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降膜蒸发器,第一导流管中设有加热器,第一导流管与第一换热管之间的间隔成为气液分离室,第一真空泵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室连通,第一上管箱位于第一换热管的进料端口附近并位于第一导流管的上方,第二换热管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导流管位于第二换热管中,第二导流管为呈螺旋状的导流管,第二导流管中设有第二加热器,第二导流管与第二换热管之间的间隔成为分离室,第二真空泵与分离室连通,第二上管箱位于第二换热管的进料端口附近,第二导流管的上端与第二上管箱的底部连接,第二上管箱通过料液输送管与第一出料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两个降膜蒸发器对料液的处理,使料液具有较好的浓度和黏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降膜蒸发器,特别是ー种组合式降膜蒸发器。
技术介绍
将料液自降膜蒸发器加热室上管箱加入,经液体分布及成膜装置,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内,在重力诱导及气流作用下,成均匀膜状自上而下流动。流动过程中,被换热管加热介质产生的热量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器的分离室,汽液经充分分离,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单效操作)或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作为加热介质,从而实现多效操作,液相则由分尚室排出。为了使料液原到较好的浓度和黏度,需要将其经降膜蒸发器进行处理,尽可能地将料液中所含的气泡脱尽。现有的直管式降膜蒸发器对料液进行处理时,由于第一换热管内的第一导流管内不具备加热作用,因此料液的受热不均匀,致使其内所含的气泡无法完全地被脱尽,仍然影响其浓度和黏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组合式降膜蒸发器,本技术经过两个降膜蒸发器对料液的处理,使料液具有较好的浓度和黏度。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组合式降膜蒸发器,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一导流管、第一真空泵以及第一上管箱,第一换热管的管壁上设有加热体,第一换热管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ロ,第一导流管位于第一换热管中,第一导流管中 设有加热器,第一导流管与第一换热管之间的间隔成为气液分离室,第一真空泵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室连通,第一上管箱位于第一换热管的进料端ロ附近并位于第一导流管的上方,还包括第二换热管、第二导流管、第二真空泵以及第ニ上管箱,第二换热管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ロ,第二导流管位于第二换热管中,第二导流管为呈螺旋状的导流管,第二导流管中设有第二加热器,第二导流管与第二换热管之间的间隔成为分离室,第二真空泵与分离室连通,第二上管箱位于第二换热管的进料端ロ附近,第二导流管的上端与第二上管箱的底部连接,第二上管箱通过料液输送管与第一出料ロ连通。进ー步地,所述第二换热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二加热体。进ー步地,所述第二加热体为螺旋布置在第二换热管上的螺旋弹簧。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由第一换热管、第一导流管、第一真空泵以及第一上管箱组成的第一个降膜蒸发器,以及由第二换热管、第二导流管、第二真空泵以及第ニ上管箱组成的第二个降膜蒸发器,料液经第一个降膜蒸发器处理后,输出到第二个降膜蒸发器的第二上管箱,从第二上管箱中溢出的料液沿着螺旋状的第二导流管的管壁面流动,料液在沿着第二导流管流动的过程中,不但延长了其流动的路径,而且由于第二导流管的螺旋状作用,使得料液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直管式导流管管壁面上的阻力,因此,料液的流动速度得以降低,经过充分加热和第二真空泵的抽吸作用,将料液散发出来的气体排出到第二降膜蒸发器的外部,因此,经过两个降膜蒸发器作用的料液提高了浓度和黏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组合式降膜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为第一换热管,2为第一导流管,3为第一真空泵,4为第一上管箱,5为加 热体,6为第一出料口,7为气液分离室,8为螺旋弹簧;11为第二换热管,12为第二导流管,13为第二真空泵,14为第二上管箱,15为第二 加热体,16为第二出料口,17为分离室,18为第二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的组合式降膜蒸发器,包括第一换热管1、第一导流管2、第 一真空泵3以及第一上管箱4。第一换热管I的管壁上设有加热体5,该加热体5发出的热 量通过第一换热管I的管壁进行散发,使第一换热管I内部形成一个具有热量的氛围。第 一换热管I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 6,该出料口用于将经过加热的料液输出。第一导流管2 位于第一换热管I中,第一导流管2通过支架固定在第一换热管I中,且位于第一换热管的 中部。第一导流管2与第一换热管I之间的间隔成为气液分尚室7,料液在加热过程中,其 内部所含的气泡或水蒸发出来,形成气体散布在该气液分离室7中。第一真空泵3通过管 道与气液分离室连通,通过第一真空泵3将散布在气液分离室7中的气体进行抽吸,使得气 液分离室7中临界于真空状态。第一导流管2内设有加热介质或者加热器。加热介质为水 蒸气。加热器为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呈螺旋状地布置在第一导流管的内壁面上,本实施例 中优选为螺旋弹簧8。第一上管箱4位于第一换热管I的进料端口附近并位于第一导流管 的上方,第一上管箱4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的箱体,将料液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第一 上管箱4中后,这些料液随着体积的增加而从第一上管箱4的端口溢出,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着第一上管箱4的管壁面流动,然后流动到第一导流管的管壁上。参照图1,本技术的组合式降膜蒸发器,还包括第二换热管11、第二导流管 12、第二真空泵13以及第二上管箱14。第二换热管11的管壁上设有第二加热体15,该第 二加热体15发出的热量通过第二换热管11的管壁进行散发,使第二换热管11内部形成一 个具有热量的氛围。第二换热管11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 16,该出料口用于将经过加热的 料液输出。第二导流管12位于第二换热管11中,第二导流管12通过支架固定在第二换热 管11中,且位于第二换热管的中部。第二导流管12与第二换热管11之间的间隔成为分离 室17,料液在加热过程中,其内部所含的气泡或水蒸发出来,形成气体散布在该分离室17 中。第二真空泵13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室连通,通过第二真空泵13将散布在分离室17中 的气体进行抽吸,使得分离室17中临界于真空状态。第二导流管12为呈螺旋状的第二导 流管。料液在沿着第二导流管流动的过程中,不但延长了其流动的路径,而且由于第二导流 管的螺旋状作用,使得料液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直管式第二导流管管壁面上的阻 力,因此,料液的流动速度得以降低,经过充分加热和第二真空泵的抽吸作用,将料液散发 出来的气体排出到降膜蒸发器的外部,以利于提高浓度和黏度。第二导流管12内设有第二加热器18,第二加热器为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呈螺旋状地布置在第二导流管的内壁面上。第二上管箱14位于第二换热管11的进料端口附近并位于第二导流管的上方,第二导流管的上端与第二上管箱的底部连接,第二上管箱通过料液输送管与第一出料口 6连通,第二上管箱14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具有开口的箱体,第一出料口 6输出的料液源源不断地输入到第二上管箱14中后,这些料液随着体积的增加而从第二上管箱14的端口溢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二上管箱14的管壁面流动,然后流到动第二导流管的管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降膜蒸发器,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一导流管、第一真空泵以及第一上管箱,第一换热管的管壁上设有加热体,第一换热管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一导流管位于第一换热管中,第一导流管中设有加热器,第一导流管与第一换热管之间的间隔成为气液分离室,第一真空泵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室连通,第一上管箱位于第一换热管的进料端口附近并位于第一导流管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管、第二导流管、第二真空泵以及第二上管箱,第二换热管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导流管位于第二换热管中,第二导流管为呈螺旋状的导流管,第二导流管中设有第二加热器,第二导流管与第二换热管之间的间隔成为分离室,第二真空泵与分离室连通,第二上管箱位于第二换热管的进料端口附近,第二导流管的上端与第二上管箱的底部连接,第二上管箱通过料液输送管与第一出料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降膜蒸发器,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一导流管、第一真空泵以及第一上管箱,第一换热管的管壁上设有加热体,第一换热管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一导流管位于第一换热管中,第一导流管中设有加热器,第一导流管与第一换热管之间的间隔成为气液分离室,第一真空泵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室连通,第一上管箱位于第一换热管的进料端口附近并位于第一导流管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管、第二导流管、第二真空泵以及第二上管箱,第二换热管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导流管位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兴东,陈耀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中亚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