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油盘及使用该配油盘的摆线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1838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油盘及使用该配油盘的摆线泵,其中配油盘包括设置有进油槽的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槽上于相应内转子转动方向上的前端设置有尾端与所述进油槽相通、首端朝前延伸的进油延伸槽,所述进油延伸槽的前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后侧齿廓与齿底的交点位置处,所述进油延伸槽的槽腔具有用于与相应齿间容积腔相通的上腔口或下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齿间容积腔容积达到最大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充油时间的配油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摆线泵。
技术介绍
如今,摆线泵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民用及军用涡轴/涡扇发动机、直升机、发电机和化工、汽车、拖拉机、燃烧机和工程机械中的液压系统。其具体结构如中国专利CN1482361A公开的“次摆线泵”,包括相互配合的内、外转子和设置于内、外转子轴向端面两侧的配油盘,内转子上设有多个外突的内转子凸齿,相邻两个内转子凸齿间通过凹状的内转子齿根连接;外转子上设置有比内转子凸齿个数多一个的内突的外转子凸齿,相邻两个外转子凸齿间通过凹状的外转子齿根连接,配油盘在内转子的转动方向上分为进油区和出油区,进、出油区的配油盘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油槽。内转子作为一个主动转动件,外转子作为一个随动转动件,内转子在转动过程中,内、外转子会形成一个储油的齿间容积腔,在配油盘的进油区中,随着内转子的转动,齿间容积腔的容积逐渐变大并通过进油槽储油,在内转子转动到与配油盘上进、出油区交界处的位置时,齿间容积腔的容积达到最大,随后该齿间容积腔转动至出油区,并通过配油盘上的出油槽将油排出。在齿间容积腔的容积最大时,齿间容积腔由一个内转子齿根、该内转子齿根的前、后侧齿廓和一个外转子齿根、该外转子齿根的前、后侧齿廓围成。内转子现有的进油槽的前端即进油槽能向齿间容积腔充油的最后位置设置于位置靠后的内转子凸齿和位置靠后的外转子凸齿所在位置处,这就造成内、外转子与配油盘之间的无效密封面积较大,进油槽没有足够的时间向齿间容积腔充油,降低了在齿间容积腔的容积达到最大的过程中,油液的充填性能,特别是产品在高转速、高空状态时的影响极为明显,比如说在转速8000r/min,飞行高度为10000m时,在齿间容积腔的容积最大时,齿间容积腔的充油效率只有45%。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齿间容积腔容积达到最大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充油时间的配油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配油盘的摆线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配油盘的技术方案为配油盘,包括设置有进油槽的盘体,所述进油槽上于相应内转子转动方向上的前端设置有尾端与所述进油槽相通、首端朝前延伸的进油延伸槽,所述进油延伸槽的前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后侧齿廓与齿底的交点位置处,所述进油延伸槽的槽腔具有用于与相应齿间容积腔相通的上腔口或下腔口。所述进油延伸槽的内侧槽壁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后侧齿廓所在圆周面处。所述进油延伸槽外侧槽壁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与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齿底所在圆周面的半径相同的弧形。所述的配油盘上设置有出油槽,所述出油槽上于相应内转子转动方向上的后端设置有首端与所述出油槽相通、尾端朝后延伸的出油延伸槽,所述出油延伸槽的后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前侧齿廓与齿底的交点位置处。所述出油延伸槽的内侧槽壁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前侧齿廓所在圆周面出,所述配油延伸槽外侧槽壁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与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齿底所在圆周面的半径相同的弧形。本技术中摆线泵的技术方案为摆线泵,包括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内转子和与内转子配合使用的外转子,还包括设置于内、外转子轴向两端的配油盘,配油盘上设置有进油槽,内转子上设置有凹状的内转子齿根和朝外突出的内转子凸齿,外转子上设置有凹状的外转子齿根和朝内突出的外转子凸齿,内、外转子在转动过程中形成储油的齿间容积腔,所述进油槽上于相应内转子转动方向上的前端设置有尾端与所述进油槽相通、首端朝前延伸的进油延伸槽,所述进油延伸槽的前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后侧齿廓与齿底的交点位置处,所述进油延伸槽的槽腔具有用于与相应齿间容积腔相通的上腔口或下腔口。所述进油延伸槽的内侧槽壁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后侧齿廓所在圆周面处。所述进油延伸槽外侧槽壁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与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齿底所在圆周面的半径相同的弧形。所述的配油盘上设置有出油槽,所述出油槽上于相应内转子转动方向上的后端设置有首端与所述出油槽相通、尾端朝后延伸的出油延伸槽,所述出油延伸槽的后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前侧齿廓与齿底的交点位置处。所述出油延伸槽的内侧槽壁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前侧齿廓所在圆周面出,所述配油延伸槽外侧槽壁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与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齿底所在圆周面的半径相同的弧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内转子的转动过程中,内、外转子所形成的齿间容积腔的容积由小变大,并通过进油槽逐渐充油,而进油槽的前端设置进油延伸槽,进油延伸槽的前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后侧齿廓与齿底的交点位置处,这样就增加了进油槽的加油行程,使得在齿间容积腔形成最大容积的前一刻,齿间容积腔仍与进油槽相通,仍被充油,通过进油延伸槽的设置增加了对齿间容积腔的充油时间,增加了对齿间容积腔的油液充填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配油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摆线泵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摆线泵的实施例如图f 2所示包括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内转子6和与内转子6配合使用的外转子7,内转子6上设置有朝外突出的内转子凸齿6-1,相邻两个内转子凸齿6-1通过凹状的内转子齿根6-2连接;外转子7上设置有个数比内转子凸齿的个数多一个的外转子凸齿,相邻两个外转子凸齿之间通过凹状的外转子齿根7-2连接,在内转子6的转动过程中,内转子齿根和外转子齿根形成储油的齿间容积腔。摆线泵还包括设置于内、夕卜转子轴向两端的配油盘1,配油盘I上在内转子6的转动方向上分为充油区和出油区,在充、出油区的配油盘上分别设置有进油槽2和出油槽3,在内转子的转动过程中,齿间容积腔在充油区中的容积逐渐变大,并最终在充、出油区的交界处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齿间容积腔8。在最大齿间容积腔8时,最大齿间容积腔由一个内转子齿根6-2和一个外转子齿根7-2围成。进油槽2上于内转子2转动方向上的前端设置有尾端与进油槽相通、首端朝前延伸的进油延伸槽4,进油延伸槽4的前端4-1延伸至靠近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8的外转子齿根7-2的后侧齿廓7-1与齿底7-4的交点50位置处。进油延伸槽4的槽腔具有用于与齿间容积腔相通的上腔口(或下腔口),进油延伸槽4的内侧槽壁4-3延伸至靠近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8的外转子齿根7-2的后侧齿廓7-1所在圆周面处,进油延伸槽外侧槽壁4-2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与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8的外转子齿根7-2的齿底7-4所在圆周面的半径相同的弧形。出油槽3上于内转子转动方向上的后端设置有首端与所述出油槽相通、尾端朝后延伸的出油延伸槽5,出油延伸槽的后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8的外转子齿根7-2的前侧齿廓7-3与齿底7-4的交点位置处。所述出油延伸槽的内侧槽壁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前侧齿廓所在圆周面出,所述配油延伸槽外侧槽壁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与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齿底所在圆周面的半径相同的弧形。工作时,内转子6转动的过程中和外转子7形成齿间容积腔,齿间容积腔在与配油盘I的充油区对应区域中容积逐渐变大,在与配油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配油盘,包括设置有进油槽的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槽上于相应内转子转动方向上的前端设置有尾端与所述进油槽相通、首端朝前延伸的进油延伸槽,所述进油延伸槽的前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后侧齿廓与齿底的交点位置处,所述进油延伸槽的槽腔具有用于与相应齿间容积腔相通的上腔口或下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配油盘,包括设置有进油槽的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槽上于相应内转子转动方向上的前端设置有尾端与所述进油槽相通、首端朝前延伸的进油延伸槽,所述进油延伸槽的前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后侧齿廓与齿底的交点位置处,所述进油延伸槽的槽腔具有用于与相应齿间容积腔相通的上腔口或下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延伸槽的内侧槽壁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后侧齿廓所在圆周面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延伸槽外侧槽壁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与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齿底所在圆周面的半径相同的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f3任意一项所述的配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油盘上设置有出油槽,所述出油槽上于相应内转子转动方向上的后端设置有首端与所述出油槽相通、尾端朝后延伸的出油延伸槽,所述出油延伸槽的后端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前侧齿廓与齿底的交点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延伸槽的内侧槽壁延伸至靠近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前侧齿廓所在圆周面出,所述配油延伸槽外侧槽壁的形状为一个半径与相应围成最大齿间容积腔的外转子齿根的齿底所在圆周面的半径相同的弧形。6.摆线泵,包括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内转子和与内转子配合使用的外转子,还包括设置于内、外转子轴向两端的配油盘,配油盘上设置有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操顾广溪高风刘利芳毋洲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