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控制油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动力转向油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汽车动力转向油壶,常存在液压油从回油口流入壶体时由于径向流动而产生涡流,以及液压油随车身震动使空气混入液压油从而对转向泵造成气蚀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动力转向油壶。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动力转向油壶,包括油壶本体,主储油腔滤网结构,注入油腔滤网结构,0型密封圈,橡胶盖,回油管,出油管,所述油壶本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为带径向的上部和下部环形凸缘以及轴向的环形凸缘的圆筒,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径向的上部和下部环形凸缘与所述油壶本体内壁以及它们之间的所述0型密封圈封闭形成回油腔,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回油腔连通,所述油壶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倒杯形结构,所述倒杯形结构底部开圆形敞口,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轴向的环形凸缘与所述倒杯形结构壁缘以及油壶本体内壁形成副储油腔,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的圆筒内部与油壶本体下底部形成主储油腔,所述出油管与主储油腔连通,在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上开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主储油腔与副储油腔,在所述倒杯形内部的圆形敞口处设有注入油腔滤网结构,在所述倒杯形结构上开平衡孔,所述橡胶盖盖在油壶本体上用于密封圆形敞口。在油壶本体上端部设有保护罩盖用于保护所述橡胶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紧凑,有效避免从回油管回油时液压油流动产生的涡流,以及减小其震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图2。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动力转向油壶,包括油壶本体,主储油腔滤网结构,注入油腔滤网结构,O型密封圈,橡胶盖,回油管,出油管,所述油壶本体为圆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为带径向的上部和下部环形凸缘以及轴向的环形凸缘的圆筒,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径向的上部和下部环形凸缘与所述油壶本体内壁以及它们之间的所述O型密封圈封闭形成回油腔,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回油腔连通,所述油壶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倒杯形结构,所述倒杯形结构底部开圆形敞口,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轴向的环形凸缘与所述倒杯形结构壁缘以及油壶本体内壁形成副储油腔,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的圆筒内部与油壶本体下底部形成主储油腔,所述出油管与主储油腔连通,在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上开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主储油腔与副储油腔,在所述倒杯形内部的圆形敞口处设有注入油腔滤网结构,在所述倒杯形结构上开平衡孔,所述橡胶盖盖在油壶本体上用于密封圆形敞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动力转向油壶,包括油壶本体,主储油腔滤网结构,注入油腔滤网结构,O型密封圈,橡胶盖,回油管,出油管,所述油壶本体为圆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为带径向的上部和下部环形凸缘以及轴向的环形凸缘的圆筒,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径向的上部和下部环形凸缘与所述油壶本体内壁以及它们之间的所述O型密封圈封闭形成回油腔,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回油腔连通,所述油壶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倒杯形结构,所述倒杯形结构底部开圆形敞口,所述主储油腔滤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英,于勤,邬杰,张策,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