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英英专利>正文

发动机曲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703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受力均匀且不易磨损的发动机曲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曲轴,其包括曲轴输入端、曲轴输出端、位于曲轴输入端与曲轴输出端直接的多组传动单元和多个用于连接各组传动单元的主轴颈,每组传动单元包括连杆轴颈和两个曲轴臂,曲轴臂一端与主轴颈,另一端与连杆轴颈连接,连杆轴颈和主轴颈表面设有激光涂覆金属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传动件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曲轴
技术介绍
发动机曲轴是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在发动机传动过程中将直线运动转为旋转运动,其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输出动力。现有发动机曲轴结构方面存在以下不足轴颈在运动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容易被磨损,导致传动效果不好,且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发动机曲轴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受力均匀且不易磨损的发动机曲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发动机曲轴,其包括曲轴输入端、曲轴输出端、位于曲轴输入端与曲轴输出端直接的多组传动单元和多个用于连接各组传动单元的主轴颈,每组传动单元包括连杆轴颈和两个曲轴臂,曲轴臂一端与主轴颈,另一端与连杆轴颈连接,连杆轴颈和主轴颈表面设有激光涂覆金属层。进一步地,曲轴输入端与曲轴臂连接处形成有台阶轴。进一步地,传动单元为偶数个,中间传动单元的连杆轴颈位于同一直线,两侧的传动单元的连杆轴颈与中间传动单元的连杆轴颈是相对设置的。进一步地,连杆轴颈与曲轴臂之间形成有一个梯形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结构,激光涂覆金属层使曲轴不易磨损;曲轴轴颈运动中受力均匀;保证了传动效果,确保了发动机的输出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选定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曲轴输入端,2、台阶轴,3、曲轴臂,4、连杆轴颈,5、主轴颈,6、激光涂覆金属层,7、曲轴输出端,8、梯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参考附图1,一种发动机曲轴,其包括曲轴输入端1、曲轴输出端7、位于曲轴输入端I与曲轴输出端7直接的多组传动单元和多个用于连接各组传动单元的主轴颈5,每组传动单元包括连杆轴颈4和两个曲轴臂3,连杆轴颈4与曲轴臂3之间形成有一个梯形凹槽8,曲轴输入端I与曲轴臂3连接处形成有台阶轴2,曲轴臂3 —端与主轴颈5,另一端与连杆轴颈4连接,连杆轴颈4和主轴颈5表面设有激光涂覆金属层6。传动单元为偶数个,中间传动单元的连杆轴颈4位于同一直线,两侧的传动单元的连杆轴颈4与中间传动单元的连杆轴颈4是相对设置的。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人员应当能够参照本技术的具体方式进行修改或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下,上述改动或等同替换应该属于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曲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曲轴输入端(1)、曲轴输出端(7)、位于曲轴输入端(1)与曲轴输出端(7)直接的多组传动单元和多个用于连接各组传动单元的主轴颈(5),每组传动单元包括连杆轴颈(4)和两个曲轴臂(3),曲轴臂(3)一端与主轴颈(5),另一端与连杆轴颈(4)连接,连杆轴颈(4)和主轴颈(5)表面设有激光涂覆金属层(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曲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曲轴输入端(I)、曲轴输出端(7)、位于曲轴输入端(I)与曲轴输出端(7)直接的多组传动单元和多个用于连接各组传动单元的主轴颈(5),每组传动单元包括连杆轴颈(4)和两个曲轴臂(3),曲轴臂(3)—端与主轴颈(5),另一端与连杆轴颈(4)连接,连杆轴颈(4)和主轴颈(5)表面设有激光涂覆金属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英英
申请(专利权)人:熊英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