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3896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7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所述的装置适用于多种规格、形状的光学元件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吊装梁包括调节开关、吊装孔和封板栓;夹持梁包括夹持“U”形槽、夹持定位孔和夹持滑槽;承重梁、包括承重“U”形槽、承重定位槽和承重滑槽。所述吊装梁通过吊装梁的调节开关与夹持梁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梁通过定位栓与夹持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规格的可调节性,保持了光学元件在运输、储存、转运、检验和表面观察等操作过程中的洁净传递,实现了光学元件通光面的无接触操作,保护了光学元件在夹持过程中受力均匀,不易产生附加的污染和应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封板可以单独拆卸,不影响夹持装置在各工艺节点的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能、高功率大型激光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适用于高功率/高能激光多种规格的大口径光学元件的夹持。
技术介绍
在大型激光装置中,光学元件是高功率固体激光器装置中实现其理论目标的实践基础部分,它充斥着激光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激光装置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元素,它的各项技术参数指标直接决定激光装置的各项输出指标,故而光学元件技术指标的后期维护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内原有的激光装置所用光学元件的最大尺寸直径在300_左右,由于光学元件重量可以承受,包装一直采用电容纸等有形物质进行包装,直接接触光学元件通光表面状态下存放,极易产生划痕且不能保持洁净。以往的光学元件在超声波清洗时,通常是由工作人员手工操作,光学元件在上光路装校前的整体过程中都是人手直接取放,未使用夹持装置;在光学元件的多次传递过程中是以纸质包装形式转移,影响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光学元件在运输、储存、洁净传递和技术参数检验过程中,表面易损伤、易污染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夹持装置含有吊装梁、承重梁、夹持梁、夹持梁、定位栓和封板;其中,吊装梁包括调节开关、吊装孔和封板栓 ’夹持梁包括夹持“U”形槽、夹持定位孔和夹持滑槽;承重梁、包括承重“U”形槽、承重定位槽和承重滑槽;所述吊装梁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吊装孔,吊装梁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封板栓1、封板栓II,吊装梁内镶嵌有调节开关1、调节开关II ;所述夹持梁的内部均嵌有夹持“U”形槽,夹持梁的上端面、下端面上分别对称设置有夹持滑槽,下端面上的夹持滑槽设置有夹持定位孔;所述承重梁承重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承重“U”形槽,承重“U”形槽的下方设置有承重定位槽,承重定位槽的下方设置有承重滑槽;所述吊装梁通过调节开关与夹持梁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梁通过定位栓与夹持梁固定连接;所述封板吊挂在吊装梁上。所述的调节开关由弹簧圈套装在挂钩上构成。所述的承重梁通过定位栓穿过置于承重定位槽内的夹持定位孔与夹持梁固定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大口径光学元件在大型激光装置的整体前期处理过程中的无接触式传递,包括各个工艺节点的光学元件实物交接、技术参数检验、激光标识、化学膜制备等过程。a)夹持装置具有可调节性,依靠夹持装置的夹持梁和承重滑槽,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调整夹持装置的夹持尺寸,使得夹持装置适用于多种规、多种形状的光学元件。b)夹持装置具有通用性I)光学元件在运输、传递过程中,以夹持装置为单位,独立使用;2)夹持装置封板的装卸可通过封板栓快速实现,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也方便光学元件在技术参数检验、表面观察和洁净清洗等过程中直接使用。c)夹持装置具有维持短期的洁净功能,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可以保持光学元件在多种工艺的传递(含运输过程)中通光表面无接触式的洁净转移,减少了光学元件表面洁净处理过程。d)夹持装置具有基本的安全性,光学元件夹持装置的承重定位孔和夹持定位孔调整到位后,利用定位栓将夹具联接牢靠,两处定位孔可保证夹持装置有较好的定位精度,保护光学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保证了光学元件在运输过程中三维空间内不发生移动。e)夹持装置具有微应力功能,与光学元件柔性接触,应力的控制主要通过夹持装置的全部“U”形槽都是与光学元件的侧壁倒边(共八边)实行面接触,以范围性接触来保持光学元件的受力均匀,夹持装置的开关控制和定位固定等机械控制均不直接受力于光学元件,在应力仪的测试下,没有发现对光学元件附加新的应力。f)可以利用封板将光学元件有数据信息等文件封存,达到光学元件实物与信息同步传递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光学元件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吊装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夹持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中的承重梁的主视图;图4b为本技术中的承重梁的俯视图;图中,1.吊装梁 2.夹持梁 3.承重梁 4.封板 5.定位栓6.吊装孔 7.调节开关 8.封板栓 9.夹持滑槽 10.夹持“U”形槽11.夹持定位孔 12.承重滑槽 13.承重“U”形槽 14.承重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图1为本技术的光学元件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吊装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夹持梁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中的承重梁的主视图,图4b为本技术中的承重梁的俯视图。在图f图4中,本技术的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含有吊装梁1、承重梁3、夹持梁1、夹持梁II 2、定位栓和封板;其中,吊装梁I包括调节开关、吊装孔6和四个封板栓;夹持梁包括夹持“U”形槽、夹持定位孔和夹持滑槽;承重梁3包括承重“U”形槽13、承重定位槽和承重滑槽。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封板,封板4是其中一个;设置有两个定位栓,定位栓5是其中一个。所述吊装梁I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吊装孔6,吊装梁I 一面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封板栓1、封板栓II 8,另一面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封板栓II1、封板栓IV ;吊装梁内的两端分别镶嵌有调节开关1、调节开关II 7。所述夹持梁1、夹持梁II 2的内部嵌有夹持“U”形槽,本实施例中,夹持梁I内嵌有一个夹持“U”形槽,夹持梁II 2内嵌有夹持“U”形槽10。夹持梁II 2的上端面、下端面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两个夹持滑槽,夹持滑槽9是夹持梁II 2上端面中的一个,夹持梁II 2下端面上的两个夹持滑槽分别各设置有夹持定位孔,夹持定位孔11是其中一个。所述承重梁承重3中心位置设置有承重“U”形槽13,本实施例中,承重“U”形槽13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承重定位槽,承重定位槽14是其中一个;承重定位槽的下方设置有两个承重滑槽,承重滑槽12是其中一个。其连接关系是,所述吊装梁I的一端通过调节开关II 7与夹持梁II 2固定连接,所述吊装梁I的另一端通过调节开关I与夹持梁I固定连接。定位栓5同时穿过夹持梁II 2的夹持定位孔11和承重梁3的一端的承重定位槽14,将夹持梁II 2与承重梁3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个定位栓同时穿过夹持梁I的夹持定位孔和承重梁3另一端的承重定位槽,将夹持梁I与承重梁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封板4的一端吊挂在吊装梁I 一面的封板栓II 8上,另一端吊挂在吊装梁I同面的另一个封板栓上;所述的另一个封板吊挂在吊装梁I另一面的封板栓III和封板栓IV上。所述的调节开关由弹簧圈套装在挂钩上构成。本技术的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装配过程是,将所需要夹持的光学元件放置在承重梁3的承重“U”形槽13内,再根据光学元件的具体尺寸,将夹持梁的夹持“U”形槽沿着承重梁3的两个承重滑槽(承重滑槽12和另一个承重滑槽)与光学元件的倒边契合,通过定位栓将承重梁3与两个夹持梁固定连接;接着将吊装梁I安放在光学元件裸露的侧壁上,利用调节开关将光学元件固定在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内,确保其在三维空间内不移动。然后安装光学元件封板,封板的装卸可通过葫芦形状的接口实现快速拆卸,无需使用其它工具。最后,机械装置利用吊装梁的吊装孔将光学元件转移至所需要的地方。本技术的夹持装置中的“U”形槽与所需要夹持的光学元件接触时,既贴合光学元件,又起到调节尺寸时的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含有吊装梁(1)、承重梁(3)、夹持梁Ⅰ、夹持梁Ⅱ(2)、定位栓和封板;其中,吊装梁(1)包括调节开关、吊装孔(6)和封板栓;夹持梁包括夹持“U”形槽、夹持定位孔和夹持滑槽;承重梁(3)包括承重“U”形槽(13)、承重定位槽和承重滑槽;所述吊装梁(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吊装孔(6),吊装梁(1)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封板栓Ⅰ、封板栓Ⅱ(8),吊装梁内镶嵌有调节开关Ⅰ、调节开关Ⅱ(7);所述夹持梁的内部均嵌有夹持“U”形槽,夹持梁的上端面、下端面上分别对称设置有夹持滑槽,下端面上的夹持滑槽设置有夹持定位孔;所述承重梁承重(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承重“U”形槽(13),承重“U”形槽(13)的下方设置有承重定位槽,承重定位槽的下方设置有承重滑槽;所述吊装梁(1)通过调节开关与夹持梁Ⅰ、夹持梁Ⅱ(2)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梁(3)通过定位栓与夹持梁Ⅰ、夹持梁Ⅱ(2)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封板吊挂在吊装梁(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装置含有吊装梁(I)、承重梁(3)、夹持梁1、夹持梁II (2)、定位栓和封板;其中,吊装梁(I)包括调节开关、吊装孔(6)和封板栓;夹持梁包括夹持“U”形槽、夹持定位孔和夹持滑槽;承重梁(3)包括承重“U”形槽(13)、承重定位槽和承重滑槽; 所述吊装梁(I)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吊装孔(6),吊装梁(I)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封板栓1、封板栓II (8),吊装梁内镶嵌有调节开关1、调节开关II (7); 所述夹持梁的内部均嵌有夹持“U”形槽,夹持梁的上端面、下端面上分别对称设置有夹持滑槽,下端面上的夹持滑槽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琳叶茂郑芳兰廉伯何伟申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