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雷专利>正文

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3051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包括上拉环、下拉环和转筒套,下拉环与转筒套的下通孔孔轴转动相配装,上拉环由上拉环杆和穿挂在上拉环杆上端的上拉环扣组成,该上拉环杆上间隙配合套装有套端帽,并且上拉环杆前端头制有圆滚板,该圆滚板与套端帽间压装有使上拉杆能相对套端帽自由旋转的滚珠,套端帽与转筒套的上端口固定相卡装构成外观具有橄榄形筒套形态内含滚珠转向结构的轴承式转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向转动结构,使上下拉环均能自由的旋转,具有结构新颖,外形美观,转向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钓鱼用具,特别是应用在钓线上的一种钓线转环。具体地说是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
技术介绍
转环在人们垂钓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鱼饵的旋转运动传递给鱼线,保证鱼线不会打结和扭转,转环通常系在钓鱼线上用于和鱼钩连接。现有技术中的转环一般由上拉环、下拉环和套筒组成,上拉环和下拉环均与套筒转动配装,使上拉环和下拉环均能相对套筒自由的旋转。但是传统的上拉环和下拉环与套筒配装的结构相对简单,旋转不够灵活,而且强度也不够高,容易磨损脱落,因此寿命较短,使用效果也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洁、抗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该转环摩擦阻力小,转动灵活、安装连接方便,能有效地防止鱼饵与垂钓线间扭力的传递。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包括上拉环、下拉环和转筒套,下拉环与转筒套的下通孔孔轴转动相配装,上拉环由上拉环杆和穿挂在上拉环杆上端的上拉环扣组成,该上拉环杆上间隙配合套装有套端帽,并且上拉环杆前端头制有圆滚板,该圆滚板与套端帽间压装有使上拉杆能相对套端帽自由旋转的滚珠,套端帽与转筒套的上端口固定相卡装构成外观具有橄榄形筒套形态内含滚珠转向结构的轴承式转环。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上述的套端帽为制有中心通孔的两节式锥台结构,滚珠压装在下节锥台的底平面与圆滚板之间,上拉环杆间隙穿设在套端帽的中心通孔中,该上拉杆的上端制有径向通孔,上拉环扣经径向通孔与上拉环杆活动相挂接,并且上拉环扣的直径大于套端帽中心通孔的直径。上述的转筒套的上端口制有锥度楔形腔,套端帽的下节锥台卡装在该锥度楔形腔中,并且下节锥台的外锥斜面与锥度楔形腔的内锥斜面相配合,锥度楔形腔的底部制有定位台面,该定位台面与下节锥台的底平面定位相配合,套端帽的上节锥台的锥底面与转筒套的上端口平台面定位相配合。上述的下拉环由下拉环杆和与下拉环杆一体相连接的下拉环扣组成,下拉环杆的上端头固定连接有拉杆转片,该拉杆转片的直径大于转筒套下通孔的直径。上述的转筒套制有与下通孔同轴的内台平面,内台平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拉杆转片的直径,拉杆转片与内台平面定位转动相配合。上述的锥度楔形腔的轴心线和下通孔的轴心线相重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下拉环与转筒套的下通孔孔轴转动配装连接,上拉环通过套端帽和转筒套相配装,上拉环与套端帽间压装有能使上拉环相对转筒套自由旋转的滚珠,滚珠能减少旋转运动的阻力,因而能使转动相对更加灵活,降低了在鱼咬饵后垂钓鱼线随鱼饵打转的机率,能有效避免鱼线旋扭打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图2是图1中转筒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上拉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套端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下拉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5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上拉环1、上拉环杆11、径向通孔11a、圆滚板111、上拉环扣12、下拉环2、下拉环杆21、下拉环扣22、转筒套3、下通孔31、锥度楔形腔32、定位台面321、内锥斜面322、上端口平台面33、内台平面34、套端帽4、中心通孔4a、上节锥台41、锥底面411、下节锥台42、底平面421、外锥斜面422、滚珠5、拉杆转片6。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包括上拉环1、下拉环2和转筒套3,下拉环2与转筒套3的下通孔31孔轴转动相配装,上拉环I由上拉环杆11和穿挂在上拉环杆11上端的上拉环扣12组成,该上拉环杆11上间隙配合套装有套端帽4,并且上拉环杆11前端头制有圆滚板111,该圆滚板111与套端帽4间压装有使上拉杆11能相对套端帽4自由旋转的滚珠5,套端帽4与转筒套3的上端口固定相卡装构成外观具有橄榄形筒套形态内含滚珠转向结构的轴承式转环。本技术采用上拉环1、套端帽4和滚珠5形成轴承式的结构,然后通过套端帽4与转筒套3卡配安装,其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同时增加了上拉环I相对转筒套3转动的灵活性,减少了上拉环I转动的摩擦阻力。下拉环2与转筒套3的下通孔31孔轴转动相配装,使本技术上拉环I和下拉环2均能自由的旋转,能有效地阻止垂钓时鱼钩和鱼线间的旋转力传递,在鱼带动鱼钩在水中旋转时也不会将这种旋转力传递到鱼线。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广品结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不,套端帽4为制有中心通孔4a的两节式锥台结构,滚珠5压装在下节锥台42的底平面421与圆滚板111之间,上拉环杆11间隙穿设在套端帽4的中心通孔4a中,该上拉杆11的上端制有径向通孔11a,上拉环扣12经径向通孔Ila与上拉环杆11活动相挂接,并且上拉环扣12的直径大于套端帽4中心通孔4a的直径。上拉环扣12在单钩垂钓时可以直接和鱼线系牢连接,在组成联网多钩垂钓时可以直接连接在三角天平上,经三角天平和鱼线连接,三角天平为一种方便和鱼线连接和拆卸的装置,具有连接稳定,不易脱落的特点。如图2和图4所示,转筒套3的上端口制有锥度楔形腔32,套端帽4的下节锥台42卡装在该锥度楔形腔32中,并且下节锥台42的外锥斜面422与锥度楔形腔32的内锥斜面322相配合,锥度楔形腔32的底部制有定位台面321,该定位台面321与下节锥台42的底平面421定位相配合,套端帽4的上节锥台41的锥底面411与转筒套3的上端口平台面33定位相配合。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套端帽4卡入锥度楔形腔32后,套端帽4和转筒套3正好组合成一个橄榄形筒套,橄榄形的结构使本技术外形美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当然套端帽4和转筒套3也可以设计组合成其它形状。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下拉环2由下拉环杆21和与下拉环杆21 —体相连接的下拉环扣22组成,下拉环杆21的上端头固定连接有拉杆转片6,该拉杆转片6的直径大于转筒套3下通孔31的直径。拉杆转片6为圆形的片体,拉杆转片6能防止下拉环2与转筒套3脱落。实施例中,转筒套3制有与下通孔31同轴的内台平面34,内台平面34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拉杆转片6的直径,拉杆转片6与内台平面34定位转动相配合。锥度楔形腔32的轴心线和下通孔31的轴心线相重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双向轴承转动结构,使上下拉环均能相对转筒套自由的旋转,同时上下拉环分别制有圆滚板和拉杆转片保证了本技术连接的牢固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转动的灵活性。本技术安装拆卸容易,使用简单方便,具有转环摩擦阻力小,转动灵活 并能有效地防止鱼饵与垂钓线间扭力的传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包括上拉环(1)、下拉环(2)和转筒套(3),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拉环(2)与转筒套(3)的下通孔(31)孔轴转动相配装,所述的上拉环(1)由上拉环杆(11)和穿挂在上拉环杆(11)上端的上拉环扣(12)组成,该上拉环杆(11)上间隙配合套装有套端帽(4),并且上拉环杆(11)前端头制有圆滚板(111),该圆滚板(111)与套端帽(4)间压装有使上拉杆(11)能相对套端帽(4)自由旋转的滚珠(5),所述的套端帽(4)与转筒套(3)的上端口固定相卡装构成外观具有橄榄形筒套形态内含滚珠转向结构的轴承式转环。

【技术特征摘要】
1.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包括上拉环(I)、下拉环(2)和转筒套(3),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拉环(2)与转筒套(3)的下通孔(31)孔轴转动相配装,所述的上拉环(I)由上拉环杆(11)和穿挂在上拉环杆(11)上端的上拉环扣(12)组成,该上拉环杆(11)上间隙配合套装有套端帽(4),并且上拉环杆(11)前端头制有圆滚板(111),该圆滚板(111)与套端帽(4)间压装有使上拉杆(11)能相对套端帽⑷自由旋转的滚珠(5),所述的套端帽⑷与转筒套(3)的上端口固定相卡装构成外观具有橄榄形筒套形态内含滚珠转向结构的轴承式转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其特征是所述的套端帽(4)为制有中心通孔(4a)的两节式锥台结构,所述的滚珠(5)压装在下节锥台(42)的底平面(421)与圆滚板(111)之间,所述的上拉环杆(11)间隙穿设在套端帽(4)的中心通孔(4a)中,该上拉杆(11)的上端制有径向通孔(11a),所述的上拉环扣(12)经径向通孔(Ila)与上拉环杆(11)活动相挂接,并且上拉环扣(12)的直径大于套端帽(4)中心通孔(4a)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橄榄形双向轴承转环,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雷
申请(专利权)人:华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