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保护技术,具体是一种变频器输出端毛刺电压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低压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机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通常会出现突变现象,导致电机绕组发热,进而造成电机损坏。对此,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机保护技术是通过加装输入滤波器和输出电抗器来降低电压谐波含量。然而实践表明,采用此种电机保护技术后,仍会出现因变频器输出过压(即输出电压过高)而造成电机损坏的情形。换言之,此种电机保护技术由于自身结构原理所限,存在无法全面有效地保护电机的问题。为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电机保护技术,以解决现有电机保护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电机保护技术无法全面有效地保护电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变频器输出端毛刺电压吸收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变频器输出端毛刺电压吸收装置,包括第一-第三毛刺电压吸收支路;所述第一毛刺电压吸收支路包括第一压敏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第一电阻;第一压敏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一毛刺电压吸收支路的输入端;第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毛刺电压吸收支路包括第二压敏电阻、第二电容、以及第二电阻;第二压敏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二毛刺电压吸收支路的输入端;第二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毛刺电压吸收支路包括第三压敏电阻、第三电容、以及第三电阻;第三压敏电阻的一端作为第三毛刺电压吸收支路的输入端;第三压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频器输出端毛刺电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三毛刺电压吸收支路;所述第一毛刺电压吸收支路包括第一压敏电阻(R1)、第一电容(C1)、以及第一电阻(R2);第一压敏电阻(R1)的一端作为第一毛刺电压吸收支路的输入端;第一压敏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毛刺电压吸收支路包括第二压敏电阻(R3)、第二电容(C2)、以及第二电阻(R4);第二压敏电阻(R3)的一端作为第二毛刺电压吸收支路的输入端;第二压敏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毛刺电压吸收支路包括第三压敏电阻(R5)、第三电容(C3)、以及第三电阻(R6);第三压敏电阻(R5)的一端作为第三毛刺电压吸收支路的输入端;第三压敏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6)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两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输出端毛刺电压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三毛刺电压吸收支路;所述第一毛刺电压吸收支路包括第一压敏电阻(R1)、第一电容(Cl)、以及第一电阻 (R2);第一压敏电阻(Rl)的一端作为第一毛刺电压吸收支路的输入端;第一压敏电阻(Rl) 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l)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毛刺电压吸收支路包括第二压敏电阻(R3)、 第二电容(C2)、以及第二电阻(R4);第二压敏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樊永宁,
申请(专利权)人:原平市兴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