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507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纱线捕捉部(41)安装于纱线抽出臂(36),并捕捉喂纱筒管的纱线。支承部(46)将纱线抽出臂(36)支承为能够在任意方向上摆动。驱动部(47)对纱线抽出臂(36)赋予使该纱线抽出臂(36)在第一方向上摆动的驱动力。第一引导件(71)将利用驱动部(47)使纱线抽出臂(36)在第一方向上摆动的摆动路径规定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对满卷后的卷装进行回收、且设置崭新的空的卷绕筒管的落纱装置的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有并列设置了多个卷绕单元的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装置)。各卷绕单元构成为从喂纱筒管开卷纱线,并且将开卷后的纱线卷绕于卷绕筒管而形成卷装。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 - 286608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 — 341994号公报中记载有此类自动络纱机。日本特开2009 - 286608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 — 34199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自动络纱机,具备对已完成的卷装进行自动回收的落纱装置。落纱装置构成为将已完成的卷装从卷绕单元拆下,并且将崭新的空的卷绕筒管设置于该卷绕单元。日本特开2009 - 286608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 — 34199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落纱装置具有纱线抽出臂(纱线把持装置),该纱线抽出臂将喂纱筒管的纱线引导到新设置的卷绕筒管。如日本特开2009 - 286608号公报所公开,纱线抽出臂构成为因气缸而伸缩自如,并形成为在其前端具备纱线捕捉部(夹紧切断头)的结构。该纱线抽出臂,通过使气缸伸长而在规定的位置捕捉喂纱筒管的纱线,并且通过使所述气缸收缩而将捕捉到的纱线引导到空的卷绕筒管的附近。如日本特开2006 - 341994号公报所公开,所述纱线抽出臂(纱线把持装置)形成为经由轴承而朝一个方向上摆动自如。进而,落纱装置具备用于驱动纱线抽出臂进行摆动的凸轮机构。在该现有的落纱装置中,纱线抽出臂是在平面内摆动的结构。在落纱装置及卷绕单元中配置有各种各样的功能部件。然而,由于这些功能部件必须配置成不与摆动的纱线抽出臂碰撞,因此存在布局受到限制这样的问题。并且,像现有的落纱装置这样地使纱线抽出臂仅在平面内摆动的结构,存在对来自与摆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力(横向的力)的应对性较弱这样的课题。即,当与可摆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力施加于纱线抽出臂时,会产生轴承的损坏、纱线抽出臂的弯曲、伸缩用的气缸的损坏等。并且,由于该纱线抽出臂是细长的部件、且形成为在其前端具备纱线捕捉部(夹紧切断头)的结构,因此还存在该纱线捕捉部的位置易于错动这样的问题。由于当纱线捕捉部的位置错动时难以捕捉喂纱筒管的纱线,因此存在卷绕筒管的更换失败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以上情形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对落纱装置的纱线抽出臂进行改进,以提高该臂的耐久性、纱线捕捉精度,并提高各结构的配置自由度。本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方法及其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技术的第一观点,提供落纱装置的以下结构,该落纱装置对在卷绕筒管的外周卷绕有规定量的从喂纱筒管开卷后的纱线的卷装进行落纱,并且进行朝崭新的卷绕筒管的挂纱作业。即,该落纱装置具备主体框架、臂部、纱线捕捉部、支承部、驱动部、第一引导件。所述纱线捕捉部安装于所述臂部,对所述喂纱筒管的纱线进行捕捉。所述支承部将所述臂部支承为能够在至少两个方向上摆动。所述驱动部对所述臂部赋予使该臂部在第一方向上摆动的驱动力。所述第一引导件将利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臂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摆动的摆动路径规定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以该方式将臂部支承为能够在至少两个方向上摆动,由此提高了设置于该臂部前端的纱线捕捉部的移动自由度。并且,由于能够在至少两个方向上摆动,因此即使来自特定方向的力施加于臂部,也能够通过该臂部朝其他方向进行摇摆而将力释放。即,能够消除针对来自特定方向的力的应对性较弱这样的现有落纱装置的纱线抽出臂所具有的问题。并且,由于能够利用第一引导件来设定臂部的摆动路径,因此例如能够使臂部以避开落纱装置所具备的各种各样的功能部件的方式摆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观点,所述落纱装置构成为能够在一个方向行进,所述第一方向是与所述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根据本技术的第三观点,提供具有以下结构的纤维机械。即,该纤维机械具备上述落纱装置;以及多个卷绕单元,该多个卷绕单元通过将从喂纱筒管开卷的纱线卷绕于卷绕筒管而形成卷装。所述卷绕单元具备下纱捕捉引导部件,该下纱捕捉引导部件捕捉所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并在纱线交接位置待机;以及第二引导件,该第二引导件在所述纱线交接位置进行对所述纱线捕捉部的定位。这样,通过在纱线交接位置进行对纱线捕捉部的定位,能够利用纱线捕捉部可靠地接受下纱捕捉弓I导部件所捕捉到的纱线。所述行进方向是所述多个卷绕单元所排列的方向,所述第一引导件从所述多个卷绕单元排列的方向的两侧与所述臂部接触,由此将所述臂部的摆动路径规定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优选地,在上述纤维机械中,在所述臂部的所述纱线捕捉部侧、或在所述纱线捕捉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二引导件卡合的第三引导件。这样,能够将第三引导件设置于纱线捕捉部的附近,并且通过使两个引导件卡合而能够可靠地对纱线捕捉部进行定位。优选上述纤维机械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所述第二引导件与所述第三引导件中的任一方具备凸部。所述第二引导件与所述第三引导件中的另一方具备与所述凸部嵌合的凹部;以及朝所述凹部引导所述凸部的V字槽。通过形成为利用V字槽来引导凸部的结构,即使纱线捕捉部及臂部多少有些错位,也能够使凸部与凹部嵌合。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对纱线捕捉部的定位。优选上述纤维机械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所述卷绕单元具备对在所述喂纱筒管与所述卷绕筒管之间断开的纱线进行接头的纱线接头装置。所述下纱捕捉引导部件兼具有对断开后的喂纱筒管侧的纱头进行捕捉并将其引导到所述纱线接头装置的功能。所述第二引导件设置于所述纱线接头装置的侧方。这样,由于下纱捕捉引导部件能够兼用于落纱时的下纱引导与纱线接头时的下纱引导,因此能够使卷绕单元的结构简单化。并且,由于将第二引导件配置于纱线接头装置的侧方,因此在通常的卷绕作业时第二引导件不会成为障碍。在上述纤维机械中,优选所述臂部构成为能够伸缩。由此,当利用纱线捕捉部捕捉纱线等时能够使臂部伸长,在不使纱线捕捉部进行动作时能够使臂部收缩而预先对其进行紧凑的收纳。另外,若强加对以该方式构成为能够伸缩的臂部施力,则存在导致该臂部损坏的担忧。在这一点上,根据本技术的结构,由于利用能够在至少两个方向上摆动的支承部来支承臂部,因此能够通过该臂部进行摇摆而将该臂部所承受的力释放。由此,提高了能够伸缩的臂部的耐久性。优选上述纤维机械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所述臂部由直径不同的多个棒状部件以能够伸缩的方式构成为望远镜状。所述纱线捕捉部设置于所述多个棒状部件中最细的棒状部件。所述多个棒状部件中最粗的棒状部件经由所述支承部而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第一引导件对所述最粗的棒状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S卩,由于形成为利用第一引导件来引导臂部的根部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小型化的第一引导件来规定臂部的摆动。优选上述纤维机械以如下方式构成。即,所述落纱装置具备对所述臂部的待机位置进行规定的第四引导件。所述第四引导件对所述最粗的棒状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通过以该方式设置第四引导件,能够在待机位置对臂部进行定位。并且,由于形成为利用第四引导件引导最粗的棒状部件的结构,因此在利用该第四引导件引导臂部的状态下,能够使该臂部自如地伸缩。因此,由于能够正确地对使臂部伸长时的纱线捕捉部的位置进行定位,因此能够更加正确地进行该纱线捕捉部对供给筒管的纱线的捕捉。优选上述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落纱装置,该落纱装置对在卷绕筒管的外周卷绕有规定量的从喂纱筒管开卷后的纱线的卷装进行落纱,并且进行朝崭新的卷绕筒管的挂纱作业,?所述落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框架;?臂部;?纱线捕捉部,该纱线捕捉部安装于所述臂部,对所述喂纱筒管的纱线进行捕捉;?支承部,该支承部将所述臂部支承为能够在至少两个方向上摆动;?驱动部,该驱动部对所述臂部赋予使该臂部在第一方向上摆动的驱动力;以及?第一引导件,该第一引导件将利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臂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摆动的摆动路径规定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09 JP 2011-1977011.一种落纱装置,该落纱装置对在卷绕筒管的外周卷绕有规定量的从喂纱筒管开卷后的纱线的卷装进行落纱,并且进行朝崭新的卷绕筒管的挂纱作业, 所述落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框架; 臂部; 纱线捕捉部,该纱线捕捉部安装于所述臂部,对所述喂纱筒管的纱线进行捕捉; 支承部,该支承部将所述臂部支承为能够在至少两个方向上摆动; 驱动部,该驱动部对所述臂部赋予使该臂部在第一方向上摆动的驱动力;以及第一引导件,该第一引导件将利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臂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摆动的摆动路径规定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纱装置构成为能够在一个方向行进, 所述第一方向是与所述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3.—种纤维机械,该纤维机械具备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纱装置;以及多个卷绕单元,该多个卷绕单元通过将从喂纱筒管开卷的纱线卷绕于卷绕筒管而形成卷装, 所述纤维机械的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单元具备 下纱捕捉引导部件,该下纱捕捉引导部件捕捉所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并在纱线交接位置待机;以及 第二引导件,该第二引导件在所述纱线交接位置进行对所述纱线捕捉部的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进方向是所述多个卷绕单元所排列的方向,所述第一引导件从所述多个卷绕单元排列的方向的两侧与所述臂部接触,由此将所述臂部的摆动路径规定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臂部的所述纱线捕捉部侧、或在所述纱线捕捉部配置有与所述第二引导件卡合的第三引导件。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