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265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动工具。转动扳机(44)具备从左开口部以及右开口部露出至外部的操作部(47)。该操作部(47)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外部露出面积。此处,即便在转动扳机(44)的连结用柱部(45a)存在于呈与转动孔(42)的转动方向内端(42a)抵接的抵接状态的位置的情况下,操作部(47)也遍及壳体(21)的外周面的周方向整周形成。由此,能够从壳体(21)的整周的任意方向使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47)接触而对转动扳机(44)进行操作。因此,即便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握持把柄部(50)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40)的操作,能够提高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本技术涉及具备使螺丝批头(driver bit)、套筒批头(socket bit)等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驱动轴的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内置有具备旋转驱动轴的驱动马达的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从该旋转驱动轴承受旋转驱动力而使螺丝批头、套筒批头等的输出轴旋转。另一方面,这种电动工具一般构成为呈手枪状,以便能够单手握特而进行作业。即,公知这种电动工具如下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电动工具那样,具备电动工具主体,在该电动工具主体内置有具备旋转驱动轴的驱动马达;以及把柄部,该把柄部配置成相对于上述电动工具主体沿交叉方向延伸。根据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电动工具,在使用时能够以与握持手枪的枪柄的方式同样的方式把持把柄部,能够对输出轴的旋转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电动工具中,设置有用于对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进行操作的驱动开关。假想以像握持手枪的枪柄那样握持该把柄部的情况而将该驱动开关相对于电动工具主体定位设置,以便能够利用握持把柄部的手进行操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5563然而,作为上述的电动工具的驱动开关的操作方法,最近,并不满足于如上所述的像握持手枪的枪柄那样进行操作的操作方法,根据个人的嗜好、现场状况,存在多样化的倾向。即,近年来,电动工具的把柄部的握持方法多样化,伴随与此驱动开关的操作方法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因此,在仅假想像握持手枪的枪柄那样握持把柄部的情况而配设驱动开关的情况下,对于这样多样化的驱动开关的操作方法来说,成为难以操作的电动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鉴于这种情形而完成的,本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在于,在具备使螺丝批头、套筒批头等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驱动轴的电动工具中,即便是在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提高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采用如下的方法。S卩,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备使螺丝批头、套筒批头等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驱动轴,上述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动工具具备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具备上述旋转驱动轴;驱动开关,该驱动开关具备转动扳机,该转动扳机以沿与上述旋转驱动轴相同方向延伸的轴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对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的截止状态和接通状态进行切换;以及壳体,该壳体内置有包括上述驱动马达、上述驱动开关在内的各种构成部件,且形成有开口部,能够通过该开口部从外部对上述转动扳机进行操作,上述转动扳机具备连结用柱部,该连结用柱部从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突出至外部;以及操作部,该操作部配设成与上述连结用柱部的突出至外部的部位连接、且存在于位于上述壳体的外周面外侧的位置,从而能够由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进行转动操作,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的大小设定成遍及上述连结用柱部至少能够在上述驱动开关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进行移动的范围的大小,上述操作部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露出面积,上述操作部的大小设定成当上述操作部存在于上述驱动开关作为开关功能而工作的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上述操作部越过形成于上述壳体的上述开口部的转动方向的一端而覆盖上述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大小。根据该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由于转动扳机具备从开口部露出至外部的操作部,且操作部形成为具有操作者的操作手指能够以面接触状态进行操作的露出面积,因此,当操作者对转动扳机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通过使操作手指与操作部面接触而进行转动操作。由此,当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遍及广阔的范围设定操作手指的配置位置。并且,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即便是在转动扳机存在于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操作部也越过形成于壳体的开口部的转动方向的一端而覆盖壳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即便是在转动扳机存在于转动范围的转动端部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者当触碰操作部时也能够在超过转动扳机的转动范围的位置触碰操作部。这样,根据该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高。另外,作为由操作手指面接触的操作部,能够选择适当的面形状,包括平面形状、曲面形状、加工面形状等适当的面形状。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中,上述操作部遍及上述壳体的上述外周面的周方向整周形成。根据该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由于操作部遍及壳体的外周面的周方向整周形成,因此能够从整周的任意方向使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接触。由此,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高。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或者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中,对上述操作部赋予有当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上述操作部接触的情况下以防止上述操作手指相对于上述操作部滑动的方式发挥功能的防滑功能。另外,作为发挥该操作部的“防滑功能”的结构,在相对于操作部呈面接触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举出该操作部由发挥“防滑功能”的例如呈适当的凹凸形状的形状形成,或者是该操作部由发挥“防滑功能”的例如摩擦力高的树脂材料形成。根据该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由于对操作部赋予有当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接触的情况下以防止操作手指相对于操作部滑动的方式发挥功能的防滑功能,因此,能够使由操作者进行的转动扳机的转动操作更加可靠。由此,即便是少许的面接触状态,也能够可靠地对转动扳机进行转动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高。根据第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当操作者进行转动操作时,操作手指能够遍及超过转动扳机的转动范围的更广的范围触碰操作部,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闻。根据第二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能够从整周的任意方向使操作手指以面接触状态与操作部接触,即便是在操作者以各种各样的握持方式握持把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开关的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高。根据第三技术方案所涉及的电动工具,能够使由操作者进行的转动扳机的转动操作更加可靠,即便是少许的面接触状态,也能够可靠地对转动扳机进行转动操作,作为电动工具的便利性提闻。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从侧面观察成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情况下的外观的侧视外观图。图2是示出从上面观察图1的电动工具的情况下的外观的俯视外观图。图3是示出图1的电动工具的局部内部构造的侧视局部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电动工具的局部内部构造的俯视局部剖视图。图5是利用沿着图3的V-V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示出图1的电动工具的内部构造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6是示出从侧面观察成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情况下的外观的侧视外观图。图7是利用沿着图6的VI1-VII线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示出图6的电动工具的内部构造的内部构造剖视图。图8是在图7所示的内部构造中进行正向旋转驱动操作的情况下的电动工具的内部构造剂视图。图9是在图7所示的内部构造中进行反向旋转驱动操作的情况下的电动工具的内部构造剂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10.27 JP 2009-2464561.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具备使螺丝批头、套筒批头的输出轴旋转的旋转驱动轴, 所述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工具具备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具备所述旋转驱动轴;驱动开关,该驱动开关具备转动扳机,该转动扳机以沿与所述旋转驱动轴相同方向延伸的轴作为旋转轴进行转动,从而对所述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的截止状态和接通状态进行切换;以及壳体,该壳体内置有包括所述驱动马达、所述驱动开关在内的各种构成部件,且形成有开口部,能够通过该开口部从外部对所述转动扳机进行操作, 所述转动扳机具备连结用柱部,该连结用柱部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突出至外部;以及操作部,该操作部配设成与所述连结用柱部的突出至外部的部位连接、且存在于位于所述壳体的外周面外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坂英纪友永聪锦见淳一吉崎达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