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399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在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情况下,不管液压如何,都能够保持气门正时。通过有选择地向延迟角液压室(11)和提前角液压室(12)供排液压,使叶片转子(9)相对于链轮(1)向延迟角侧或提前角侧相对旋转。通过使分别设置于叶片转子的大径部(15e)的第一、第二锁止销(27、28)与第一、第二锁止孔(24、25)卡合,在最大提前角侧和最大延迟角侧的中间旋转位置限制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另外,通过使第一锁止销与第二锁止孔卡合,将叶片转子锁止在最大延迟角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技术领区域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运转状态对进气门及排气门的开闭正时进行可变控制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提供有如下技术,即,在内燃机冷起动时,通过将进气门的开闭正时控制在比最大延迟角侧和最大提前角侧之间的中间相位的气门正时更靠延迟角侧,来加大相对于有效压缩比的膨胀比,实现阿特金森循环。但是,在如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及怠速启停汽车等那样不管驾驶者的意思如何都使内燃机自动停止的车辆中,通常,在内燃机的温度高的状态下进行再起动,因此需要进行上述冷起动时的、比中间相位的气门正时更靠延迟角侧的起动。因此,下面的专利文献1所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在点火开关实现的发动机起动(冷起动时)时,通过将气门正时保持在上述中间相位的位置,来确保良好的起动性,在发动机自动起动时,通过将气门正时保持在比中间位置更靠延迟角侧,来降低发动机的振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5308号公报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是在上述手动进行发动机停止时,利用锁止销和锁止孔保持中间相位位置,但在上述怠速启停时等自动停止时,不是利用锁止销等进行保持,而是利用液压保持为延迟角侧的相位。因此,存在需要另外设置液压源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在怠速启停时等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情况下,不管液压如何,都能够保持气门正时。第一方面专利技术是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从曲轴传递旋转力,在内部具有由从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的凸块隔成的动作室;叶片转子,具有固定于凸轮轴的转子、沿径向延伸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部且与在所述各凸块之间将所述动作室隔成提前角动作室和延迟角动作室的叶片;止动件,限制所述壳体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角度范围;第一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二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一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设置于最大提前角位置和最大延迟角位置之间的中间锁止位置向延迟角侧动作;第二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所述中间锁止位置向提前角侧动作,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第一锁止凹部的动作配合,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中间锁止位置,并且在由所述止动件限制所述叶片转子向延迟角方向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向提前角侧动作而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最大延迟角位置。第二方面专利技术是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旋转体,从曲轴传递旋转力;从动旋转体,固定于凸轮轴,根据内燃机的工作状态,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变更其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角度;相位变更机构,具备提前角动作室和延迟角动作室,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动作室供给液压,且排出所述延迟角动作室内的液压油,使所述从动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向提前角方向旋转,通过向所述延迟角动作室供给液压,且排出所述提前角动作室内的液压油,使从动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向延迟角方向旋转;第一锁止部件及第二锁止部件,以根据要求而出没的方式设置;第一锁止凹部,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限制所述从动旋转体从设置于最大提前角位置和最大延迟角位置之间的中间锁止位置向延迟角侧动作;第二锁止凹部,通过使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卡入,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限制所述从动旋转体从所述中间锁止位置向提前角方向旋转,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将所述从动旋转体保持在最大延迟角位置。第三方面专利技术是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从曲轴传递旋转力,在内部具有由从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的凸块隔成的动作室;叶片转子,具有固定于凸轮轴的转子、沿径向延伸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部且在其与所述各凸块之间将所述动作室隔成提前角动作室和延迟角动作室的叶片;止动件,限制所述壳体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角度范围;第一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二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三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一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设置于最大提前角位置和最大延迟角位置之间的中间锁止位置向延迟角侧动作;第二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所述中间锁止位置向提前角侧动作;第三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在底部具有越向提前角侧越深的台阶,通过使所述第三锁止部件卡入,将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引导到第一锁止凹部,并且在所述叶片转子被最大延迟角侧的所述止动件限制延迟角方向的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向提前角侧动作,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最大延迟角位置。第四方面专利技术是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从曲轴传递旋转力,在内部具有动作室;叶片转子,具有固定于凸轮轴的转子、将所述动作室隔成提前角动作室和延迟角动作室的叶片,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动作室供给液压并将延迟角动作室内的液压油排出,相对于所述壳体向提前角方向动作,通过向所述延迟角动作室供给液压并将提前角动作室内的液压油排出,相对于所述壳体向延迟角方向动作;第一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二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一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设置于最大提前角位置和最大延迟角位置之间的中间锁止位置向延迟角侧动作;第二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所述中间锁止位置向提前角侧动作,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最大延迟角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发动机自动停止时,不管液压如何,都能够机械地将气门正时保持在最大延迟角的相位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叶片转子旋转到最大延迟角相位位置的状态的图1的A-A线剖面图;图4是表示同一叶片转子保持在中间相位的旋转位置的状态的图1的A-A线剖面图;图5是表示同一叶片转子旋转到最大提前角相位位置的状态的图1的A-A线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叶片转子位于靠近最大延迟角时的各锁止销的动作的展开剖面图;图7是表示同一叶片转子通过交变转矩而稍向提前角侧旋转时的各锁止销的动作的展开剖面图;图8是表示同一叶片转子进一步向提前角侧旋转时的各锁止销的动作的展开剖面图;图9是表示同一叶片转子进一步向提前角侧旋转时的各锁止销的动作的展开剖面图;图10是表示同一叶片转子进一步向提前角侧旋转时的各锁止销的动作的展开剖面图;图11是表示同一叶片转子进一步向提前角侧旋转时的各锁止销的动作的展开剖面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叶片转子保持在最大延迟角相位的旋转位置的状态的剖面图;标记说明1链轮(驱动旋转体)2凸轮轴3相位变更机构4锁止机构5液压回路7壳体9叶片转子(从动旋转体)10壳体主体10a~10d第一~第四凸块11(11a)延迟角液压室11c第一连通路12(12a)提前角液压室12c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从曲轴传递旋转力,在内部具有由从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的凸块隔成的动作室;叶片转子,具有固定于凸轮轴的转子、沿径向延伸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部且与在所述各凸块之间将所述动作室隔成提前角动作室和延迟角动作室的叶片;止动件,限制所述壳体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角度范围;第一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二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一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设置于最大提前角位置和最大延迟角位置之间的中间锁止位置向延迟角侧动作;第二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所述中间锁止位置向提前角侧动作,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第一锁止凹部的动作配合,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中间锁止位置,并且在由所述止动件限制所述叶片转子向延迟角方向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向提前角侧动作而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最大延迟角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6 JP 2011-2346931.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从曲轴传递旋转力,在内部具有由从内周面向内侧突出设置的凸块隔成的动作室;叶片转子,具有固定于凸轮轴的转子、沿径向延伸设置于该转子的外周部的叶片,该叶片在其与各所述凸块之间将所述动作室隔成提前角动作室和延迟角动作室;止动件,限制所述壳体和叶片转子的相对旋转角度范围;第一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二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叶片转子,根据要求而出没;第一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设置于最大提前角位置和最大延迟角位置之间的中间锁止位置向延迟角侧动作;第二锁止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使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卡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从所述中间锁止位置向提前角侧动作,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第一锁止凹部的动作配合,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中间锁止位置,并且在由所述止动件限制所述叶片转子向延迟角方向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来限制所述叶片转子向提前角侧动作而将所述叶片转子保持在最大延迟角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及所述第二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转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锁止凹部的底面形成有越向提前角侧越深的台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片转子上设有根据要求而出没的第三锁止部件,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三锁止凹部,在该第三锁止凹部的底面形成有越向提前角侧越深的台阶,通过使所述第三锁止部件插入,将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引导到所述第一锁止凹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和所述第二锁止部件及所述第三锁止部件设置于所述转子。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件由所述凸块构成。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锁止部件卡入第二锁止凹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锁止部件不卡入所述第一锁止凹部或第二锁止凹部,所述第三锁止部件也不卡入所述第三锁止凹部。8.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旋转体,从曲轴传递旋转力;从动旋转体,固定于凸轮轴,根据内燃机的工作状态,在规定角度范围内变更其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的相对旋转角度;相位变更机构,具备提前角动作室和延迟角动作室,通过向所述提前角动作室供给液压,且排出所述延迟角动作室内的液压油,使所述从动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向提前角方向旋转,通过向所述延迟角动作室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敦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