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接箍杆柱及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648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9:47
一种双接箍杆柱及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双接箍杆柱放置于一井中,所述双接箍杆柱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第二接箍设置于第一接箍下方,且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包括双接箍杆柱、两个吊卡、多个吊钩及吊卡固定座;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吊卡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上方,所述吊卡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上,且所述吊卡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对应连通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杆柱起下作业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了因搬移吊卡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杆柱,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接箍并且在起下过程中更为简便和安全的双接箍杆柱及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
技术介绍
对于大型杆柱的井内起下作业过程,尤其是在油井作业中,一般的杆柱尺寸和重量都很大,在起下过程中需要借助大型设备来完成,并且在现有的起下作业模式下,还经常需要操作人员在起下过程中的杆柱进行调整和手动作业,因此,不仅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导致作业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在作业过程中导致作业人员受伤。一般情况下,现有普通的杆柱只设有一个接箍,且井下的每根杆柱的长度一般都在10米左右。普通的杆柱在修井起、下作业时需要2个吊卡轮流进行提放杆柱和承载井内杆柱的重量,当第一个吊卡卡住第一个杆柱的接箍向上提起至下方杆柱的接箍露出井口后,再将第二个吊卡卡住第二根杆柱的接箍,然后松开第一个吊卡,卸下第一根杆柱,再提升第二个吊卡,至第三根杆柱接箍露出井口,再将第一个吊卡卡住第三根杆柱的接箍处,循环往复。在作业过程中,每起、下一根普通杆柱都需要不停地在吊钩上摘下和挂上吊卡并手动搬动吊卡一段距离,由于吊卡重量较大,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吊卡不能牢固连接到吊钩上(普通杆柱的起、下作业需要每次摘下、挂上吊卡,因此吊卡不能完全牢固地连接在吊钩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接箍杆柱,使杆柱起下过程中无需使用两个吊卡相互替换作业,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使吊卡与吊钩之间锁固,避免吊卡在作业过程中从吊钩上脱落而发生意外。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接箍杆柱,所述双接箍杆柱放置于一井中,其中,所述双接箍杆柱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杆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一种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包括两个吊卡,包括一承载吊卡及一起下吊卡;所述起下吊卡外周侧设有多个吊环;多个吊钩,所述吊钩连接有线缆,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双接箍杆柱,放置于一井中,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杆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所述起下吊卡的厚度;吊卡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上方,所述承载吊卡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上,且所述承载吊卡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对应连通设置。上述的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双接箍杆柱由两根单接箍杆柱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所述接箍均设置于所述单接箍杆柱的顶部。上述的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双接箍杆柱包括一根单接箍杆柱,该单接箍杆柱的第一接箍下方焊接有所述第二接箍。上述的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吊钩开口处设有闭环锁扣。上述的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吊卡固定座设有一底座,该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井口对应的中心孔,该中心孔周围对应所述承载吊卡的外周侧设有多个夹紧柱。上述的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夹紧柱底部设有螺纹锁紧部,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螺纹锁紧部对应配合的螺纹孔。上述的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其中,所述夹紧柱顶部还设有限位钩。由以上说明得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本技术可以解决普通杆柱在修井起、下作业时需要两个吊卡轮流进行作业造成的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本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避免了吊卡脱落伤人的隐患,降低了安全风险。1、操作人员无 需对吊卡进行搬运或者拆卸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安全风险,极大地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使杆柱的起下作业变得更为简单和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3、在现有的起下作业工具的基础上,无需进行大量更换,只需作出简单的改造即可实现,而且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接箍杆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提起井口杆柱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将杆柱提升完全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吊卡固定座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1’:双接箍杆柱 11、11’:第一接箍12、12’:第二接箍2:起下吊卡3:承载吊卡4:吊卡固定座41:底座42:夹紧柱43:限位钩5:吊钩6:井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双接箍杆柱,所述双接箍杆柱放置于一井中,其中,所述双接箍杆柱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杆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双接箍杆柱的设置使杆柱在起下过程中,能够同时进行承载定位和提起作业,极大地降低了杆柱起下作业的难度。而本技术的一种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包括吊卡、吊钩、双接箍杆柱及吊卡固定座;其中,两个吊卡,包括一承载吊卡及一起下吊卡;所述起下吊卡外周侧设有多个吊环;多个吊钩均连接有线缆,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所述双接箍杆柱放置于一井中,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杆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所述起下吊卡的厚度;而所述吊卡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井的井口上方,所述承载吊卡能够固定于所述吊卡固定座上,且所述承载吊卡的中心卡口与所述井口对应连通设置。所述起下套件不仅能够降低杆柱起下作业的难度,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操作人员受到人身伤害的风险。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双接箍杆柱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双接箍杆柱I放置于一井中,较佳的,所述双接箍杆柱I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11及第二接箍1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11靠近所述杆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12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11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11与第二接箍12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由此,在第一接箍11及第二接箍12的下方均可以设置吊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需将其中一个吊卡一直放置在井口 6处,并卡住上升到井口 6的杆柱的第二个接箍下方,以起到承载这个油管重量的作用,保证油管上方进行任何作业的过程中,油管不会因其他情况而再次落入井中;并且为上方杆柱的卸下作业提供了支撑保证。在提起杆柱的时候,只需要将上方的吊卡卡住第一个接箍的下方提升即可。借此,作业人员只需对第一个吊卡进行提升作业,而无需进行两个吊卡的轮流切换作业,降低作业强度。本技术的双接箍杆柱1,能够在现有单接箍杆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造制成,降低设备改造成本,较佳的,所述双接箍杆柱I由两根单接箍杆柱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所述接箍均设置于所述单接箍杆柱的顶部。采用两根单接箍杆柱进行改造,其中,上方的第一杆柱顶部设有第一接箍U,下方的第二杆柱顶部设有第二接箍12,而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接箍杆柱,所述双接箍杆柱放置于一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杆柱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杆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接箍杆柱,所述双接箍杆柱放置于一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杆柱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 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杆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下方,且所述第一接箍与第二接箍之间的间隔距离至少大于一个吊卡的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箍杆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杆柱由两根单接箍杆柱首尾相连拼接而成,所述接箍均设置于所述单接箍杆柱的顶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接箍杆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杆柱包括一根单接箍杆柱,该单接箍杆柱的第一接箍下方固定有所述第二接箍。4.一种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接箍杆柱起下套件包括: 两个吊卡,包括一承载吊卡及一起下吊卡;所述起下吊卡外周侧设有多个吊环; 多个吊钩,所述吊钩连接有线缆,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连接; 双接箍杆柱,放置于一井中,包括杆柱及两个接箍,两个所述接箍为第一接箍及第二接箍,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杆柱的外周侧,所述第一接箍靠近所述杆柱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接箍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岩杨宝春赵永仁付自鹏罗艳红张怀昌陈志发胡文堂孙立军徐立清杨显志吴洪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