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材下料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整件钢材的长度一般都大于10m,钢材使用时都必须进行切割,现有技术对整件钢材切割一般采用手工划线的方式,截取所需长度的钢材;这种方式对于工业化生产而言,工作效率低;手工划线切割,操作机器产生的振动会导致没有受力部分的钢材发生位移,切割线随着钢材位移而偏离,截取的材料还必须进行二次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快速定位划线的装置,该装置的使用提高了对于大量整件钢材的等分切割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钢材下料定位装置,包括沿工件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的第一定位桩和工件另一侧设置的夹紧工件的定位夹持件,所述的定位夹持件包括第二定位桩、螺旋顶以及等分架,所述的螺旋顶的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一定位桩上设置有耐磨层。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的等分架由平行于工件的工件滑轨和设置在工件滑轨底部用于均分工件的标尺构成。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的工件滑轨和所述的标尺为角钢制成。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的螺旋顶手持的一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的第二定位桩。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定位桩沿着所述的工件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定位桩沿着所述的工件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定位桩与第二定位桩将工件定位,再通过螺旋顶将工件固定牢固,通过等分架设定工件的截取长度,从而节约了划线以及多次定位的时间,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螺旋顶以及第一定位桩上设置有耐磨层,减少两者的磨损,提闻切割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平投影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材下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工件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的第一定位桩和工件另一侧设置的夹紧工件的定位夹持件,所述的定位夹持件包括第二定位桩、螺旋顶以及等分架,所述的螺旋顶的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一定位桩上设置有耐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材下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工件长度方向一侧设置的第一定位桩和工件另一侧设置的夹紧工件的定位夹持件,所述的定位夹持件包括第二定位桩、螺旋顶以及等分架,所述的螺旋顶的端部以及所述的第一定位桩上设置有耐磨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材下料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分架由平行于工件的工件滑轨和设置在工件滑轨底部用于均分工件的标尺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焕新,蔡全计,丁丙生,
申请(专利权)人:伊犁太湖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