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铸焊机前段辅助生产装置及方法,包括:机架、输入机构、整理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沾液机构、吸液机构、烘干机构、输出机构以及传递机构,其中,所述机架上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输入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沾液机构、吸液机构、烘干机构和输出机构,所述整理机构位于输入机构正上方,所述传递机构沿着输送线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所有工位的正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蓄电池铸焊前,整理工序、翻转工序、切刷极耳工序、沾液工序、吸液工序以及烘干工序的自动化,代替了铸焊前段传统的复杂作业方式,节约了人力资源,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与蓄电池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制造
,具体是一种。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是一类安全性高、性能稳定且成本低廉的可再生能源产品,随着世界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市场需求量随之大幅增长,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极群半入盒工序和铸焊工序之间还有几道工序电池盒中极群极耳的整理和压紧、切刷极耳、沾铸焊剂、烘干等,目前这些工作有的完全由人工完成,有的由半自动化设备分别完成,不仅加工效率不高,而且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铸焊机前段辅助生产装置,包括机架、输入机构、整理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沾液机构、吸液机构、烘干机构、输出机构以及传递机构,其中,所述机架上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输入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沾液机构、吸液机构、烘干机构和输出机构,所述整理机构位于输入机构正上方,所述传递机构沿着输送线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所有工位的正上方。优选地,所述输入机构、切刷极耳机构和输出机构位于机架下方,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机架上方,所述机架上依次设有分别供输入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输出机构穿过的通道。优选地,所述整理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且竖直运动的第一气缸,连接于第一气缸且垂直运动的第二气缸,连接在第二气缸下端的下压模板,安装在第二气缸两侧且相向水平运动的两个第三气缸,连接在第三气缸前端的极耳移动板,所述下压模板交叉于两个极耳移动板的缝隙中且可以自由上下运动。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置于电池盒左侧的左翻转部件,对称安装在电池盒右侧的右翻转部件,支撑电池盒的升降部件,其中-左翻转部件包括第四气缸、旋转气缸、第一翻转轴、翻转板、第二翻转轴、夹具以及轴承座,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与旋转气缸尾部联接,旋转气缸的活塞与第一翻转轴通过键联接固定在轴承座内,翻转板通过螺纹连接将第一翻转轴前端与第二翻转轴一端联接在一起,第二翻转轴另一端与夹具联接,轴承座通过滑块与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导轨连接;-右翻转部件包括第四气缸、第一翻转轴、翻转板、第二翻转轴、夹具以及轴承座,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与第一翻转轴通过键联接固定在轴承座内,翻转板通过螺纹连接将第一翻转轴前端与第二翻转轴一端联接在一起,第二翻转轴另一端与夹具联接,轴承座通过滑块与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导轨连接;-升降部件包括第五气缸、直线轴承、升降台、导向轴,所述第五气缸与直线轴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机架上,升降台的台板通过螺纹连接与第五气缸的活塞以及若干导向轴连接,所述若干导向轴在直线轴承内滑动。所述导向轴为四个,并呈矩形分布。优选地,所述切刷极耳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平行的第二导轨、与第二导轨平行且安装在机架上的第六气缸、受第六气缸驱动且通过滑块连接在第二导轨上的滑动板,安装在滑动板上的电机,同时受电机驱动且并列安装在滑动板上的切耳辊和刷耳辊。优选地,所述沾液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沾液盒,所述沾液盒设置有挡液槽和出液槽,所述挡液槽的容积小于出液槽的容积,且挡液槽置于出液槽内并在出液槽上下留有空隙,所述出液槽侧壁和底部分别设有输液通道,且侧壁上的输液通道安装位置高于挡液槽侧壁。优选地,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加热棒,以及安装在加热棒两侧的风扇。优选地,所述传递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两个平行的第三导轨、在第三导轨上滑动的三个机械手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且驱动前面两个机械手机构的第七气缸、驱动第二个机械手上机构的第八气缸、第三个机械手机构固定安装在同步带上受伺服电机驱动。一种自动铸焊机前段辅助生产装置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整理工序,由气缸动力机构配合整理机构中的下压模板来实现半入盒极群极耳竖直方向高度的整齐一致,并通过两个动力相向的第三气缸来推动两块极耳移动板,将极耳夹成具有一定角度向内侧倾斜的形状;步骤二,翻转工序,由旋转气缸、直线气缸及升降机构配合实现电池盒翻转;步骤三,切刷极耳工序,由气缸动力机构带动切刷极耳机构中的切耳辊和刷耳辊,实现极耳的切齐和磨平;步骤四,沾液工序,由沾液盒实现助焊剂的等计量定时输出;步骤五,吸液工序,由石棉吸水纸将多余的助焊剂吸走;步骤六,烘干工序,由对流的风扇和中间加热棒配合产生热风对助焊剂进行烘干。所述整理工序和翻转工序的工位之间通过输入机构传递电池盒;所述翻转工序、切刷极耳工序、沾液工序、吸液工序和烘干工序之间通过传递机构传递电池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通过新型技术和现有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整理半入盒极群、切刷极耳、沾助焊剂、烘干等工序的自动化,代替了铸焊前段传统的复杂作业方式,符合现代工厂先进的作业方法,并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本专利技术实现极板极群的整理,切刷极耳,沾铸焊剂,烘干工序的自动化生产,使人力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且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正视图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切刷极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机架,2’为输入机构,3’为整理机构,4’为翻转机构,5’为切刷极耳机构,6’为沾液机构,7’为吸液机构,8’为烘干机构,9’为输出机构,10’为传递机构,11’为左翻转部件,12’为右翻转部件,13’为升降部件,I为第一气缸,2为第二气缸,3为下压模板,4为第三气缸,5为极耳移动板,6为第四气缸,7为旋转气缸,8为轴承座,9为第一翻转轴,10为翻转板,11为第二翻转轴,12为夹具,13为升降台板,14为导向轴,15为第五气缸,16为电池盒,17为第一导轨,18为第二导轨,19为第六气缸,20为滑动板,21为电机,22为切耳辊,23为刷耳辊,24为挡液槽,25为出液槽,26为输液通道,27为加热棒,28为风扇,29为第三导轨,30为机械手机构,31为第七气缸,32为第八气缸,33为伺服电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机架1’,输入机构2’,整理机构3’,翻转机构4’,切刷极耳机构5’,沾液机构6’,吸液机构7’,烘干机构8’,输出机构9’,传递机构10’。其中,机架上I’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输入机构2’、翻转机构4’、切刷极耳机构5’、沾液机构6’、吸液机构7’、烘干机构8’和输出机构9’,安装在机架I’上的整理机构3’位于输入机构2’正上方,传递机构10’沿着输送线安装在机架I’上且位于所有工位的正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机架I’上依次设有供输入机构2’、翻转机构4’、切刷极耳机构5’、输出机构9’穿过的各个通道,其中,输入机构2’、切刷极耳机构5’和输出机构9’的通道位于机架I’下方,翻转机构4’的通道位于机架I’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整理机构3’,包括设于机架I’上且竖直运动的第一气缸1,连接于第一气缸I且垂直运动的第二气缸2,连接在第二气缸2下端的下压模板3,安装在第二气缸2两侧且相向水平运动的两个第三气缸4,连接在第三气缸4前端的极耳移动板5,所述下压模板3交叉于两个极耳移动板5的缝隙中且可以自由上下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铸焊机前段辅助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入机构、整理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沾液机构、吸液机构、烘干机构、输出机构以及传递机构,其中,所述机架上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输入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沾液机构、吸液机构、烘干机构和输出机构,所述整理机构位于输入机构正上方,所述传递机构沿着输送线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所有工位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铸焊机前段辅助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输入机构、整理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沾液机构、吸液机构、烘干机构、输出机构以及传递机构,其中,所述机架上由左至右依次设有输入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沾液机构、吸液机构、烘干机构和输出机构,所述整理机构位于输入机构正上方,所述传递机构沿着输送线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所有工位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铸焊机前段辅助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切刷极耳机构和输出机构位于机架下方,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机架上方,所述机架上依次设有分别供输入机构、翻转机构、切刷极耳机构、输出机构穿过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铸焊机前段辅助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上且竖直运动的第一气缸,连接于第一气缸且垂直运动的第二气缸,连接在第二气缸下端的下压模板,安装在第二气缸两侧且相向水平运动的两个第三气缸,连接在第三气缸前端的极耳移动板,所述下压模板交叉于两个极耳移动板的缝隙中且可以自由上下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铸焊机前段辅助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置于电池盒左侧的左翻转部件,对称安装在电池盒右侧的右翻转部件,支撑电池盒的升降部件,其中 -左翻转部件包括第四气缸、旋转气缸、第一翻转轴、翻转板、第二翻转轴、夹具以及轴承座,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与旋转气缸尾部联接,旋转气缸的活塞与第一翻转轴通过键联接固定在轴承座内,翻转板通过螺纹连接将第一翻转轴前端与第二翻转轴一端联接在一起,第二翻转轴另一端与夹具联接,轴承座通过滑块与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导轨连接; -右翻转部件包括第四气缸、第一翻转轴、翻转板、第二翻转轴、夹具以及轴承座,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与第一翻转轴通过键联接固定在轴承座内,翻转板通过螺纹连接将第一翻转轴前端与第二翻转轴一端联接在一起,第二翻转轴另一端与夹具联接,轴承座通过滑块与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导轨连接; -升降部件包括第五气缸、直线轴承、升降台、导向轴,所述第五气缸与直线轴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机架上,升降台的台板通过螺纹连接与第五气缸的活塞以及若干导向轴连接,所述若干导向轴在直线轴承内滑动; 所述导向轴为四个,并呈矩形分布。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晖,黄友义,崔佳俊,焦熙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素朴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