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186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包括:下模具,内设有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并在下模具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中部分别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交替设有第一插块与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插块的上顶面设有凹槽。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有效地采用了双流道并通过交替入料的使用方式以解决模具长时间受到应力集中的冲击力所造成的模具损坏,降低了模具的腐蚀几率,以达到提高模具寿命和节省成本的目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给人的使用带来了更大的便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模具流道,尤其涉及ー种可交替流道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压铸模锻エ艺是ー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エ艺,它的基本エ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如图1A-1B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流道的下模腔I以及产品结构所示,在产品过程中高温高压锌合金料会长时间冲击入料ロ 3相对应的模腔2壁,会在入料ロ处对模具产生应力集中,经过长时间冲击在应力集中部位的材料会疲劳失效,造成材料氧化剥落,产生模具腐蚀,这使得再次使用模具会使生产出来的模具表面不光整变得凹凸不平,同时造成压铸模具频繁的整修造成模具的使用寿命缩短,给生产成本增加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ー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内流道为单流道,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温压锌合金料会长时间冲入料ロ相对应的模腔壁,该冲击カ的应力集中使得模具材料发生疲劳失效,造成材料氧化剥落,产生模具腐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表面内设有模腔、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浇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分别连接所述模腔两端的入料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远离所述模腔的一端均与所述浇ロ连接,所述下模具内设有贯穿所述下模具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并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二流道并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中部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第一插块,在所述第二流道内设置第二插块,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二插块的顶端设有一凹槽。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在所述下模具内设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长边均大于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宽度,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口径面积由所述下模具的上顶面至下底面逐渐变大。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插块、所述第二插块的外形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腔相匹配。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通孔内的第二插块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宽度。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横截面一致。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形状一致均成弧线型。上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插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时,所述第一插块与所述第二插块的顶面与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齐平。本技术的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采用了如上方案的具有以下的效果,有效地采用了双流道并通过交替入料的使用方式以解决模具长时间受到应力集中的冲击力所造成的模具损坏,降低了模具的腐蚀几率,以达到提高模具寿命和节省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如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A-1B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流道的下模腔以及产品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的平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4A-4B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的整模示意图。如图参考下模腔1、模腔2、入料口 3、第一流道4、第一通孔41、第一插块42、第二流道5、第二通孔51、第二插块52、浇口 6、凹槽7、插槽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的平面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的立体示意图;图4A-4B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的整模示意图。如图2、3、4A与4B所示,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其中,包括下模具1,下模具I上表面内设有模腔2、第一流道4、第二流道5以及浇口 6,第一流道4与第二流道5分别连接模腔2两端的入料口 3,在此第一流道4与第二流道5不接触,第一流道4与第二流道5远离模腔2的一端均与浇口 6连接,下模具I内设有贯穿下模具I的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51,第一通孔41垂直于第一流道4并与第一流道4的中部相连接,第二通孔51垂直于第二流道5并与第二流道5的中部相连接,在第一流道4内设有第一插块42,在第二流道5内设置第二插块5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插块52的顶端设有一凹槽7,当第二插块52插入第一通孔41或者第二通孔51时该凹槽7可以对第一通孔41内的第一流道4以及第二通孔51内的第二流道5进行放流。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在下模具I内设有的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51的长边(该长边为横截面的长边)均大于第一流道4与第二流道5内的宽度,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51 口径面积由下模具I的上顶面至下底面逐渐变大。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插块42、第二插块52的外形与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51的内腔相匹配。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插块42与第二通孔51内的第二插块52的长度(该长度为贯通通孔的插块横截面的长边)均大于第一流道4与第二流道5的宽度。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凹槽7的横截面与第一流道4、第二流道5的横截面一致。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流道4与第二流道5的形状一致均成弧线型。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插块42与第二插块52分别设于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51内时,第一插块42与第二插块52的顶面与下模具的上表面齐平。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下模具I的的上方还具有上模具(图中未示出)上模具内具有与下模具I内向对应的型腔(未在图中示意出),将上模具与下模具I进行合模,此时如果需要使用第一流道4进行对模腔2浇注则将第二插块52插入第一通孔41中,同时将第一插块42插入第二通孔51中,在第二插块52顶部的凹槽7可以使第一流道4内浇铸顺利进入模腔2内,在第二流道5中由于第一插块42的插入使得第一插块42阻挡住第二流道5内的流料流动,如上的操作为利用第一通道进行对模腔2的浇注,所完成的整模产品如图4A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当浇注流道由第一流道4转变为第二流道5时,则将第一插块42插入第一通孔41内,第二插块52插入第二通孔51内,以此使得第一插块42阻挡第一流道4内的浇注,同时利用第二插块52顶部的凹槽7使得第二流道5内的浇注流料畅通,所完成的产品如图4A所示。通过替换第一插块42与第二插块52分别插入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51内,使得控制第一流道4与第二流道5以替换的方式对模腔2进行浇注。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可交替冷流道模具,有效地采用了双流道并通过交替入料的使用方式以解决模具长时间受到应力集中的冲击力所造成的模具损坏,降低了模具的腐蚀几率,以达到提高模具寿命和节省成本的目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给人的使用带来了更大的便捷。以上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表面内设有模腔、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浇口,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分别连接所述模腔两端的入料口,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远离所述模腔的一端均与所述浇口连接,所述下模具内设有贯穿所述下模具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并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二流道并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中部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第一插块,在所述第二流道内设置第二插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交替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表面内设有模腔、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浇口,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分别连接所述模腔两端的入料口,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远离所述模腔的一端均与所述浇口连接,所述下模具内设有贯穿所述下模具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道并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垂直于所述第二流道并与所述第二流道的中部相连接,在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第一插块,在所述第二流道内设置第二插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块的顶端设有一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替流道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具内设有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长边均大于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宽度,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铭董渊孙广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