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4382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加热装置,包括由左侧的管板和壳体组成的外壳,在壳体外焊有钢制卧式容器的鞍式支座,壳体外表面设置节能保温层,壳体内部设置盘管,盘管由弯头、连通管以及穿过管板的多根直管焊接而成,其中位于管板外侧除去构成盘管两端的直管外的所有直管端部焊接法兰,法兰上安装电热组件,电热组件的加热部分穿入直管内,构成盘管两端的直管分别连接管程进口、管程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壳程预热和管程强制加热,并且对壳体进行外保温,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热效率;防止了传热介质因为流速达不到要求而在电热组件表面上结焦、结垢造成电热组件爆管的现象发生,本装置多组电加热组件与盘管为法兰螺栓连接,方便电热组件的拆卸、检查与维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田井口加热专属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无燃气、燃油资源的场所,尤其是一种电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采出混合性原油中的含可燃气体量越来越少,已经不能满足站内燃料供应,敷设燃油或燃气管线投资费用高。若靠燃煤提供热量,即污染环境又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结焦,不爆管,使用安全、高效节能的电加热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电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由左侧的管板和壳体组成,在壳体外焊有双支点支承的钢制卧式容器的鞍式支座,壳体外表面设置节能保温层,壳体内部设置盘管,盘管由弯头、连通管以及穿过管板的多根直管焊接而成,其中位于管板外侧除去构成盘管两端的直管外的所有直管端部焊接法兰,法兰上安装电热组件,电热组件的加热部分穿入直管内,构成盘管两端的直管分别连接管程进口、管程出口。所述直管均匀平行设置,直管与管板垂直,在外壳内部通过盘管支撑支撑固定,盘管支撑焊接在外壳内部。所述管板外侧安装有防雨、防尘的电热组件外罩。本新型进一步还包括分程隔板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引流管,引流管共两根,一根位于壳体上部,其一端靠近管板,另一端位于壳体外部连接壳程进口,另一根位于壳体下部,其一端靠近管板,另一端位于壳体外部连接壳程出口 ;分程隔板位于壳体内部,通过焊接在壳体内部的定位槽定位,且垂直焊接在管板上,分程隔板的垂直投影与管板的直径相重合。本新型更进一步还包括用于调整加热功率的功率控制器,功率控制器和电热组件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应用在无燃油燃气资源的场所,采用双壳程预热和管程强制加热,并且对壳体进行外保温,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热效率;在本技术中管程强制加热方式,防止了传热介质因为流速达不到要求而在电热组件表面上结焦、结垢造成电热组件爆管的现象发生,提高了电加热装置的安全;本装置多组电加热组件与盘管为法兰螺栓连接,方便电热组件的拆卸、检查与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1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应用的流程不意图;其中1、盘管,2、鞍式支座,3、壳体,4、管板,5、电热组件,6、夕卜罩,7、保温层,8、分程隔板,9、定位槽,10、盘管支撑,11、壳程进口,12、壳程出口,13、管程进口,14、管程出口,15、换热器,16、膨胀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是一种采用双壳程预热和管程强制加热的电加热装置,用于无燃油燃气资源的场所,具有检修方便、使用安全、热效率高的特点。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外壳、盘管1、盘管支撑10、电热组件5、管板4、分程隔板8、定位槽9、鞍式支座2、外罩6、保温层7组成。其中外壳由左侧的管板4和壳体3组成,在壳体外焊有双支点支撑的钢制卧式容器的鞍式支座2,壳体外表面设置节能保温层7,壳体内部设置盘管1,盘管I由弯头、连通管以及穿过管板的多根直管焊接而成,其中位于管板4外侧除去构成盘管两端的直管外的所有直管端部焊接法兰,用于安装电热组件5,与电热组件5的法兰配对通过螺栓连接,电热组件5的加热部分穿入直管内,盘管两端的直管分别连接管程进口 13、管程出口 14。直管采用无缝钢管,一端通过插入其内部的电热组件来密封,另一端通过弯头和直管焊接连通,靠近管板的部分通过连通管和另一根直管连通,最终形成一进口一出口的盘管,盘管内通传热介质,电热组件5的电加热芯加热传热介质。上述直管均匀平行设置,直管与管板垂直,在外壳内部通过盘管支撑10支撑固定,盘管支撑焊接在外壳内部,与管板共同对盘管起支撑作用。防雨、防尘外罩6安装在管板有电加热组件接线柱侧,防止电热组件接线柱被雨水侵蚀。分程隔板8位于壳体内部,通过焊接在壳体内部的定位槽9定位,且垂直焊接在管板4上,分程隔板的垂直投影与管板的直径相重合,将空间分为两部分,只留右侧一部分连通两部分空间。本技术在壳体上安装两根引流管,一根位于壳体上部,其一端靠近管板,另一端位于壳体外部连接壳程进口 11,另一根位于壳体下部,其一端靠近管板,另一端位于壳体外部连接壳程出口 12 ;本技术把电热组件插入加热盘管内部,使盘管内的流通截面积接近管道的截面积。这种结构通过减少传热介质流通截面积,提高传热介质在盘管内的流速,使介质流速达到紊流状态,大大降低结焦、结垢现象并提高了换热效率。传热介质通过引流管流入壳体,将盘管浸泡并吸收盘管放出的热量,同时,壳体外进行保温处理,提高了整个电加热装置的热效率。本技术加工时把对壳程起分程作用的分程隔板插入管板一侧为此开出的槽内并做双面满焊接,在管板上按盘管截面开多组通孔,加热盘管从有分程隔板侧通过通孔插入至另一侧,并伸出一段在盘管上焊接法兰,管板通孔两侧满焊接。单根电热组件一端为电加热芯,另一端为法兰以及接线柱。把多组电热组件电加热芯侧通过盘管法兰插入盘管内部,通过电热组件法兰与盘管法兰连接。这样设计可对任意一个电热组件进行拆卸、检查、维修。本技术为了方便控制本装置的功率,还设置了功率控制器,功率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电热组件的接线柱,本技术电加热装置功率可根据传热介质流量来灵活调整并控制。最小功率为单根电热组件功率,最大为功率为电热组件数X单根电热组件功率。功率变化以单根电热组件的整数倍,递增或递减。例如单根电热组件功率为24KW,电加热装置内装了 12组电热组件,则电热装置可调整功率为24KW、48KW、72KW、96KW、120KW、144KW、168KW、192KW、216KW、240KW、264KW、288KW。当然还可以增加调压装置,通过调整电压和加热组件数量实现加热功率的无级调整。工作原理电加热装置应用的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用于给系统提供热源。传热介质通过壳程进口 11经引流管流入电加热装置壳程一侧进行预热,分程隔板8把壳程分成两部分,通过循环泵把预热的传热介质经引流管从壳程另一侧的壳程出口 12抽出后打入盘管I内加热,吸收每一组电热组件5放出的热量,通过循环泵使传热介质强制流经电热组件,没有死区且同时达到合理的流速要求。防止传热介质在电热组件表面上结焦、结垢所造成的爆管现象。传热介质经过强制加热后,进入卧式换热器15,经过换热器热量卸载后,进入电加热装置壳程进行预热、再进入管程强制加热后进入换热器换热,如此周而复始,实现热量的连续传递,使被加热物体温度升高,达到加热的工艺要求。膨胀罐16用于对加热介质的热胀冷缩的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由左侧的管板(4)和壳体(3)组成,在壳体(3)外焊有双支点支承的钢制卧式容器的鞍式支座(2),壳体(3)外表面设置节能保温层(7),其特征在于:壳体(3)内部设置盘管,盘管由弯头、连通管以及穿过管板(4)的多根直管焊接而成,其中位于管板(4)外侧除去构成盘管两端的直管外的所有直管端部焊接法兰,法兰上安装电热组件(5),电热组件(5)的加热部分穿入直管内,构成盘管两端的直管分别连接管程进口(13)、管程出口(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装置,包括外壳,夕卜壳由左侧的管板(4)和壳体(3)组成,在壳体(3)外焊有双支点支承的钢制卧式容器的鞍式支座(2),壳体(3)外表面设置节能保温层(7),其特征在于壳体(3)内部设置盘管,盘管由弯头、连通管以及穿过管板(4)的多根直管焊接而成,其中位于管板(4)外侧除去构成盘管两端的直管外的所有直管端部焊接法兰,法兰上安装电热组件(5),电热组件(5)的加热部分穿入直管内,构成盘管两端的直管分别连接管程进口(13)、管程出口(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均匀平行设置,直管与管板⑷垂直,在外壳内部通过盘管支撑(10)支撑固定,盘管支撑(10)焊接在外壳内部。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海郑生宏贺建国苟文汉韩喆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泛华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