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调控仪器。所述神经调控仪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脉冲发生装置,其适于生成电脉冲;电脉冲作用装置,其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电脉冲装置的电脉冲,并用于将所述电脉冲作用于人体穴位或者神经干及神经末梢分布区域。从而通过刺激外周神经末梢的方式进行神经调控的神经调控仪器,即以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进行神经调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神经调控仪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刺激外周神经末梢的方式进行神经调控的神经调控仪器。
技术介绍
神经调控(neuiOmodulation)是目前最受重视的治疗方法之一。根据“神经调控”的理论,人体生理功能均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控之下才能正常运行。很多功能性疾病或者病理状态是因为身体某些器官或组织失去正常神经调控引起的,通过刺激大脑或者神经系统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恢复对身体这些功能的神经调控,从而逆转疾病过程,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医院中恢复神经调控的手段单一,大多是用电磁脉冲通过直接刺激大脑某些功能区域而实现,属于中枢调控的方法。本技术采用外周神经调控的方法,用低频电脉冲,通过皮肤电极刺激某些神经和穴位,电脉冲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外周神经和大脑中产生神经调控的效果。此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通过恢复正常神经调控,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进而改善健康状态,达到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灸疗法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切实有效,可以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针灸疗法虽然有中医理论指导,但是迄今没有大家公认、统一的操作规程,以及诊断和处方标准。每个医生根据自己门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辩证来选取穴位,决定行针手法。因此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各种疾病的治疗作用时好时坏,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另外,中医理论源自几千年的实践,形成于现代医学出现之前。虽然自成体系,却很难被现代医学理论理解和接受,影响了针灸这种有效的疗法在世界的普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专利的专利技术人致力于针刺镇痛原理研究40年,通过大量的工作,借助生理生化、组织解剖、药理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手段,从基因到整体水平阐明了针刺镇痛的作用原理,揭示了针刺疗法治疗多种疾病的机制。本专利的专利技术人认为,施加于针灸穴位的手针、电针、经皮电刺激,以及各种形式的经皮刺激,是激活了皮肤下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内分泌等多重通路,将体表的刺激信号,经过外周神经系统传输给中枢,通过对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发挥治疗疾病作用的。虽然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解剖组织学证据证明经络的存在,事实上也无法排除经络和气血等中医理论中的现象参与介导穴位刺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本专利的专利技术人注意到,用电磁波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刺激,被称为“中枢神经调控”方法。例如,可以在颅内或者颅外特定地区设置一个电极,施加特定电脉冲对大脑进行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中枢神经调控”的方法尽管有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实施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与风险。因此,本专利的专利技术人提出在身体的躯体或四肢穴位上施加具有特定参数的电刺激,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称为“外周神经调控(peripheral neuromodulator)”。外周神经调控的概念可以体现在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包括各种急性疼痛、慢性疼痛等。本申请人所专利技术的神经调控仪,可以将皮肤电极置于身体某些经络穴位上或者神经干及神经末梢分布区域,通过施加特定参数的刺激,激活神经通路,调节人体功能。从神经化学角度讲,通过本专利专利技术人多年的实验室与临床研究发现,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可引起脑内不同神经递质的释放:例如低频电刺激可增加β内啡肽,脑啡肽,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Y氨基丁酸,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的释放而降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以及神经肽Y的水平,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中频电刺激则引起催产素,精氨酸后叶加压素的释放;而高频电刺激则引起强啡肽的释放。有多种疾病与上述物质失调有关,如吗啡吸毒患者在戒断期表现为对阿片类物质的渴求,而针刺治疗疼痛则主要是通过释放自体阿片肽类物质,抑郁症患者5-羟色胺合成不足;卵巢功能早衰患者卵泡刺激素反馈式升高,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黄体生成素增高,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表现为假孕或不排卵,单纯性肥胖往往是抑制摄食的α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减少而促进摄食的神经肽Y增高,孤独患者血浆中催产素,精氨酸后叶加压素水平降低。此外,阿片肽有助于镇静催眠,强啡肽有助于解除肌肉痉挛。因此,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的各种患者,采用不同参数,穴位的神经调控将改善他们失衡的内环境,促进机体的康复。从电刺激传导通路讲,对于镇痛作用,电刺激将干扰疼痛信号传入中枢,产生镇痛效果。对于神经病理性痛,低频电刺激引起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弱化(LTD),而高频电刺激引起长时程增强(LTP),因此低频可以弱化痛的学习记忆,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此外,对于多种局部神经异常放电所产生肌肉痉挛、感觉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如截瘫后肌痉挛痛,近视眼的发生(持续的睫状肌痉挛),轮匝肌痉挛,瞬目综合症(眼肌痉挛),慢性咽炎(舌咽,迷走神经末梢激惹)等疾病,适当频率电刺激可使原本异常的神经电信号恢复,从而使局部肌肉收缩功能恢复,异常感觉消失。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仪器来以安全、便捷的方式对神经进行调控,以疾病或调整人体生理状态。所述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神经调控仪器来实现的。所述神经调控仪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脉冲发生装置,其适于生成电脉冲;电脉冲作用装置,其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电脉冲装置的电脉冲,并用于将所述电脉冲作用于人体穴位或者神经干及神经末梢分布区域。从而通过刺激外周神经末梢的方式进行神经调控的神经调控仪器,即以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进行神经调控本技术的仪器操作简单,不必针灸医师参与,无痛感与侵入性,临床使用者超过200人,尚未发现任何副作用,适合在高级白领,IT从业者、办公室、学生与家庭内使用。优选地,所述电脉冲作用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经皮刺激电极和/或至少一个电针。优选地,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电脉冲频率的频率调整装置。优选地,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电脉冲占空比的占空比调整装置。优选地,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包括用于调整所述电脉冲强度的强度调整装置。附图说明本技术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加清楚。在所述附图中:图1是按照本技术的神经调控仪器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置于穴位上的电极的剖视图;图3是所述神经调控仪器的方框图;图4A是神经调控仪器的脉冲发生装置电路图4B是脉冲发生装置Ul的Q14端输出的FL波形图;图4C是脉冲发生装置U2:A的Q3输出的!7H波形图:图5A是神经调控仪器的脉冲控制装置电路图;图5B是神经调控仪器U4:A的Q及Q_端输出的波形图;图5C是神经调控仪器U4:B的Q及Q_端输出的波形图;图6是神经调控仪器的脉冲选择装置电路图;图7是神经调控仪器的脉冲宽度控制装置电路图;图8是神经调控仪器的脉冲分离装置电路图;图9是神经调控仪器的交替开关恒流源输出装置的电路图;图10是神经调控仪器的输出方式控制装置电路图;图11是神经调控仪器的定时装置的电路图;图12是神经调控仪器的脉冲时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神经调控仪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脉冲发生装置,其适于生成电脉冲;电脉冲作用装置,其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电脉冲装置的电脉冲,并用于将所述电脉冲作用于至少一个人体穴位或皮肤表面。该实施例的神经调控仪器通过在人体穴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神经调控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脉冲发生装置,其适于生成电脉冲;电脉冲作用装置,其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电脉冲装置的电脉冲,并用于将所述电脉冲作用于人体穴位或者神经干及神经末梢分布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调控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脉冲发生装置,其适于生成电脉冲; 电脉冲作用装置,其适于接收来自所述电脉冲装置的电脉冲,并用于将所述电脉冲作用于人体穴位或者神经干及神经末梢分布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调控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脉冲作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经皮刺激电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调控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脉冲作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电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调控仪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济生,韩松平,
申请(专利权)人:韩济生,韩松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