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焊用陶质焊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257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堆焊用陶质焊剂,主要适用于焊管冷轧辊的埋弧自动堆焊,它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aCO↓[3]40~45%,CaF↓[2]10~15%,Al↓[2]O↓[3]5~10%,TiO↓[2]15~18%,K↓[2]CO↓[3]1~3%,Ti-Fe2~5%,Mo-Fe1~2%,W-Fe1~3%。本发明专利技术与50CrV焊丝配合所得到堆焊层具有很高的常温硬度和耐磨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材料,主要适用于修复材质为GCr15的焊管冷轧辊的埋弧自动堆焊。轧辊是轧钢生产中贵重且易耗的关键备件,轧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热轧辊的堆焊技术已较成熟,应用较广。但冷轧辊的堆焊修复国内外尚未应用,现在焊管冷轧辊的材质一般为GCr15,由于GCr15含碳量和合金元素较多,堆焊时极易出现开裂等一系列焊接缺陷,焊后也难保证其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等性能要求,所以大多数焊管厂因轧辊工作面磨损超差即报废,或者将超差的轧辊半径车小,利用重新车出的工作面。但车削修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车削减小轧辊外径,使辊与辊之间的速度不匹配,造成扭断传动轴或损坏被轧管表面;车削后轧辊工作面硬度下降,寿命低;而且对磨损量大于2mm或局部磨损严重的轧辊不能采用车削修复。因此,焊管厂对磨损的轧辊一般都作报废处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材质为GCr15冷轧辊堆焊用陶质焊剂DG10,该陶质焊剂与50CrV焊丝匹配进行埋弧自动堆焊,所得堆焊层金属具有很高的常温硬度(HRC57以上)和较高的耐磨性,用该陶质焊剂堆焊修复的GCr15冷轧辊具有质量稳定、表面硬度高等特点。针对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的陶质焊剂DG10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aCO340~45%,CaF210~15%,Al2O35~10%,TiO215~18%,K2W3l~3%,Ti-Fe2~5%,Cr-Fe8~10%,Mo-Fe1~3%,W-Fe1~3%。上述铁合金中元素的含量(重量百分比)如下Ti-Fe中Ti含量为25~30%,Cr-Fe中Cr含量为50~55%,Mo-Fe中Mo含量为30~35%,W-Fe中W含量为32~34%。在该陶质焊剂DG10中加入了钛铁、铬铁、锰铁和钨铁等铁合金,使堆焊层金属中含有一定量的T1,Cr,Mo,W等强化元素,焊后经热处理,使堆焊层金属中析出均匀的弥散分布的碳化钼碳化钨等强化硬质点,提高了其常温硬度和耐磨性。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如下按配方化学成分范围配料,充分混合均匀后,用水玻璃作粘结剂调湿均匀,然后在造粒机上进行造粒烘干包装。采用本专利技术陶质焊剂DG10与50CrV本匹配对被焊冷轧辊进行自动埋弧堆焊,焊后在炉温400℃对被焊冷轧辊进行1小时30分回火处理,并随炉绶冷后,可得到洛氏硬度HRC60~64的堆焊层,再选用材料为YW2,参数B为-13°,a为9°的车刀进行车削加工,可得轧辊工作表面为HRC57~59的焊管冷轧辊。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学成份范围,配制成陶质焊剂DG10,其具体化学成份见表1。用焊剂DG10配合50CrV焊丝,对GCr15焊管冷轧辊进行实际堆焊,堆焊后测试了堆焊工作面性能。GCr15钢化学成份见表2,50CrV焊丝化学成份见表3,堆焊层的化学成份及表面硬度如表4,表5所示,堆焊层与GCr15的耐磨性对比见表6。表1实施例陶质焊剂DG10的化学成份(重量%) 表2 GCr15钢化学成分(重量%) 表3 实施例所用焊丝50CrV的化学成份(重量%) 表4实施例堆焊层化学成份(重量%) 注焊丝直径φ1.6mm权利要求1.一种堆焊用陶质焊剂,其特征在于化学成份(重量%)为CaCO340~45%,CaF210~15%,Al2O35~10%,TiO215~18%,K2CO31~3%,Ti-Fe2~5%,Mo-Fe1~3%,W-Fe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焊用陶质焊剂,其特征在于Ti-Fe中Ti含量为25~30%,Cr-Fe中Cr含量为50~55%,Mo-Fe中Mo含量为30~35%,W-Fe中W含量为32~34%。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堆焊用陶质焊剂,主要适用于焊管冷轧辊的埋弧自动堆焊,它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aCO文档编号B23K35/362GK1103614SQ9411171公开日1995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0日专利技术者兰强, 王元良, 刘斌, 陈明鸣, 方培泉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堆焊用陶质焊剂,其特征在于化学成份(重量%)为:CaCO↓[3]40~45%,CaF↓[2]10~15%,Al↓[2]O↓[3]5~10%,TiO↓[2]15~18%,K↓[2]CO↓[3]1~3%,Ti-Fe2~5%,Mo-Fe1~3%,W-Fe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强王元良刘斌陈明鸣方培泉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