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离子产生装置和使用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气设备,在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外壳(1)内,变压器驱动电路的配置区域、高压变压器(11)的配置区域和离子产生元件的配置区域在平面上相互分开。连接端子(10)由导电性膜构成,该连接端子与变压器驱动电路电连接且配置成露出到外壳(1)的外侧。由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小型化、薄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特别是涉及具有变压器驱动电路、变压器和离子产生元件的离子产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技术介绍
利用放电现象的多种离子产生装置已被实用化。通常,这些离子产生装置包括离子产生元件,用于产生离子;高压变压器,用于向离子产生元件提供高电压;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用于驱动高压变压器;以及连接器等电源输入部。离子产生元件的种类大体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将金属线、具有锐角部的金属板、针状金属等作为放电电极,并且将大地电位的金属板或栅格等作为对置电极、或者是将对置电极作为大地而未特别配置对置电极。在这种离子产生元件中,空气起到绝缘体的作用。当向电极施加高电压时,上述离子产生元件在形成为锐角部的电极前端产生电场集中,通过该前端的极近部分的空气绝缘破坏来得到放电现象。另一种是由一对内置于高耐压电介质内部的感应电极和配置在电介质表面的放电电极构成。当向电极施加高电压时,这种离子产生元件在表面的放电电极的外边缘部附近产生电场集中,通过该外边缘部附近的极近部分的空气绝缘破坏来得到放电现象。以往的离子产生装置,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74670号(参照专利文献I)记载的装置。上述离子产生装置是将离子产生电极作为放电电极而未配置对置电极的类型。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将向离子产生电极提供高电压的压电变压器和用于驱动该压电变压器的驱动电路安装在外壳内,并且通过塑封(mold)而使它们一体化。但是,离子产生电极配置在外壳外部并与从外壳弓I出的电缆连接。此外,在日本 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016345号(参照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离子产生装置,通过将离子产生元件、变压器驱动电路和变压器以呈平面方式配置在外壳内,并将变压器与电路基板单独设置来实现薄型化。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374670号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016345号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离子产生装置中,通过在外壳内将变压器、电路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分别配置在隔开的区域内,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薄型化。但是,由于为了从外部电源向离子产生装置提供电力而设置的连接器是大量生产的树脂塑封型的现有产品,所以难以使离子产生装置小型化到能够将其安装在便携式设备等小型设备上的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易于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离子产生装置和使用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气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离子产生装置包括变压器驱动电路、变压器、离子产生元件、外壳和连接端子。变压器通过由变压器驱动电路进行驱动来使电压升压。离子产生元件通过施加由变压器升压后的电压,至少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一种。外壳在内部收容有变压器驱动电路、变压器和离子产生元件。在外壳内,变压器驱动电路的配置区域、变压器的配置区域以及离子产生元件的配置区域在平面上相互分开。连接端子由导电性膜构成,该连接端子与变压器驱动电路电连接且配置成露出到外壳的外侧。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离子产生装置,作为用于使离子产生装置与外部连接的连接部,不使用连接器而使用由导电性膜构成的连接端子。因此,不需要用于收容连接器的高度和进深,可以使离子产生装置小型化、薄型化。此外,由于变压器驱动电路的配置区域、变压器的配置区域和离子产生元件的配置区域能够在平面上相互分开,所以能够使外壳的厚度与变压器的高度配合,从而能够抑制离子产生装置的厚度。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有形成有连接端子的接点基板,通过上述接点基板的两端被外壳支撑,接点基板安装在外壳上。由此,在组装离子产生装置之前,可以分别准备接点基板和外壳,从而容易将连接端子形成在接点基板上,并且容易使变压器驱动电路与连接端子连接等。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驱动电路用基板,支撑变压器驱动电路;以及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支撑离子产生部。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接点基板的与形成有连接端子的外侧表面相反一侧的内侧表面。这样,由于利用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中的至少一个,从内侧表面支撑例如受到外部输入输出端子按压的接点基板,所以可以防止接点基板弯曲而使连接不稳定。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突起部,该突起 部用于支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这样,可以利用突起部选择性地支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接点基板弯曲等。此外,通过利用突起部选择性地支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提高了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安装元件等部件的自由度。此外,通过利用突起部选择性地支撑接点基板的内侧表面,在接点基板和支撑该接点基板的基板之间产生间隙,所以通过该间隙,容易使塑封材料遍布进行上述支撑的基板的表面侧和底面侧。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在外壳内相互隔开间隔配置。在驱动电路用基板和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之间配置有变压器。这样,由于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和驱动电路用基板相互分开设置,所以收纳在外壳中之后,当对驱动电路部分进行塑封时,可以明确地区分进行塑封的部分和未进行塑封的部分,从而容易进行作业。在上述离子产生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配置在外壳内的其他电路。连接端子包括电源供给用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并向离子产生元件提供电源;以及外部控制元件用连接端子,用于与外部控制元件电连接并能够在外部控制元件和其他电路之间收发信号。外部控制元件用连接端子与电源供给用连接端子在外壳内短路。由此,外部控制装置能够检测出是否安装有离子产生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离子产生装置;以及送风部,用于将由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借助送风气流向电气设备的外部送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由于利用送风部将由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借助气流送出,所以例如在空调设备中可以向设备外送出离子,此外,在冷藏设备中可以向冷藏室内或冷藏室外送出离子。如上所述,按照本专利技术,可以得到容易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离子产生装置和使用该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气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各部分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外壳和盖体分解后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省略盖体的俯视图。图4是在图3的结构中安装有盖体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沿IV-1V线的断面图。图5是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产生元件结构的立体图。图6的(A)是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高电压变压器结构的俯视图,(B)是表示上述高电压变压器结构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功能框图,表示各功能元件电连接的图。图8是简要表示使用本 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离子产生装置的空气净化机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图8所示的空气净化机中配置有离子产生装置状态下的空气净化机的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I外壳,Ia贯通孔,Ib槽,Ic定位凹部,Id肋,Ie突起,2盖体,3接点基板,4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4a定位凸部,4b突起部,5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10连接端子,11高压变压器,12其他电路,40变压器驱动电路,50离子产生装置,51感应电极,51a顶板部,51b贯通孔,51c弯曲部,5Id基板插入部,5I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20 JP 2010-1853321.一种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驱动电路(40); 变压器(11),通过由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 )进行驱动来使电压升压; 离子产生元件(56),通过施加由所述变压器(11)升压后的电压,至少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中的一种;以及 外壳(1),在内部收容有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所述变压器(11)和所述离子产生元件(56), 在所述外壳(I)内,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的配置区域、所述变压器(11)的配置区域以及所述离子产生元件(56)的配置区域在平面上相互分开, 所述离子产生装置还具有由导电性膜构成的连接端子(10),所述连接端子(10)与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电连接且配置成露出到所述外壳(I)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产生装置还包括形成有所述连接端子(10)的接点基板(3), 通过所述接点基板(3 )的两端被所述外壳(I)支撑,所述接点基板(3 )安装在所述外壳(I)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电路用基板(4 ),支撑所述变压器驱动电路(40 );以及 离子产生元件用基板(5),支撑所述离子产生元件(56), 所述驱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世古口美德,菅野三奈子,岩下安広,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