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吸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896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太阳能吸热器,包括铝合金边框、玻璃盖板、吸热层、加热层、保温层,所述加热层设置为铜盘管埋在导热水泥或导热硅胶中,所述吸热层上表面设置有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直接铺贴粘结在所述加热层上,所述加热层下面设置有所述保温层。充分利用陶瓷耐老化、耐腐蚀、不衰减的优势,解决现有平板式太阳能吸热器易衰减,导热不良,集热效率低的问题,且重量轻,成本低,生产操作和安装施工简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太阳能吸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平板型太阳能吸热装置应用最广的是金属平板和真空玻璃管,其中金属平板型集热器具有采光面积大、集热效率高的特点,已经逐渐成为应用广泛的太阳能集热产品。但现有金属平板太阳能吸热层易衰减,使用寿命短,且吸热板与支管接触面小,热传递效率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新型的不衰减吸热材料和导热结构的太阳能吸热器,使用寿命长,热传导好,热效率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吸热器,包括铝合金边框、玻璃盖板,吸热层、加热层、保温层。所述加热层设置为铜盘管理在导热水泥或导热硅胶中。所述吸热层设置为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所述吸热层直接铺贴粘结在所述加热层上。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包括吸热陶瓷复合材料表面层和吸热陶瓷薄板坯体层。所述吸热陶瓷薄板表面层厚度设置为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总厚度的30 一 50%,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的总厚度设置为I 一 6mm。所述加热层下面设置有所述保温层。所述铜盘管的管径设置为8-15mm。所述保温层设置为聚酯发泡层或发泡水泥层。所述保温层的厚度设置为10-100mm。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上表面距玻璃盖板下表面的高度为15_30mm。本技术采用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做为吸热材料,并将铜盘管埋在导热水泥或导热硅胶中,形成加热层,其耐腐蚀、耐老化,吸热效率高,重量轻,不衰减,成本低,生产操作和安装施工简便。热传导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吸热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铝合金边框 2、玻璃盖板 3、吸热层 4、加热层 5、保温层6、铜盘管7、导热水泥。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请參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吸热器,包括铝合金边框1、玻璃盖板2,吸热层3、加热层4、保温层5。所述吸热层3设置为吸热陶瓷薄板,平铺。所述加热层4由铜盘管6埋在导热水泥7中形成。所述加热层4下面设置有所述保温层5。所述吸热陶瓷薄板包括吸热陶瓷复合材料表面层31和吸热陶瓷薄板坯体层32。所述吸热陶瓷复合材料表面层31厚度为4_。所述吸热陶瓷薄板还体层32为瓷质薄板,厚度为6mm。所述铜盘管6的管径设置为10mm。所述保温层5设置为聚酯发泡层。所述保温层5的厚度设置为90mm。所述吸热陶瓷薄板上表面距玻璃盖板下表面的高度为25mm。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吸热器,包括铝合金边框、玻璃盖板、吸热层、加热层、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设置为铜盘管埋在导热水泥或导热硅胶中,所述吸热层设置为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直接铺贴粘结在所述加热层上,所述加热层下面设置有所述保温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吸热器,包括铝合金边框、玻璃盖板、吸热层、加热层、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设置为铜盘管埋在导热水泥或导热硅胶中,所述吸热层设置为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直接铺贴粘结在所述加热层上,所述加热层下面设置有所述保温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吸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包括吸热陶瓷复合材料表面层和吸热陶瓷薄板坯体层,所述吸热陶瓷复合材料表面层厚度设置为所述吸热陶瓷薄片和/或薄板总厚度的30-5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朝陈昆列金国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佛山华盛昌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