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以及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795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6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以及风扇。所述马达的轴承机构具有:轴;套筒部,轴被插入该套筒部;推力板,其在套筒部的下侧固定于轴且该推力板的外周面的直径比套筒部的下部的直径大;轴承机壳,其包围套筒部;以及帽部件,其与推力板在轴向对置,在套筒部与轴之间构成径向轴承部,在套筒部与推力板之间的轴向间隙构成轴向动压轴承部,在套筒部与轴承机壳之间构成第一密封部,润滑油的液面位于该第一密封部,在套筒部与轴承机壳之间或者在套筒部的外周部内,构成连通第一密封部与轴向间隙的侧部连通路,由推力板与轴承机壳之间的侧部微小间隙、以及推力板与帽部件之间的下部微小间隙,构成第二密封部,润滑油的其他液面位于该第二密封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式的马达及风扇。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马达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驱动源被使用。日本特开平9-210054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硬盘驱动装置的主轴马达具有转子组和定子组。定子组具有框架、固定轴、和环状的推力板。固定轴直立设于框架的中央部分。推力板紧固于固定轴的上端侧。在推力板的轴向两端面构成轴向动压轴承部。转子组具有轮毂、圆筒状的径向动压轴承部和轴向压板。径向动压轴承部配置在轮毂的中心部分。固定轴插入于径向动压轴承部。推力板配置在径向动压轴承部的上侧。轴向压板在推力板的上侧螺纹固定于轮毂。轮毂旋转时,在径向动压轴承部与固定轴之间的间隙,借助于由润滑剂产生的动压,轮毂被径向支撑。并且,在推力板与径向动压轴承部之间以及在推力板和轴向压板之间的间隙,借助于由润滑剂产生的动压,轮毂被轴向支撑。在径向动压轴承部与固定轴之间的间隙的下部、以及在固定轴与轴向压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毛细管密封部。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9-210054号公报所公开的马达中,由于径向动压轴承部以及轴向动压轴承部位于两个毛细管密封部之间,所以在马达驱动时,在两个毛细管密封部之间容易产生压力差。若产生压力差,则润滑剂的液面发生变动,润滑剂容易从两个毛细管密封部中的其中一个毛细管密封部漏出。为了防止润滑剂从毛细管密封部漏出,需要高精度地组装马达的各部件。如此一来,在具有轴向动压轴承部、且液面位于轴向部件的周围的马达中,润滑油的液面变动大,无法容易地防止润滑油的漏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液面位于轴向部件的周围的马达中能够容易地防止润滑油的漏出。本专利技术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包括具有定子的静止部;具有与所述定子对置的转子磁铁的旋转部;以及将所述旋转部支撑为相对于所述静止部能够旋转的轴承机构,所述轴承机构具有轴;套筒部,所述轴被插入该套筒部;推力板,其在所述套筒部的下侧固定于所述轴,且该推力板的外周面的直径比所述套筒部的下部的直径大;轴承机壳,其包围所述套筒部以及所述推力板;以及帽部件,其在所述推力板的下方固定于所述轴承机壳,且与所述推力板的至少外周部在轴向对置,在所述套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轴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在径向支撑所述轴的径向轴承部,在所述套筒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推力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轴向间隙构成轴向动压轴承部,在所述套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壳的内周面之间,构成径向宽度朝向上方逐渐增大的第一密封间隙,在所述第一密封间隙构成第一密封部,润滑油的液面位于该第一密封部,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下侧,在所述套筒部的外周部与所述轴承机壳的内周部之间或者在所述套筒部的所述外周部内,构成将所述第一密封间隙的下部与所述轴向间隙的外缘部连通的侧部连通路,由所述推力板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壳的所述内周面之间的侧部微小间隙、以及所述推力板的所述外周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帽部件的外周部的上表面之间的下部微小间隙,构成第二密封间隙,在所述第二密封间隙构成第二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其他液面位于该第二密封部。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容易地防止润滑油从马达漏出。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剖视图。图2为轴承机构的纵剖视图。图3为轴承机构的纵剖视图。图4为轴承机构的横剖视图。图5为轴承机构的纵剖视图。图6为轴承机构的纵剖视图。图7为轴承机构的纵剖视图。图8为轴承机构的横剖视图。图9为推力板的俯视图。图10为轴承机构的纵剖视图。图11为循环路径的示意图。图1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机构的纵剖视图。图13为表示轴承机构的制造工序的纵剖视图。图14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机构的纵剖视图。图15为表示轴承机构的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16为表示轴承机构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17为表示轴承机构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18为表示下部微小间隙的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19为表示下部微小间隙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0为表示下部微小间隙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1为表示下部微小间隙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2为表示下部微小间隙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3为表示推力帽的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4为表示推力帽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5为表示推力帽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6为表示推力帽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7为表示推力帽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8为表示推力帽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9为表示套筒部的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30为表示套筒部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31为表示套筒部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32为表示套筒部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33为表示循环路径的其他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4为表示轴承机构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平行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作“轴向”,将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第一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流风扇I的剖视图。以下,将轴流风扇I简称为“风扇I”。风扇I具有马达11、叶轮12、机壳13、以及多个支撑肋14。机壳13包围叶轮12的外周。多个支撑肋14排列在周向。机壳13通过支撑肋14与马达11连接。叶轮12由树脂制成,且具有有盖大致圆筒状的杯部121、和多个叶片122。杯部121覆盖马达11的外侧。杯部121兼作后述的马达11的旋转部2的一部分。杯部121具有顶面部123、侧壁部124、以及筒状的衬套125。顶面部123向径向外侧延展。侧壁部124从顶面部123的外缘部向下方延伸。衬套125固定于顶面部123的中央的孔内。多个叶片122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从侧壁部124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杯部121以及多个叶片122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构成为一体的部件。另外,杯部121也可不具有衬套125,而由顶面部123以及侧壁部124构成。在风扇I中,叶轮12通过马达11而以中心轴线Jl为中心旋转,从而从上方朝向下方产生空气流。马达11为外转子型的三相马达。马达11具有旋转部2、静止部3、以及轴承机构4。旋转部2通过轴承机构4被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3能够旋转。旋转部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金属制的轭21、转子磁铁22、以及杯部121。轭21固定于杯部121的内侧。转子磁铁22固定于轭21的内周面。静止部3具有基底部31、定子32、以及电路板33。基底部31具有从中央朝向上方延伸的轴承机壳311。轴承机壳311也是轴承机构4的一部分。基底部31以及支撑肋14为一体的部件。定子32固定于轴承机壳311的外周面。定子32位于转子磁铁22的径向内侧。定子32具有定子铁心321、以及形成于定子铁心321上的多个线圈322。定子铁心321由层叠钢板形成。在定子32的下部固定电路板33。通过将从线圈322引出的引出线安装在插于电路板33的省略了图示的引脚,定子32与电路板33电连接。线圈322的引出线也可直接与电路板33连接。在马达11驱动时,在与转子磁铁22径向对置的定子32、同转子磁铁22之间,产生旋转力。在电路板33的上表面设置有霍尔元件331和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静止部,其具有定子;旋转部,其具有与所述定子对置的转子磁铁;以及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所述轴承机构具有:轴;套筒部,所述轴被插入该套筒部;推力板,其在所述套筒部的下侧固定于所述轴,且该推力板的外周面的直径比所述套筒部的下部的直径大;轴承机壳,其包围所述套筒部以及所述推力板;以及帽部件,其在所述推力板的下方固定于所述轴承机壳,且与所述推力板的至少外周部在轴向对置,在所述套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轴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在径向支撑所述轴的径向轴承部,在所述套筒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推力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轴向间隙构成轴向动压轴承部,在所述套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壳的内周面之间,构成径向宽度朝向上方逐渐增大的第一密封间隙,在所述第一密封间隙构成第一密封部,润滑油的液面位于该第一密封部,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下侧,在所述套筒部的外周部与所述轴承机壳的内周部之间或者在所述套筒部的所述外周部内,构成将所述第一密封间隙的下部与所述轴向间隙的外缘部连通的侧部连通路,由所述推力板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壳的所述内周面之间的侧部微小间隙、以及所述推力板的所述外周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帽部件的外周部的上表面之间的下部微小间隙,构成第二密封间隙,在所述第二密封间隙构成第二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其他液面位于该第二密封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4 JP 2011-232944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 静止部,其具有定子; 旋转部,其具有与所述定子对置的转子磁铁;以及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 所述轴承机构具有 轴; 套筒部,所述轴被插入该套筒部; 推力板,其在所述套筒部的下侧固定于所述轴,且该推力板的外周面的直径比所述套筒部的下部的直径大; 轴承机壳,其包围所述套筒部以及所述推力板;以及 帽部件,其在所述推力板的下方固定于所述轴承机壳,且与所述推力板的至少外周部在轴向对置, 在所述套筒部的内周面与所述轴的外周面之间的径向间隙,构成在径向支撑所述轴的径向轴承部,在所述套筒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推力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轴向间隙构成轴向动压轴承部, 在所述套筒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壳的内周面之间,构成径向宽度朝向上方逐渐增大的第一密封间隙,在所述第一密封间隙构成第一密封部,润滑油的液面位于该第一密封部, 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下侧,在所述套筒部的外周部与所述轴承机壳的内周部之间或者在所述套筒部的所述外周部内,构成将所述第一密封间隙的下部与所述轴向间隙的外缘部连通的侧部连通路, 由所述推力板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机壳的所述内周面之间的侧部微小间隙、以及所述推力板的所述外周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帽部件的外周部的上表面之间的下部微小间隙,构成第二密封间隙,在所述第二密封间隙构成第二密封部,所述润滑油的其他液面位于该第二密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 所述推力板以及所述帽部件中的一方部件的外周部具有朝向另一方部件突出的环状突出部, 在所述环状突出部与所述另一方部件之间构成所述下部微小间隙, 所述下部微小间隙与所述侧部连通路在轴向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 所述帽部件具有在比所述下部微小间隙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 配置在所述套筒部的下表面与所述推力板的上表面中的任意一方的轴向动压槽列具有将顶部朝向周向排列的V字状的多个槽, 所述多个槽的径向内侧的部位的长度比径向外侧的部位的长度长。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 在所述套筒部的下部或所述推力板的上部,构成在径向连通所述轴向间隙的所述外缘部与内缘部的下部连通路。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 所述轴承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明弘广野祯一荻野亮太堀濑京子豊岛弘祥平山正士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