求4所述的泥质白云岩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替液为盐溶液。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质白云岩地面交联酸携砂酸压方法,其特征在于: 设计小型压裂测试来确定交联酸滤失特性、交联酸效率及裂缝形成和延伸扩展压力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薛承瑾,蒋廷学,张旭东,李洪春,王宝峰,赵晓,姚奕明,卫然,周林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