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部结构以及净水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894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口部结构,其是利用使流体流通的网(57)隔开的开口部(56)的开口部结构,在纵壁(50)上设有从由纵壁(50)和横壁(51)形成的角落部(55)向纵壁(50)侧竖起的开口部(56),在该开口部(56)的下侧设有朝向下方突出的肋(60),网(57)的下缘至少固定设置在肋(60)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流体流过的开口部的开口部结构以及具备该开口部结构的净水器滤筒。本申请根据2010年8月1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0-180726号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以往,利用自重使流体流入容器等的开口部,基于使去除空气的状况良好等理由而形成在纵壁上,并且,用细眼网等网状织物隔开以避免流体以外的尘埃侵入(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已知在形成于纵壁上并利用网状织物隔开的开口部的正下方连接有横壁(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0259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表2003-5146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以往的开口部结构,为了在开口部安装网状织物而在开口部周缘设置用于固定网状织物的规定宽度的固定围板。这样,在形成有具有规定宽度的固定围板时,下缘的固定围板可能会成为堰堤。而且,特别是在开口部的正下方连接有横壁时,流体容易滞留在由纵壁和横壁形成的角落部中,此外,若想要省略上述开口部下方的固定围板而沿弯曲的壁面固定网状织物,则要求操作者的熟练度,存在可能在网状织物的安装性能上产生偏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提供一种既能防止流体滞留在开口部下缘,又能稳定地固定网状织物的开口部结构,具备该开口部结构的净水滤筒,以及具备该净水滤筒的水供给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开口部结构,其是利用使流体流通的网状织物(如实施方式中的网57)隔开的开口部(如实施方式中的开口部56)的开口部结构,上述开口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在纵壁上设有从由上述纵壁(如实施方式中的纵壁50)和横壁(如实施方式中的横壁51)形成的角落部(如实施方式中的角落部55)向纵壁侧竖起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下侧设有朝向下方突出的肋(如实施方式中的肋60),上述网状织物的下缘至少固定在上述肋上。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如下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上述纵壁形成为圆筒状,上述肋形成为环状。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如下根据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上述肋配置在上述纵壁的正下方。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肋相对于上述纵壁偏离配置。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为一种净水滤筒(如实施方式中的净水滤筒10),其具有技术方案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外部盖体(如实施方式中的外部盖体22),该外部盖体具有用于导入生水的生水入口(如实施方式中的生水入口管部62);以及内部盖体(如实施方式中的内部盖体24),该内部盖体配置在该外部盖体的内侧且具有上述开口部结构。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将肋朝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开口部的下侧,并将用于隔开开口部的网状织物的下缘固定在该肋上,因而不会出现如下状况,例如,在用于固定网状织物下缘的肋被设置在比横壁靠近上方时,生水沿着横壁的延伸方向流入开口部时肋不会变成堰堤,因此具有既能以沿着开口部的状态不弯曲地稳定固定网状织物,又能防止流体滞留在纵壁与横壁的角落部中,而使流体顺利流过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即使在利用网状织物将在形成为圆筒状的纵壁上形成的开口部隔开时,由于通过将肋形成为环状,能够将肋配置在纵壁下方的所有位置并可靠地进行固定,因此具有能够提高可靠性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将肋配置在纵壁的正下方,无论将网状织物的周缘镶嵌成形在开口部周缘的纵壁以及肋上来设置网状织物时,还是在在形成开口部周缘的纵壁以及肋之后再粘贴网状织物时,均无需使网状织物弯曲,因此具有安装作业变得容易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通过使肋相对于纵壁偏离配置,从而具有能够使用用于固定网状织物的肋来提高角落部附近的横壁的强度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从外部盖体的上部开口部流入的生水从外部盖体与内部盖体之间流下并碰到内部盖体的横壁,再通过形成在纵壁上的开口部流入滤筒内部,因此,尤其为利用自重将生水净化的净化滤筒时,能够防止生水滞留在外部盖体与内部盖体之间,由此具有能够使生水顺利地流入净水滤筒内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水供给器的主体容器中具备技术方案5记载的净水滤筒,由此具有能够使生水顺利地流入水供给器内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纵剖视图。图3为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内部盖体的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4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净水器的纵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网状织物被固定为内张贴状时的横壁、纵壁、网状织物与肋的纵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网状织物被固定为外突状时的横壁、纵壁、网状织物与肋的纵剖视图。图7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水供给器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针对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结构应用于净水滤筒时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净水滤筒10的壳体12具备大致带底圆筒状的收纳部20、堵塞收纳部20的内部盖体24、以及覆盖该内部盖体24的外部盖体22。在收纳部20设有以朝向下方而成为凸状的方式阶梯式成形的小径部26,在该小径部26的底壁27上形成有用于排出净水的多个排出孔28。在该小径部26上嵌脱自如地安装有大致圆柱状的膜过滤单元30,该膜过滤单元30具有与该小径部26的内径相等的外径。在膜过滤单元30的下部外周安装有0形环31,通过该0形环31使膜过滤单元30外部的生水侧与净水侧分离。另外,在膜过滤单元30,在比0形环31更靠近上方的外周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凸缘32,通过该凸缘32限制膜过滤单元30向下方的位移以确保膜过滤单元30的下表面33与小径部26的底面34之间具有规定的空隙35。就膜过滤单兀30而言,在多个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39以两端部朝向下方的方式配置在上部开放且在侧壁36上具有多个孔37的大致圆筒状的外壳38内的状态下,维持了端部的开口且通过浇 注部40隔断一次侧和二次侧地进行收纳。中空纤维膜39是多孔质的膜,作为其材料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1-戍烯)、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苯乙烯、聚砜、聚醚砜、聚醚酮、聚醚醚酮等。此外,浇注部40可以使用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在膜过滤单元30通过0形环31嵌合于小径部26的状态下,在收纳部20中填充吸附材料41直到规定的高度。作为吸附材料41可以使用粉末状或颗粒状吸附材料(活性碳、沸石、分子筛等)、纤维状吸附材料(纤维状活性碳)等。内部盖体24形成为向上方凸起的大致带檐帽状,具备沿着大致铅直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纵壁50、以及从该纵壁50下缘的整个圆周朝向径向外侧大致水平延伸的环状的横壁51。内部盖体24的横壁51的外周缘支撑并通过超声波焊接等固定于收纳部20的上部开口部42的内周侧的台阶部52上。此外,在内部盖体24的上部设有与内部盖体24的下部相比为小径的凸部53,在该凸部53的上壁54上放射状地形成有用于除去空气的多个狭缝S。另外,在内部盖体24的纵壁50形成有从纵壁50与横壁51的角落部55朝向纵壁50侧竖起的开口部56。该开口部56用于使生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12 JP 2010-1807261.一种开口部结构,其是利用使流体流通的网状织物隔开的开口部的开口部结构, 上述开口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纵壁上设有从由上述纵壁和横壁形成的角落部向纵壁侧竖起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下侧设有朝向下方突出的肋,上述网状织物的下缘至少固定在上述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纵壁形成为圆筒状,上述肋形成为环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口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配置在上述纵壁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口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相对于上述纵壁偏离配置。5.一种净水滤筒,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口部结构,净水滤筒的特征在于,具有 外部盖体,该外部盖体具有用于导入生水的生水入口 ;以及 内部盖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初美畠山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丽阳可菱水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