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同轴式电烙铁头,改进传统的V型结构,采用带工作锥尖的外套管,将发热元件装于锥腔内,且外套管内还同轴套有芯棒,芯棒和外套管分别作为发热元件的接线电极,这样的结构,不仅消除了短路效应,且将电磁感应相互抵消近零,具有热效率高、结构小巧、使用安全方便等的优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烙铁头的
,特别是一种改进的电烙铁头结构。目前,由于使用晶体管开关电源作电压变换器来加热烙铁头,使电烙铁头的体积和重量大为减少;热效率也有所提高,但其烙铁头结构仍沿用V型金属条成型,这种结构的烙铁头存在以下主要缺陷1.电磁感应严重。由于晶体管开关电源供给的是高频大电流,工作时烙铁头产生强大的电磁感应,当用烙铁头靠近电器元件或芯片、线路板时,很可能感应出高电压,足以给电子元器件造成永久性损坏;2.存在短路效应。由于V型烙铁头的两端及延伸部分裸露,相对电压较高,焊接时不小心触及旁边的电子元件或铜箔,会造成短路,开关电源的高频大电流将危及电子元件或线路板;3.热效率不高。由于V型烙铁头上的热功率呈均匀状态分布,热量散失大,故造成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V型烙铁头结构进行改进。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消除短路效应,电磁感应少、热效率高的电烙铁头。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同轴式电烙铁头,包括有工作锥尖、发热元件、安装法兰盘等,特别之处是工作锥尖的后部为外套管,发热元件安装于锥腔内,外套管内还同轴套有芯棒,芯棒和外套管分别作为发热元件的接线电极。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优点作进一步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外套管1采用不锈钢管材(也可以是铜、铁等金属管材),其前部分成型有工作锥尖11,其后部则固连有安装法兰盘3,外套管1内还同轴套有金属芯棒4,芯棒芯4的外露端稍压扁,并钻有一接线孔;其里端则沿轴线方向钻一孔槽。芯棒4与外套1之间还设有绝缘隔热用的石棉管5;工作锥尖11的锥腔内有一小段发热电阻线2,其一端与工作锥尖11尖部焊固,另一端与芯棒4的端部的孔槽压牢固连,从而使外套管1和芯棒4分别充当发热电阻线2的接线电极。装配过程是这样的先将发热电阻线2插入芯棒4的孔槽上,用工具将其压紧、固连,套上石棉管5后将芯棒4放入不锈钢外套管1内,并将发热电阻线2由锥尖上的小孔穿出,再用气焊将其焊接封好,打磨后在锥体外表镀上一层亲锡长寿金属膜即可。这样的结构,优点是明显的1、由于芯棒、外套管同轴结构安装,且分别作为发热电阻线的接线电极,当工作电流流经芯棒和外套管时,两者的电流方向相反,产生的感应磁场相互抵消,总的电磁感应趋近于零;2、烙铁头工作时、由于发热电阻线的电阻值较芯棒和外套管要大得多,且其截面积小,表面积也小,故电源的压降大部分在发热电阻线上,外套管上基本没有压差,因此消除了短路效应的危险;3、发热电阻线集中于锥腔内,热量集中,散失量少,热效率高。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开关电源直热式电烙铁的实用化变成可能,是一种新颖、实用、富创意的烙铁头结构。权利要求1.同轴式电烙铁头,包括有工作锥尖(11)、发热元件(2),安装法兰盘(3)等,其特征在于工作锥尖(11)的后都为外套管(1),发热元件(2)安装于锥腔内;外套管(1)内还同轴套有芯棒(4),芯棒(4)和外套管(1)分别作为发热元件(2)的接线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烙铁头,其特征是发热元件(2)采用发热电阻线,其一端与工作锥尖(11)焊接,另一端与芯棒(4)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烙铁头,其特征是芯棒(4)与外套管(1)之间设有绝缘隔热的石棉管(5)。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同轴式电烙铁头,改进传统的V型结构,采用带工作锥尖的外套管,将发热元件装于锥腔内,且外套管内还同轴套有芯棒,芯棒和外套管分别作为发热元件的接线电极,这样的结构,不仅消除了短路效应,且将电磁感应相互抵消近零,具有热效率高、结构小巧、使用安全方便等的优点。文档编号B23K3/03GK2313694SQ9723064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18日专利技术者陈伟就 申请人:陈伟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同轴式电烙铁头,包括有工作锥尖(11)、发热元件(2),安装法兰盘(3)等,其特征在于:工作锥尖(11)的后部为外套管(1),发热元件(2)安装于锥腔内;外套管(1)内还同轴套有芯棒(4),芯棒(4)和外套管(1)分别作为发热元件(2) 的接线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就,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