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弧状板斗式提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134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提升装置,具体为一种带弧状板斗式提升机。解决了目前斗式提升机需要定时对底座进行清理、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一种带弧状板斗式提升机,包括内部中空的柱体,柱体内部设有顶轮与底轮,顶轮与底轮之间连接有其上设有若干个畚斗的皮带;柱体内位于柱体底部的上方与底轮的下方之间设有弧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清理滑板上方以及底轮之间设置有弧状板,使得底轮与清理滑板之间的间隙减小,使得物料不易被留下,减少了停机清理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料提升装置,具体为一种带弧状板斗式提升机
技术介绍
在饲料的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用到斗式提升机来将物料由低处提升至高处。现有的斗式提升机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内部中空的柱体10,柱体10内部设有顶轮8和底轮2,顶轮8和底轮2之间连接有皮带7,皮带7上固定有若干个畚斗4 ;柱体10上部设有出料口 9,柱体10的中下部设有一个正向进料口 I和一个逆向进料口 5,柱体的侧壁与底部之间倾斜设有可活动的清理滑板3。工作时,顶轮在外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底轮转动;物料一般由正向进料口进入柱体内部,进入柱体内部的物料落入随皮带运动的畚斗中,并向上移动,在顶轮处翻转后由出料口抛出。部分物料会落在柱体的底部,畚斗在转动到相应位置时也会将物料S走。但现有的斗式提升机由于底轮与清理滑板的间距较大,且畚斗与清理滑板之间存在死角,导致物料会部分残留在清理滑板与柱体底部,需要定时打开柱体底部进行清理,这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目前斗式提升机需要定时对底部进行清理、工作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弧状板斗式提升机。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弧状板斗式提升机,包括内部中空的柱体,柱体内部设有顶轮与底轮,顶轮与底轮之间连接有其上设有若干个畚斗的皮带;柱体内位于柱体底部的上方与底轮的下方之间设有弧状板。在柱体内部加设有位于柱体底部与底轮之间的弧状板,由于呈弧形,整个弧状板不存在死角,以使畚斗能最大限度的盛走落入弧状板上的物料;弧状板的两端固定在柱体的内壁上。进一步的,弧状板的弧度与绕底轮转动的畚斗所划出的轨迹相一致。弧状板的弧度与底轮及绕底轮转动的畚斗所划出的轨迹(曲线或)相一致(配合),畚斗在转动过程中能够紧贴着弧状板,这样的设置可最大限度的在运行中清除落入弧状板上的物料。本专利技术在清理滑板上方以及底轮之间设置有弧状板,使得物料不易被留下,减少了停机清理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目前常用的斗式提升机结构示意图。1-顺向进料口,2-底轮,3-清理滑板,4-畚斗,5-逆向进料口,6-弧状板,7_皮带,8-顶轮,9-出料口,10-柱体。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带弧状板斗式提升机,包括内部中空的柱体10,柱体10内部设有顶轮8与底轮2,顶轮8与底轮2之间连接有其上设有若干个畚斗4的皮带7 ;柱体10内位于柱体底部的上方与底轮2的下方之间设有弧状板6。所述弧状板6的弧度与绕底轮转动的畚斗4所划出的轨迹相一致。所述弧状板6最低处与畚斗4的间距为O. 5^2cm (可选择O. 5 cm、1. Ocm、1. 5 cm、2. O cm)。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设置弧状板6最低处与畚斗4的间距为O. 5 2cm(可选择O. 5 cm、1. O cm、1. 5 cm、2. O cm)时,弧状板6上只留有薄薄的一层物料,而且几乎不会影响整个提升机的正常运行。如果一旦遇到弧状板6上物料较多的情况时,可以打开柱体底部,对弧状板6进行清理。弧状板6可活动的设置在柱体10的内壁上,以方便安装及清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弧状板斗式提升机,包括内部中空的柱体(10),柱体(10)内部设有顶轮(8)与底轮(2),顶轮(8)与底轮(2)之间连接有其上设有若干个畚斗(4)的皮带(7);其特征在于,柱体(10)内位于柱体底部的上方与底轮(2)的下方之间设有弧状板(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弧状板斗式提升机,包括内部中空的柱体(10),柱体(10)内部设有顶轮(8) 与底轮(2),顶轮(8)与底轮(2)之间连接有其上设有若干个畚斗(4)的皮带(7);其特征在于,柱体(10)内位于柱体底部的上方与底轮(2)的下方之间设有弧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汇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