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704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包括导槽、位于所述导槽末端与所述导槽活动连接的卡座机构,所述卡座机构对应所述导槽亦设有槽沟,以引导线束走向。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时,将相机线束放入本装置中,调整好卡座机构与导槽的角度后,卡座机构卡接在地坑内,此时盖上地坑盖板,通过地坑盖板的重量以及卡座机构的与地坑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固定。由于导槽的长度根据地坑和相机的相对距离确定,因此,原先裸露在外的相机线束均安放于导槽内,从而避免了车辆在受到巨大摩擦力时对线束的拖拽造成的相机线束的损坏或者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汽车碰撞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线束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力口强汽车安全的研究,减少我国的道路交通伤害,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且努力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吉利安全技术碰撞试验中,每天都会进行汽车碰撞的试验,通过了解碰撞试验过程中车辆的损伤状况,分析车辆损坏的过程,以尽量提高车辆整体的安全强度。高速摄像的模块是用来采集车辆在碰撞的过程中的影像资料,高速摄像的模块是通过设在地坑的线束(中间一段有很长一段的露线)延伸连接至相机,以进行试验数据采集和传递工作的,地坑上设有盖板,既防止试验中,车辆掉入坑内,又可对设置在地坑中的相机线束以及其他线束进行遮挡,防止车辆撞击造成线束的毁坏。高速摄像每秒1000帧的效果足以保证清楚的采集并记录车辆撞击瞬间车辆的变化情况,包括气囊展开,假人运行的资料数据等等。由于每次试验的类型不同,试验要求不同,碰撞时对高速摄像机的影响也不一样,若在车辆碰撞的过程中,车辆由于惯性碰到高速摄像模块的连接线束或使之脱落,造成试验数据的丢失,此种情况下即使碰撞试验本身很成功,但是由于无法获得数据,也可能间接的造成试验的失败。比如在0DB%40侧置碰撞试验中,汽车的碰撞后的惯性很大,会摩擦相机连接线束,因此,在试验时,通过采取在线束周围堆放很多轮胎以进行保护,防·止车辆碰到线束。这样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能完全保证对线束的保护。为了保证摄像效果,相机不可能离轮胎壁障太远,但是汽车的碰撞后的惯性很大,有可能碰到堆放的轮胎时,导致相机线束的损坏。因此在汽车碰撞试验时,必须对相机连接线束进行一定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机线束保护装置,防止在汽车碰撞试验中,相机线束受损或脱落,导致试验的失败。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如下:—种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包括导槽,位于所述导槽末端与所述导槽活动连接的卡座机构,所述卡座机构对应所述导槽亦设有槽沟,以引导线束走向。所述导槽外部设有包裹所述导槽的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与所示导槽本体固定连接,封闭所述导槽,所述卡座机构与所述保护结构活动连接。所述保护结构的顶板与所述保护结构本体活动连接,以打开或闭所述导槽。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所述保护机构活页连接,顶板可沿垂直与导槽的方向打开,从而露出或者封闭所述导槽。所述保护盖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导槽长度,以打开或全部密闭所述导槽。所述导槽的长度为所述地坑至所述相机距离的三分之二。所述导槽与所述卡座机构螺栓连接。所述卡座机构与所述地坑相接触的端部设有卡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根据地坑和相机的位置确定导槽的长度,将裸露在外的相机线束安放与导槽内,避免了车辆由于受到巨大摩擦力对相机线束的拖拽造成的相机线束的损坏或者脱落,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卡座结构部分卡在地坑内,即使车辆摩擦拖拽装置,本专利技术也可以跟随车辆摆动,从而进行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导槽与保护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前视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后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包括导槽1、位于导槽I末端与导槽I活动连接的卡座机构2,卡座机构2对应导槽I亦设有槽沟,以引导线束走向。本实施例中连,导槽I与卡座机构2螺栓连接,导槽I和卡座机构2之间的角度可调整。使用时,将相机线束穿过卡座机构2以及导槽I的槽沟中后,根据试验需求,调整卡座机构2与导槽I之间的角度直至合适位置,在高速偏置碰撞试验中,卡座机构2与导槽I之间垂直设置,然后紧固螺栓,此时,将卡座机构2卡接在地坑中,然后盖上地坑盖板,通过地坑盖板的重量以及卡座机构2的与地坑之间的卡接配合,实现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的固定。在其他碰撞试验中,卡座机构2与导槽I也可水平设置,直接通过地坑盖板的重量实现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的固定。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卡座机构2与地坑的相接触的端部设有卡脚3,当,卡座机构2与导槽I之间水平设置时,卡脚3可与地坑的卡接,配合地坑盖板实现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与地坑之间更为牢固的连接。如图3所示,导槽I外部还设有包裹导槽I的保护结构4,保护结构4与导槽I本体固定连接,封闭导槽1,由于导槽I外设有保护机构4,因此卡座机构2直接与保护机构4螺栓转动连接,以实现卡座机构2与导槽I之间的角度调整。本实施例中,导槽I的截面为长方形结构,保护结构配合导槽I的结构亦设置为长方体。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在使用时,根据已有的试验场所的条件,既可以直接通过在试验场所的地面上开设从地坑到高速摄像头之间的线束导向导槽1,引导相机线束的走向,防止碰撞试验中,车辆对相机线束的碰撞或者摩擦;当现有的试验场所由于限制无法做出改进或者调整时,可直接在导槽I外部设置保护结构,保护机构4包裹覆盖导槽1,使得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可直接放置在试验场所的地面上,在进行车辆碰撞试验时,假设碰撞后汽车由于惯性与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相撞,会直接与保护结构接触,不会造成导槽I或者设置在导槽I中的相机线束的损坏。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结构的顶板5与保护结构本体活动连接,以打开或封闭导槽I。本实施例中,顶板5与保护机构4合页连接。导槽I保护结构的顶板5为合叶可调整结构,顶板5可沿垂直与导槽的方向向外打开或者向内闭合,从而露出导槽或者封闭导槽。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导槽I的长度由地坑与摄像模块的之间的距离决定,一般的线束的长度都较长,因此线束通过卡座机构2的槽沟进入导槽I时,线束的引出来相对不方便。因此,将保护机构4的顶板5设置成合页结构,在引出线束时,将顶板5打开,露出导槽1,实现相机线束在导槽I中的安放与引导,相机线束安装完毕后,闭合顶板5,实现导槽I的封闭,在满足线束保护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相机到地坑的位置较长,若将地坑至相机之间直接暴露在外的线束全部通过本专利技术进行保护,在偏置摩擦的情况下,若汽车与本专利技术碰撞时,可能导致本专利技术所示的装置直接拖拽线束从而导致相机翻倒。因此,实际使用时,导槽I的长度为地坑至相机长度的三分之二即可。这样即使发生摩擦位移也不会对相机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用于覆盖保护导槽I的顶板5的长度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与导槽I长度相等或者小于导槽I长度,部分或全部覆盖导槽I均可。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槽、位于所述导槽末端与所述导槽活动连接的卡座机构,所述卡座机构对应所述导槽亦设有槽沟以引导线束走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槽、位于所述导槽末端与所述导槽活动连接的卡座机构,所述卡座机构对应所述导槽亦设有槽沟以引导线束走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外部设有包裹所述导槽的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与所示导槽本体固定连接,封闭所述导槽,所述卡座机构与所述保护结构活动连接。3.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结构的顶板与所述保护结构本体活动连接以打开或闭所述导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保护相机线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朋胡捷王琛李月明韩刚刘卫国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