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铜片连接块与第二铜片连接块相对地设置在壳体内,第二铜片连接块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铜片设置在第一铜片连接块上,与供电电源线相连接;第二铜片设置在第二铜片连接块上,与电气产品的电源线可拆卸地连接;针形气缸,与第二铜片连接块驱动连接,针形气缸的伸出方向为第二铜片连接块朝向第一铜片连接块的方向;控制模块,控制针形气缸的伸缩动作和电源的通断电。测试装置在测试完成后针形气缸缩回,电源线能够通过重力或随生产线的移动从接线装置中退出,省去人工拔电源线的操作,同时实现在接完电源线后接线装置才通电,没接电源线时接线装置不带电,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测试领域,特别地,涉及ー种接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器生产过程中,出厂前都需要进行电气安全测试,而在测试阶段,部分电器的电源线还是裸线形式,目前使用的测试装置为主要依靠员エ将零、火、地三根电源线一根根放入三个导电的夹子里,待测试完成后再从夹子里将电源线里取出。这种情况给生产测试过程带来很大不便,并由此带来ー些问题1、员エ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操作效率低;2、由于夹子的金属部件一直带电,员エ若不小心接触到,则会造成触电事故,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装置,以解决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且易发生触电事故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铜片连接块与第二铜片连接块相对地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铜片连接块固定设置在壳体内,第二铜片连接块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第一铜片设置在第一铜片连接块上,与供电电源线相连接;第ニ铜片设置在第二铜片连接块上,与电气产品的电源线可拆卸地连接;针形气缸,与第二铜片连接块驱动连接,针形气缸的伸出方向为第二铜片连接块朝向第一铜片连接块的方向;控制模块,控制针形气缸的伸 缩动作和电源的通断电。进ー步地,接线装置还包括按钮开关,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针形气缸的伸缩动作。进ー步地,按钮开关和针形气缸均为三个,分别控制电气产品的电源线的每个支路的针形气缸。进ー步地,壳体上设置有电气产品的电源线的接线孔。进ー步地,电气产品的电源线的接线孔为三个。 进ー步地,壳体上设置有供电电源线的接线孔。进ー步地,供电电源线的接线孔为三个。进ー步地,第一铜片连接块设置在第二铜片连接块的上方。进ー步地,控制模块包括电磁阀和继电器,电磁阀与针形气缸相联接控制针形气缸的伸缩动作,继电器与电源电路相连接控制电源的通断电。进ー步地,继电器设置在电源的火线线路中。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本技术的测试装置在测试完成后针形气缸缩回,电源线能够通过重力或随生产线的移动从接线装置中退出,省去人工拔电源线的操作,提高用电的安全性。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參照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接线装置示意图;图2是根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接线装置的正面示意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接线装置的背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參见图1至图4,根据本技术的接线装置,包括壳体10 ;第一铜片连接块20与第二铜片连接块30相对地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铜片连接块20固定设置在壳体10内,第ニ铜片连接块30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0内;第ー铜片40设置在第一铜片连接块20上,与供电电源线相连接;第ニ铜片50设置在第二铜片连接块30上,与电气产品的电源线可拆卸地连接;针形气缸60,与第二铜片连接块30驱动连接,针形气缸60的伸出方向为第二铜片连接块30朝向第一铜片连接块20的方向;控制模块,控制针形气缸60的伸缩动作和电源的通断电。测试装置在测试完成后针形气缸缩回,电源线能够通过重力或随生产线的移动从接线装置中退出,省去人工拔电源线的操作,提高用电的安全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工作过程供电电源线穿过测试装置背面的供电电源线的接线孔82固定到第一铜片40供电,第二铜片50固定在针形气缸60的轴通过第二铜片连接块30相连接,当测试人员将三根电源线插入电气产品的电源线的接线孔81后,按下任意ー个按钮开关70,控制模块则可控制针形气缸60的动作,推动第二铜片50向上运动夹紧电源线,即可实现给电器产品测试供电。当测试完成后,控制模块收到测试完成信号后即发出信号控制电磁阀使针形气缸60带动第二铜片50缩回,此时电源线由于重力作用会自动脱落下来,实现自动拔线功能。參见图3和图4,接线装置还包括按钮开关70,与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针形气缸60的伸缩动作。按钮开关70和针形气缸60均为三个,分别控制电气产品的电源线的每个支路的针形气缸60。參见图3和图4,壳体10上设置有电气产品的电源线的接线孔81。电气产品的电源线的接线孔81为三个。壳体10上设置有供电电源线的接线孔82。供电电源线的接线孔82为三个。第一铜片连接块20与第二铜片连接块30均为绝缘材料。第一铜片连接块20设置在第二铜片连接块30的上方。控制模块还包括电磁阀和继电器等相关控制部件。控制模块包括电磁阀和继电器,电磁阀与针形气缸60相联接,用于控制针形气缸60的伸缩动作,继电器连接在接线装置与电源电路之间,用于控制接线装置和电源之间的通断电。优选地,继电器可以仅设置在电源的火线线路中,即将供电用的零、火、地三根线通过测试装置供电电源线的接线孔82固定到第一铜片40上,将其中的火线截断,两端分别接到继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上。 将按钮开关70、针形气缸60装配好,按钮开关70引出的线接到控制模块。将第二铜片50用螺钉固定在第二铜片连接块30上,此连接块为绝缘的材料。针形气缸60通过轴上的螺栓与第二铜片连接块30相连。具体地,员エ将电器产品的零、火、地三根电源线全部插入接线装置对应的三个电器产品电源线的接线孔81内,然后按下任意ー个按钮开关70,控制模块收到该信号后,立即发出信号,控制电磁阀接通针形气缸60的电源,针形气缸60轴伸出,即可使第二铜片50向上运动夹紧电源线。另外控制単元在收到按钮开关70的触发信号后,会延时一段时间(该段时间在IS左右,保证人手按完按钮后已离开接线装置)后发信号给继电器,使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此时该接线装 置才会带电。待测试完毕后,该测试装置控制模块收到结束信号后,会使继电器常开触点断开,给接线装置断电,并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缩回,此时电源线会由重力作用自动脱落。即完成整个接线,供电,拔线的动作。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本技术的测试装置在测试完成后针形气缸缩回,电源线能够通过重力或随生产线的移动从接线装置中退出,省去人工拔电源线的操作,同时实现在接线装置延迟通电,使得员エ接完电源线后手及时离开电源线后,接线装置才通电,提高用电的安全性,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第一铜片连接块(20)与第二铜片连接块(30)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铜片连接块(20)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二铜片连接块(3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第一铜片(40)设置在所述第一铜片连接块(20)上,与供电电源线相连接;第二铜片(50)设置在所述第二铜片连接块(30)上,与电气产品的电源线可拆卸地连接;针形气缸(60),与所述第二铜片连接块(30)驱动连接,所述针形气缸(60)的伸出方向为所述第二铜片连接块(30)朝向所述第一铜片连接块(20)的方向;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针形气缸(60)的伸缩动作和电源的通断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第一铜片连接块(20)与第二铜片连接块(30)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铜片连接块(20)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二铜片连接块(3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 第一铜片(40 )设置在所述第一铜片连接块(20 )上,与供电电源线相连接; 第二铜片(50)设置在所述第二铜片连接块(30)上,与电气产品的电源线可拆卸地连接; 针形气缸(60 ),与所述第二铜片连接块(30 )驱动连接,所述针形气缸(60 )的伸出方向为所述第二铜片连接块(30)朝向所述第一铜片连接块(20)的方向; 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针形气缸(60 )的伸缩动作和电源的通断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钮开关(70),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针形气缸(60 )的伸缩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开关(7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铭,刘海冰,梁国寿,牛海清,胡增云,吴学召,朱乐军,姚广奇,黄小波,陈其麟,鲜于文祥,杨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