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分置抽头式节能电焊机,该机对变压器的输出入端采用8档抽头电流调节的方式,对输出端采用二级分档式,即通过改变变压器一次绕组的圈数改变输出工作电流的大小,为了提高变压器的效率,设置了分置绕组,并且使分置绕组与二次绕组同绕在变压器的一个横截面上,分置绕组与一次绕的串接是通过转换开关转换联接而成,一次绕组抽头的换接也是通过开关转换联接而成,从而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的动铁芯,具有调节灵敏、电弧稳定、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节约电能的优点,可取代现有各种电焊机而广泛应用。(*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焊机,特别是一种分置抽头式节能电焊机,具有调节灵敏、电弧稳定、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节约电能的优点,可取代现有各种电焊机而广泛应用。现有的各种交流电焊机大都采用分磁式,即采用螺杆传动变压器动铁芯的方式改变变压器次级端相对横截面积,以实现改变变压器输出工作电流的功能,这种方式的缺点一是因变压器的动铁芯是连续可调的,在使用时往往一次难以确定合适的工作电流,经常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调整才能确定,另外,由于用机械的方法调节变压器的动铁芯,工作时还会伴随着电磁震动而使变压器的动铁芯产生位移,从而导致工作电流的变化,造成焊接质量问题;二是工作时由于电磁震动使变压器产生的噪声较大,且易产生机械损坏,失效率较大;三是由于动铁芯的分磁作用,无效电耗较大,造成电能的浪费;四是机械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整机的重量也较重。以上缺点是现有技术无法克服的。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性能稳定、使用方便、整机重量轻、易于加工、电能消耗低的新型节能电焊机。本技术的任务是采取如下方案实现的。附图是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图中K1是一支型号为LW5-16/8的转换开关,也可选用相同功能的其它型号的转换开关。K2是一支输出电流转换开关。B为变压器,其中T1-T8包是变压器的一次绕组,T9-T13包是变压器的分置绕组。T14、T15包是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变压器的铁芯选用型号为z10或z11的硅钢片,也可选用其它型号的高矽硅钢片,外型加工成口字型。其横截面积根据变压器的额定输出电流的大小确定,各绕组导线均采用双玻璃丝扁铜线,导线的横截面积根据变压器的额定输出功率确定,一次绕组T1-T8包用排绕的方法绕在变压器的输入端,二次绕组和分置绕组用排绕的方法绕在变压器的输出端。本技术是以如下方案联接而成,由随图所示22端接转换开关K1-1的共公端、23端与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输入端相联,转换开关K1-1的活动触点分别与变压器一次绕组的2-4端相连,转换开关K1-2的共公端与K1-4的共公端相连,K1-2的活动触点分别与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5-9端相联,转换开关K1-8的公共端与K1-1的公共端相连,K1-4的活动触点分别与分置绕组的10-14端相联,转换开关K1-4的活动触点分别与分置绕组的15-19端相联。转换开关K2的活动触点分别与二次绕组的20、21端相联,K2的共公端与25端相联,24端与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输出端相联,24,25端接负载,22、23端接电源线。本技术对变压器的输入端采用8档抽头电流调节的方式,对输出端采用二级分档式,即通过改变变压器一次绕组的圈数改变输出工作电流的大小。为了提高变压器的效率,设置了分置绕组,并且使分置绕组与二次绕组同绕在变压器B的一个横截面上,分置绕组与一次绕组的串接是通过转换开关K1转换联接而成,一次绕组抽头的换接也是通过转换开关K1转换联接而成。本技术主要由变压器B、转换开关K1所组成。其中变压器B包含由8个绕组组成的一次绕组,由5个绕组组成的分置绕组,由2个绕组组成的二次绕组,它可以提供8档不同大小的工作电流,工作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档次的工作电流。本技术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变压器B的一次绕组和分置绕组的绕组数,以构成不同档次的工作电流。以下将结合附图,以额定输出工作电流为250安培、具有8档工作电流的电焊机为例对变压器的数据和整机的工作原理作如下描述额定输出工作电流为250安培的电焊机,其变压器的横截面积为70×95mm2,一次绕组和分置绕组采用面积为15mm2的双玻璃丝扁铜线,二次绕组采用截面积为120mm2的双玻璃丝扁铜线。一次绕组的T1包为62圈、T2包为25圈、T3包为28圈、T4包为26圈、T5和T6包分别为23圈、T7包为22圈、T8包为126圈。分置绕组的T9包为28圈、T10包为26圈、T11包为23圈、T12包为23圈、T13包为22圈。二次绕组的T14包为12圈、T15包为36圈。工作时将380伏交流电源接入22、23两端,在使用第1-3档工作电流时转换开关K2置于20端,在使用第4-8档工作电流时转换开关K2置于21端。使用第一档工作电流时,将转换开关K1-1置于2端,这时一次电流通过变压器的一次绕组T1-T8包、转换开关K1-1形成回路,在变压器的二次绕组感应出60安培的工作电流。使用第二档工作电流时,将转换开关K1-1置于3端,这时一次绕组的T1包开路,一次电流通过T2-T8包,K1-1形成回路,在二次绕组感应出90安培的工作电流。使用第三档工作电流时,将转换开关K1-1置于4端,这时一次绕组的T1和T2包开路,一次电流通过T3-T8包、K1-1形成回路,在二次绕组感应出120安培的工作电流。使用第四档工作电流时,转换开关K1-1置于1端,K1-2置于5端,K1-3置于13端,K1-4置于15端,这时一次绕组的T1-T8包开路,分置绕组的T9包与一次绕组的T4-T8包串联相接,一次电流通过一次绕组的T4-T8包、K1-2、K1-4、T9包、K1-3、K1-1形成回路,在二次绕组感应出150安培工作电流。使用第五档工作电流时转换开关K1-1置于1端、K1-2置于6端、K1-3置于14端,K1-4置于16端,这时一次绕组的T1-T4包开路,分置绕组的T10包与一次绕组的T5-T8包串联相接,一次电流通过一次绕组的T5-T8包、K1-2、K1-4、T10包、K1-3、K1-1形成回路,在二次绕组感应出180安培的工作电流。在使用第六一八档工作电流时按照使用第四、第五档工作电流的过程分别将分置绕组的T21-T23包与一次绕组的T6-T8包对应串联相接,在二次绕组分别感应出第六档工作电流210安培,第七档工作电流240安培、第八档工作电流270安培。这样即形成具有8档工作电流的分置抽头式电焊机,从而实现了本技术的任务。综上所述,本技术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对变压器的输出端采用抽头调节式,用改变变压器输入端绕组的圈数实现改变输出工作电流的目的,这种方式由于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的圈数是固定不变的,当电源电压和工作电流选择档位确定之后,其输出的工作电流就是定值,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工作电流不稳定的缺点。2、由于采用了抽头电流调节的方式,所以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的动铁芯,从而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和加工工艺水平,且噪声和失效率也大大降低。3、为了提高变压器的效率、减少能耗,本技术在变压器的输出端设置了分置绕组,且使分置绕组与二次绕组同处于变压器的一个横截面上,从而提高了变压器的耦合系数,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减少了能耗。4、为操作方便,本技术采取转换开关转换的方式分档转换变压器的输出工作电流的大小和分置绕组与一次绕组的串接,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操作不便的缺点。5、本技术的空截电流得到较大降低,其节电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降低80%以上,和同容量的现有电焊机相比,整机重量也减少近一倍。6、本技术描述了由8个绕组组成的一次绕组,由5个绕组组成的分置绕组,从而组成了具有8档工作电流的分置抽头式节能电焊机,依据上述原理可根据不同工作的需要,设置不同组数的一次绕组和分置绕组,以构成不同档次的各种型号的分置抽头式节能电焊机。权利要求1.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要由变压器B、转换开关K↓〔1〕所组成的一种分置抽头式节能电焊机,其特征在于变压器B包含由8个绕组组成的一次绕组,由5个绕组组成的分置绕组,由2个绕组组成的二次绕组,且分置绕组与二次绕组同绕在变压器B的一个横截面上,分置绕组与一次绕组的串接是通过转换开关K↓〔1〕转换联接而成,一次绕组抽头的换接也是通过转换开关K↓〔1〕转换联接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荣,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中节能电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