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末端软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末端软管包括聚氨酯管体和设置在聚氨酯管体端部的金属接头,金属接头包括内套和外套,外套固定在内套的外周,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环形空腔,聚氨酯管体浇注成型并嵌在内套与外套之间的环形空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聚氨酯管体的耐磨性高、强度高,可以显著地提高末端软管的使用寿命,减轻了末端软管的自重,并且,聚氨酯管体与金属接头一体浇注成型,其结构稳定可靠性高,提高了混凝土作业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应用该末端软管的泵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末端软管,末端软管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该末端软管的泵车。
技术介绍
用于输送流体介质的工程机械,例如混凝土泵车,包括多节依次铰接相连的臂架系统,在臂架系统上布置输送管,用于将混凝土输送至预定的施工地点。为了方便地控制输送管的出口位置,通常在输送管的末端设置有末端软管,末端软管的浇注口与输送管的末端连通,出料口用于将混凝土排出。在混凝土连续浇注作业时,可以由操作人员拖动末端软管,在适当的施工范围内控制末端软管的出料口达到预定的浇注位置,从而提高混凝土布料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当前,末端软管的管体采用橡胶制成,为了增加橡胶的强度,在橡胶管体中内衬钢丝网进行加强,并且,橡胶管体和金属接头采用扣压方式进行连接。由于橡胶的耐磨性能一般,在输送混凝土时,橡胶管体较容易被混凝土磨损而失效,末端软管的使用寿命较短;在橡胶管体中内衬钢丝网,在提高橡胶管体强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末端软管的重量;当末端软管的内层橡胶磨损之后,钢丝网容易翻起,钢丝网堵塞混凝土中砂石,从而造成爆管事故;另外,金属接头和橡胶管体采用扣压方式进行连接,在混凝土的剧烈冲击下,连接接头位置很容易脱落,容易将橡胶管体冲出,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末端软管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末端软管的使用寿命,减轻末端软管的重量,防止爆管现象和脱落现象从而提高末端软管的结构可靠性和作业安全性,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继续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末端软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末端软管的使用寿命长,重量轻,结构可靠性和作业安全性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应用该末端软管的泵车。—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末端软管,包括聚氨酯管体和设置在聚氨酯管体端部的金属接头,金属接头包括内套和外套,外套固定在内套的外周,内套与外套之间形成环形空腔,聚氨酯管体浇注成型并嵌在内套与外套之间的环形空腔中。进一步地,外套包括档环和锥套,档环位于外套的端部,外套通过档环固定在内套的中部,锥套的大头端比小头端更加靠近档环。进一步地,档环和锥套的大头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圆套,在锥套的小头端连接有第二圆套。进一步地,内套与锥套相对应的管段的外径从锥套的大头端向小头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内套上设有周向的第一切槽,聚氨酯管体嵌在第一切槽中,和/或,夕卜套上设有周向的第二切槽,聚氨酯管体嵌在第二切槽中。进一步地,沿内套的轴向设有一道或多道第一切槽,并且第一切槽在内套的周向分段布置;沿外套的轴向设有一道或多道第二切槽,并且第二切槽在外套的周向分段布置。进一步地,外套的第一圆套的内壁设有凸环,凸环嵌在聚氨酯管体中。进一步地,第二切槽设在凸环上。本专利技术中,末端软管包括聚氨酯管体和设置在聚氨酯管体端部的金属接头,聚氨酯管体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聚氨酯材料具有高耐磨性和高强度,因此,聚氨酯管体的耐磨性高、强度高,具有高耐磨性的聚氨酯管体耐混凝土磨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橡胶管体,可以显著地提高末端软管的使用寿命,并且,高强度的聚氨酯管体可以满足混凝土输送的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橡胶管体中内衬钢丝网加强结构,聚氨酯管体无需进行强化处理,简化了结构,减轻了末端软管的自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可能出现的爆管事故。聚氨酯管体浇注成型并嵌在内套与外套之间的环形空腔中,将聚氨酯管体与金属接头一体浇注成型,两者之间形成严密可靠的配合结构,其结合力很强,在聚氨酯管体的自重以及混凝土的剧烈冲击力作用下,可以保持聚氨酯管体与金属接头之间的结构稳定可靠性,聚氨酯管体难以从金属接头处脱落,提高了混凝土作业安全性。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上述末端软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外套固定在内套的外周形成金属接头;将至少两个横截面为弧形的模片组成外模管,将外模管套装在两个金属接头的外套上;将两个堵头安装在两个金属接头的内套中,并在其中一个堵头上设有浇注口;通过浇注口注入适量的液态聚氨酯,采用离心浇注方式,液态聚氨酯在离心力作用下填充在内套与外套之间的环形空腔中并均匀分布在外模管的内壁;待液态聚氨酯凝固后形成聚氨酯管体,脱去外模管后得到所述末端软管。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上述末端软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外套固定在内套的外周形成金属接头;将内模芯插装在两个金属接头的内套中,采用至少两个横截面为弧形的模片组成外模管,将外模管套装在两个金属接头的外套上; 在外套上设有浇注口,通过浇注口注入适量的液态聚氨酯,液态聚氨酯填充在内套与外套之间的环形空腔中并填充在外模管与内模芯之间的成型空间中;待液态聚氨酯凝固后形成聚氨酯管体,脱去外模管和内模芯后得到所述末端软管。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上述两种末端软管的制备方法,聚氨酯管体与金属接头一体浇注成型,聚氨酯管体浇注成型并嵌在金属接头中,可以保持聚氨酯管体与金属接头之间的结构稳定可靠性,其工艺简单,实用性强。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泵车,包括臂架系统以及安装在臂架系统上的输送管,还包括上述末端软管,末端软管的金属接头安装在输送管的末端。本专利技术中,根据上述末端软管的技术效果,应用该末端软管的泵车也同样具有上述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末端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外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实施例中末端软管的制备方法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实施例中末端软管的制备方法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套;10、第一切槽;2、外套;21、档环;22、第一圆套;23、锥套;24、第二圆套;201、第二切槽;202、凸环;3、聚氨酯管体;4、外模管;5、堵头;6、内模芯。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末端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外套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末端软管,包括聚氨酯管体3和设置在聚氨酯管体3端部的金属接头,其中,金属接头包括内套I和外套2,外套2套设在内套I的外周,并且内套I和外套2固定连接,在内套I与外套2之间形成环形空腔,聚氨酯管体3浇注成型并嵌在内套I与外套2之间的环形空腔中。本例中,聚氨酯管体3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并且聚氨酯管体3浇注成型并嵌在内套I与外套2之间的环形空腔中。由于聚氨酯材料具有高耐磨性和高强度,因此,聚氨酯管体3的耐磨性高、强度高,具有高耐磨性的聚氨酯管体3耐混凝土磨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橡胶管体,可以显著地提高末端软管的使用寿命,并且,高强度的聚氨酯管体3可以满足混凝土输送的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橡胶管体中内衬钢丝网加强结构,聚氨酯管体3无需进行强化处理,简化了结构,减轻了末端软管的自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可能出现的爆管事故。聚氨酯管体3浇注成型并嵌在内套I与外套2之间的环形空腔中,将聚氨酯管体3与金属接头一体浇注成型,两者之间形成严密可靠的配合结构,其结合力很强,在聚氨酯管体3的自重以及混凝土的剧烈冲击力作用下,可以保持聚氨酯管体3与金属接头之间的结构稳定可靠性,聚氨酯管体3难以从金属接头处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末端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管体(3)和设置在聚氨酯管体(3)端部的金属接头,金属接头包括内套(1)和外套(2),外套(2)固定在内套(1)的外周,内套(1)与外套(2)之间形成环形空腔,聚氨酯管体(3)浇注成型并嵌在内套(1)与外套(2)之间的环形空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末端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聚氨酯管体(3)和设置在聚氨酯管体(3)端部的金属接头,金属接头包括内套(I)和外套(2),外套(2)固定在内套(I)的外周,内套(I)与外套(2)之间形成环形空腔,聚氨酯管体(3)浇注成型并嵌在内套(I)与外套(2)之间的环形空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软管,其特征在于,外套(2)包括档环(21)和锥套(23),档环(21)位于外套(2)的端部,外套(2)通过档环(21)固定在内套(I)的中部,锥套(23)的大头端比小头端更加靠近档环(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末端软管,其特征在于,档环(21)和锥套(23)的大头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圆套(22),在锥套(23)的小头端连接有第二圆套(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末端软管,其特征在干,内套(I)与锥套(23)相对应的管段的外径从锥套(23)的大头端向小头端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末端软管,其特征在干,内套(I)上设有周向的第一切槽(10 ),聚氨酯管体(3 )嵌在第一切槽(10 )中,和/或,外套(2 )上设有周向的第二切槽(201),聚氨酯管体(3)嵌在第二切槽(201)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末端软管,其特征在于,沿内套(I)的轴向设有一道或多道第一切槽(10),并且第一切槽(10)在内套(I)的周向分段布置;沿外套(2)的轴向设有一道或多道第二切槽(201),并且第二切槽(201)在外套(2)的周向分段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末端软管,其特征在于,外套(2)的第一圆套(22)的内壁设有凸环(202),凸环(202)嵌在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师伟,温磊,陈冲,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