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2295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5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压缩机,该制冷压缩机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容纳压缩级(7)并且配置有制冷剂入口(6)以及制冷剂出口(18),所述压缩机构造成使得在使用状况下,制冷剂流循环通过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压缩级、以及所述制冷剂出口。所述压缩机具有油盘(24)以及油再循环机构,所述油再循环机构设置成当所述油盘中的油超过预定油位(34)时将盛装在所述油盘中的油引导到所述制冷剂流中。所述再循环机构包括被容纳在所述密封外壳中的再循环管线(35),所述再循环管线(35)包括:入口端口(36),所述入口端口位于与所述预定油位大致对应的高度处;出口端口(37),所述出口端口暴露在所述制冷剂流中;以及中间部(38),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所述中间部(38)包括在所述预定油位(34)下方延伸的第一部分(38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压缩机以及包括至少一个这种制冷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以公知的方式可以包括 -用于使得制冷剂连续地循环的回路,所述回路包括串联连接的冷凝器、膨胀机、蒸发器和压缩装置,所述压缩装置至少包括并联安装的一个第一压缩机以及一个第二压缩机,每个压缩机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具体容纳设置在该外壳底部中的油盘的低压部、具体容纳压缩级的高压部、暴露在所述低压部中的制冷剂入口、以及暴露在高压部中的制冷剂出Π ; -制冷剂分配装置,所述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连接到蒸发器的分配管;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所述分配管 置于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连通;以及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二旁通管将所述分配管置于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连通; -制冷剂排出装置,所述制冷剂排出装置包括连接到冷凝器的排出管;第一旁通管,所述第一旁通管将所述排出管置于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连通;以及第二旁通管,所述第二旁通管将所述排出管置于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连通。为了确保这种制冷系统的正确操作和良好的可靠性,有必要平衡两个压缩机的油盘中的油位。该油位平衡通过下述操作来有利地实现在冷凝器和压缩装置之间设置油分离装置;使用配置有两个旁通部的油返回管而相对于两个压缩机的油盘设置油分离装置的油出口,所述两个旁通部每个均连接到压缩机之一的油盘;以及在每个旁通部上设置电磁阀,当相应压缩机中的油位下降到低于预定最小值时所述电磁阀设置成打开。由此,当压缩机之一中的油位达到最小值时,制冷系统被设置成促进油朝向压缩机返回,以便确保每个压缩机中令人满意的油位。然而,这种制冷系统具有缺点,尤其在需要存在电磁阀、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机构以及油位传感器方面。这导致复杂且昂贵的制冷系统,例如在电磁阀、用于控制电磁阀的机构或油位传感器失效的情况下,这种制冷系统的可靠性可能是有问题的。文献WO 2009/149726公开了一种制冷压缩机,其包括 -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容纳压缩级并且配置有制冷剂入口以及制冷剂出口,所述压缩机构造成使得在使用状况下,制冷剂流循环通过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压缩级、以及所述制冷剂出口; -油盘,所述油盘被容纳在所述密封外壳的下部;以及 -油再循环机构,所述油再循环机构设置成当所述油盘中的油达到或超过预定油位时将盛装在所述油盘中的油引导到所述制冷剂流中。根据在文献WO 2009/149726中描述的一个实施方式,再循环机构包括旁通管线,该旁通管线包括入口端口,所述入口端口径向地暴露在所述压缩机的外壳中并且位于与所述预定液位大致对应的高度处;出口端口,所述出口端口暴露在所述制冷剂入口中;以及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再循环管线的入口和出口端口。在文献WO 2009/149726中描述的压缩机使得在一些操作状况下,可能使得过量的油在制冷剂流中循环。因此,当制冷系统配置有如文献WO 2009/149726中描述的多个压缩机时,每个压缩机被设计成防止相应油盘中的油位超过预定值,且因此确保其他压缩机中的最小的令人满意的油位。然而,当旁通管线的入口和出口端口之间的压差是小的时或当旁通管线的入口和出口端口的每侧上的制冷剂的速度差是小的时,这种压缩机的旁通管线的结构和布置不能开始抽吸再循环管线中的过量油。因此,在上述操作状况下,压缩机之一中的油位可能显著地超过预定油位,而其他压缩机之一中的油位可能因此下降到低于最小令人满意的油位,这可能导致压缩机的运动部件的较差润滑。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这些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基础上的技术问题包括提供一种具有简单、成本有效且可靠的结构的制冷剂压缩机。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压缩机,所述制冷压缩机包括 -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容纳压缩级并且配置有制冷剂入口以及制冷剂出口,所述压缩机构造成使得在使用状况下,制冷剂流循环通过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压缩级、以及所述制冷剂出口; -油盘,所述油盘被容纳在所述密封外壳的下部; -油再循环机构,所述油再循环机构设置成当所述油盘中的油达到或超过预定油位时将盛装在所述油盘中的油引导到所述制冷剂流中,所述再循环机构包括被容纳在所述密封外壳中的再循环管线,所述再循环管线包括入口端口,所述入口端口暴露在所述密封外壳中并且位于与所述预定油位大致对应的高度处;出口端口,所述出口端口暴露在所述制冷剂流中;以及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再循环管线的所述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 ;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包括在所述预定油位下方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使得当所述油盘中的油超过所述预定油位时,过量的油进入所述再循环管线的所述入口端口并且由于重力掉落到所述第一部分中。当油盘中的油低于预定油位时,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再循环管线内部循环。当油盘中的油超过预定油位时,过量的油进入所述再循环管线的所述入口端口,并且通过重力掉落到所述第一部分中,并且至少部分地堵塞制冷剂的通道部分。这导致在再循环管线内的制冷剂的增加流速,且因此将过量的油驱动到出口端口。接下来,过量的油被驱入到制冷剂流中并且通过该制冷剂出口离开压缩机。由此,再循环管线的中间部的低于预定油位的第一部分的布置确保容易且快速地启动过量的油的抽吸,而与压缩机的操作状况无关。因此,旁通管线的构造使得可能确保借助制冷剂流将过量的油朝向制冷剂出口排出,而与压缩机的操作状况无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因而使得利用无源装置(S卩,不具有泵、电子控制机构、阀或类似构件)而可能使过量的油可靠地循环。这得到简单、便宜且可靠的压缩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间部的第一部分在所述入口端口下方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间部的所述第一部分是管状的。所述中间部的在所述预定油位下方延伸的所述第一部分有利地是弯曲的,并且优选地是大致U形。因此,再循环管线采用虹吸管的形状。优选地,所述再循环管线的所述入口端口大致向上取向,即在所述再循环管线的入口部段处的法线向上取向。例如,入口端口(更具体地,再循环管线的入口部段处的法线)大致垂直于水平线取向,或者与竖直线形成小于45°的角度。这些布置确保压缩机中的油位被更好地控制,这还改善压缩机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入口端口设置在第一部分的自由端处。有利地,所述出口端口在位于制冷剂入口下游且压缩级上游的位置处暴露在制冷剂流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出口端口位于与所述入口端口相比更高的高度处。有利地,所述中间部包括大致直线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出口端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间部的所述第二部分是管状的。优选地,所述再 循环管线设置成使得在使用状况下,在出口端口处的压力小于在入口端口处的压力。优选地,所述密封外壳包括抽吸容积和压缩容积,所述抽吸容积和压缩容积分别设置在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的主体的相应一侧上,所述抽吸容积包括所述油盘并且所述压缩容积包括所述压缩级,所述制冷剂入口暴露在所述抽吸容积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征,所述压缩机包括配置有定子和转子的电动马达;以及中间壳体,所述中间壳体围绕所述定子以便一方面与所述密封外壳界定环形外部容积以及另一方面界定内部容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转子被紧固到呈曲轴形式的驱动轴上,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设置成驱动所述压缩级的运动部件。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压缩机,所述制冷压缩机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容纳压缩级(7)并且配置有制冷剂入口(6)以及制冷剂出口(18),所述压缩机构造成使得在使用状况下,制冷剂流循环通过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压缩级、以及所述制冷剂出口;??油盘(24),所述油盘被容纳在所述密封外壳的下部;??油再循环机构,所述油再循环机构设置成当所述油盘中的油达到或超过预定油位(34)时将盛装在所述油盘(24)中的油引导到所述制冷剂流中,所述再循环机构(35)包括被容纳在所述密封外壳中的再循环管线(35),所述再循环管线(35)包括:入口端口(36),所述入口端口暴露在所述密封外壳中并且位于与所述预定油位大致对应的高度处;出口端口(37),所述出口端口暴露在所述制冷剂流中;以及中间部(38),所述中间部将所述再循环管线的所述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38)包括在所述预定油位(34)下方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38a),使得当所述油盘中的油超过所述预定油位(34)时,过量的油进入所述再循环管线(35)的所述入口端口(36)并且由于重力掉落到所述第一部分(38a)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0 FR 11594761.一种制冷压缩机,所述制冷压缩机包括 -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容纳压缩级(7)并且配置有制冷剂入口(6)以及制冷剂出口( 18),所述压缩机构造成使得在使用状况下,制冷剂流循环通过所述制冷剂入口、所述压缩级、以及所述制冷剂出口 ; -油盘(24),所述油盘被容纳在所述密封外壳的下部; -油再循环机构,所述油再循环机构设置成当所述油盘中的油达到或超过预定油位(34)时将盛装在所述油盘(24)中的油引导到所述制冷剂流中,所述再循环机构(35)包括被容纳在所述密封外壳中的再循环管线(35),所述再循环管线(35)包括入口端口(36),所述入口端口暴露在所述密封外壳中并且位于与所述预定油位大致对应的高度处;出口端口(37),所述出口端口暴露在所述制冷剂流中;以及中间部(38),所述中间部将所述再循环管线的所述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相连;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38)包括在所述预定油位(34)下方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38a),使得当所述油盘中的油超过所述预定油位(34)时,过量的油进入所述再循环管线(35)的所述入口端口(36)并且由于重力掉落到所述第一部分(38a)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中间部(38)的在所述预定油位下方延伸的所述第一部分(38a)是大致U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再循环管线(35)的所述入口端口(36)取向大致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中间部(38)包括大致直线的第二部分(38b),所述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38a)和所述出口端口(37)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再循环管线(35)设置成使得在使用状况下,在所述出口端口(37)处的压力低于在所述入口端口(36)处的压力。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密封外壳包括抽吸容积和压缩容积,所述抽吸容积和压缩容积分别设置在被容纳在所述外壳中的主体(5)的相应一侧上,所述抽吸容积包括所述油盘(24)并且所述压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博纳富瓦P迪加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商用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