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洗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370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洗引流管,它包括一根引流管和一根中间段走行于引流管中的冲洗管,冲洗管的部分管道设置在引流管中,冲洗管两端从引流管上伸出,引流管前端管壁上方和侧方带有间隔、交错不对称分布的引流孔,引流管前端为鱼嘴型,尾端带有与负压装置连接的接头,引流管管内底部带有2-3条突起的嵴;冲洗管尾端接冲洗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冲洗和引流范围大,不易堵塞,体内留置时间长,可根据需要进行药物冲洗引流、单纯引流或单纯药物注射,可有效引流术区渗血,促进病灶、吻合口愈合,观察、预防及治疗吻合口瘘,防止术区感染,临床应用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洗引流管,特别是用于外科冲洗和引流的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外科引流是临床治疗很多疾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例如手术后吻合口和术区的引流,脓肿腔的引流等。目前常用的引流管主要是一根单一的管道,为被动引流,受压力差和体位等因素影响,常发生引流不畅,容易致体液蓄积;并且仅一个通道,不能同时满足药物注射、冲洗、引流等需求,往往出现感染、使用不便等方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冲洗引流管,其包括引流管I和冲洗管2双管道,冲洗管2的部分管道设置在引流管I中,冲洗管2两端从引流管I上伸出,且冲洗管2的前端长度可自由调节;引流管I前端管壁上方和侧方带有间隔、交错不对称分布的引流孔3 (引流孔3不设计在下方,避免引流液由管壁下方漏出,有利于充分引流),引流管I管内底部带有2-3条突起的嵴4,在负压过大导致管腔缩小时,可避免管腔完全闭塞。本专利技术所述引流管I尾端带有与负压装置连接的接头,引流管用硅塑料或硅橡胶材料做成,刺激性小,引流范围足够大,尾端接持续负压。本专利技术所述引流管I前端5为鱼嘴型。本专利技术所述冲洗管2尾端带有与冲洗液连接的接头。本专利技术所述引流管的尾端接持续负压,冲洗管的尾端接持续冲洗装置,持续提供冲洗液。使用时,将冲洗管一端开口于病灶(术区、吻合口、瘘口等)顶端,从冲洗管另一端接头注入冲洗液,保证冲洗范围足够覆盖整个病灶区域;使用时经冲洗管持续注入腹腔灌洗液或药物,被冲洗液冲洗的坏死组织经引流管前端及其上的引流孔引入管腔,被负压引出,引流充分,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减少感染的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可对腹腔进行持续冲洗并进行负压引流;2.可根据病灶大小调整管道长度,冲洗管的一端置于病灶顶端,冲洗范围广,体内留置时间长,可覆盖整个病灶(术区、吻合口、瘘口等),另一端可持续注入冲洗液、抗生素或治疗药物;引流管的引流范围涵盖整个病灶,可接负压持续吸引,引流充分,引流孔和管口的设计避免了管腔的阻塞,且由于冲洗和引流经不同管道进行,降低了感染发生率; 3.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可根据需要进行药物冲洗引流、单纯引流或单纯药物注射,可有效引流术区渗血,促进病灶、吻合口愈合,观察、预防及治疗吻合口瘘,防止术区感染,临床应用广泛;4.临床适用范围如下:①用于观察、预防及治疗胃肠道吻合口瘘、胆瘘、胰瘘;②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③腹腔脓肿、肝脓肿及软组织、胰腺囊肿、胰腺囊性肿瘤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引流管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前端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冲洗管前端鱼嘴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是引流管;2是冲洗管;3是引流孔;4是嵴;5是引流管前端(鱼嘴);6是冲洗管的前端;7是负压装置;8是冲洗液;9是穿入点;10是穿出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冲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I和冲洗管2双管道,其中冲洗管长50cm,外径2.6±0.Imm,内径2.0 ± 0.1mm,两端通畅;引流管长100cm,外径7.0±0.2mm,内径6.0±0.2mm ;冲洗管2的部分管道设置在引流管I中,冲洗管2两端从引流管I上伸出,两管道呈“ ”型,且冲洗管2的前端长度可自由调节;引流管I前端管壁上方和侧方交错不对称分布有引流孔3 ;每隔Icm有一个2mm大小引流孔(孔径过大容易吸入组织引起堵塞),供抽取液体用,侧方引流孔间隔、交错分布于引流管两侧,不对齐(负压不易外漏,弓丨流范围广,引流更充分);引流管管内底部带有2条突起的嵴4,在负压过大导致管腔缩小时,可避免管腔完全闭塞;引流管头部长短根据需引流范围大小而定,覆盖整个病灶,引流管前端为鱼嘴型5 (见图3、5),可有效避免堵塞,引流范围也较平面型广,引流管用硅塑材料制成,引流管尾端有与负压装置7连接的接头,冲洗管尾端有与冲洗液8连接的接头,可持续注入冲洗液(见图1-4)。使用时,冲洗管2由引流管I尾端上方穿入点9穿入,由靠近引流管I前端3cm(根据需引流范围大小而定)处上方穿出点10穿出,中间一段走行于引流管I中,穿出点10前、后段引流管壁上均分布有引流孔3;穿入点和穿出点松紧适中,可自由活动以便调整冲洗管长度,但有一定张力,不漏气、漏水,能固定冲洗管不滑脱;冲洗管前端6置于病灶术区或吻合口顶端,保证冲洗范围能覆盖整个病灶周围,尾端接冲洗液8,使用时经冲洗管持续注入腹腔灌洗液或药物,被冲洗液冲洗的坏死组织经引流管I前端及其上的引流孔3引入管腔,被负压引出,引流充分,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减少感染的发生。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冲洗引流管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在于引流管管内底部带有3条突起的嵴,使用时冲洗管前端6置于瘘口顶端,保证冲洗范围能覆盖整个病灶周围,尾端接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冲洗管(2),冲洗管(2)设置在引流管(1)中,冲洗管(2)两端从引流管(1)上方伸出,引流管(1)前端管壁上方和侧面带有间隔、交错不对称分布的引流孔(3),引流管(1)管内底部带有2?3条突起的嵴(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I)、冲洗管(2),冲洗管(2)设置在引流管(I)中,冲洗管(2)两端从引流管(I)上方伸出,引流管(I)前端管壁上方和侧面带有间隔、交错不对称分布的引流孔(3),引流管(I)管内底部带有2-3条突起的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华雷毅刘为军徐玉孟远超龚昆梅肖乐赵泉欧阳一鸣龙亚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