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钩体挂钩和悬挂架,其中,双钩体挂钩包括两个钩体,还包括两个使用时穿过挂壁的挂孔的穿越部,这两个穿越部的一头沿竖向延伸形成两个钩臂,所述两个钩体分别与其中一个钩臂连接;所述两个穿越部的另一头通过连接杆连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钩体挂钩固定在挂壁的挂孔上后,不会发生转动和移动,连接牢固,同时整个挂钩可一体成形,无需焊接;此外,只要在挂壁的不同位置设置挂孔,便可以根据需要将挂钩悬挂在挂壁的不同位置,使用灵活;并且,可根据需要将钩体设置在挂壁的任一侧,使得挂壁的两侧空间均可利用,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悬挂物品的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挂钩和悬挂架。技术背景 常见的挂钩一般带有座体,通过座体粘附或真空吸附与墙壁上,但是对于表面粗糙的墙体,则无法粘附或吸附。而在墙壁为薄壁状(如铁皮板或硬质材料板材)的场合中,还常见一种S形挂钩,使用时,墙壁上设有一挂孔,S形挂钩的一头勾入该挂孔内,S形挂钩的另一头用于悬挂物品,但是这种挂钩使用起来还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挂钩不能固定,会绕着挂孔转动,也容易脱离挂孔,当从挂钩上取下物品是可能会牵带者挂钩脱离挂孔;此夕卜,该S形挂钩还可以悬挂在横杆上,单这也存在容易横向滑动、会绕着横杆转动、容易脱离横杆等缺陷。授权公告号为CN201178884Y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挂钩”,该挂钩包括钩体、与钩体连接的弯曲部以及与该弯曲部连接的尾杆,使用时该挂钩的尾杆和弯曲部穿过墙体,通过尾杆与墙体内侧的接触产生拉力,使挂钩固定于墙上,但是所述尾杆产生的拉力有限,挂钩依然容易绕着挂孔转动;虽然该技术中指出,所述尾杆的末端可以设置成尖状以便于穿过墙体并插入墙体,这样使用时尾杆的尖端可以插入在墙体内,可防止挂钩转动,但是该方案只能应用于所述墙体为木板等硬度较小的墙体上,对于钢板等场合则不能解决问题。上面所述的挂钩均只有一个钩体,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具有多个钩体的挂钩,在该挂钩上可悬挂多个物品,但是,这种挂钩的多个钩体都是通过焊接的形式连接成一体,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牢固地固定在挂壁的挂孔上且生产工艺简单的双钩体挂钩。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双钩体挂钩的悬挂架。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钩体挂钩,包括两个钩体,还包括两个使用时穿过挂壁的挂孔的穿越部,这两个穿越部的一头沿竖向延伸形成两个钩臂,所述两个钩体分别与其中一个钩臂连接;所述两个穿越部的另一头通过连接杆连成一体。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钩臂竖直向下延伸或竖直向上延伸。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钩臂弯曲向下延伸或弯曲向上延伸。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连接杆为一横杆;所述两钩臂以及两钩体平行设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穿越部在与连接杆连接的一头具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延伸臂,该延伸臂的端部通过一横杆连接成一体。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穿越部在与连接杆连接的一头具有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延伸的延伸臂,该延伸臂的端部弯折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臂,该水平臂的端部通过一横杆连接成一体。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钩体的底部呈水平状,或呈圆弧形,或呈倾斜状。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两个钩体、两个钩臂、两个穿越部以及连接杆是由一根钢杆弯折形成的整体。一种悬挂架,包括上述的双钩体挂钩以及由至少三块挂壁围成的多边形架体,所述多边形架体的上端开口,挂壁上设有多组与所述双钩体挂钩匹配使用的挂孔。特别地,所述三角形架体的下端设有底板,该底板上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该支撑柱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一支撑座上。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在两侧均具有空间的挂壁上设置与穿越部相匹配的两个挂孔,将双钩体挂钩的钩体的末端插入两个挂孔中,并依次将钩体、钩臂穿过挂孔,最后穿越部横跨在挂孔中;由于有两个穿越部横跨在挂孔中,因此整个双钩体钩不会绕着挂孔转动,也不会沿着挂孔的侧向摆动,同时由于穿越部的两头分别有钩臂和连接杆,从而也限定了沿挂孔轴线方向的运动,使得整个双钩体挂钩能够牢牢的固定在挂壁上。由上面的工作原理描述可知,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挂钩固定在挂壁上后,不会在挂孔内发生转动,也不会在取放物品时将挂钩带出,使得挂钩可牢牢的固定在挂壁上。2、该挂钩可以通过一根钢杆弯折成形,无需焊接,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3、装拆方便,使用时,将钩体和钩臂部分顺着其形状穿过挂孔即可使用,而不使用时,按着相反方向将钩体和钩臂部分退出挂孔并存放即可,使之不占据额外空间。4、只要在挂壁的不同位置设置挂孔,便可以根据需要将挂钩悬挂在挂壁的不同位置,使用灵活。5、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钩体设置在挂壁的任一侧,使得挂壁的两侧空间均可利用,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主视图,图1b为左视图,图1c为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左视图,图2c为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左视图,图3c为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为左视图,图5c为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双钩体挂钩处于另外一个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a为主视图,图8b为左视图,图8c为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a为主视图,图9b为左视图,图9c为俯视图。图10为图9所示的双钩体挂钩的使用状态图,其中,图1Oa为主视图,图1Ob为左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悬挂架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la为主视图,图1lb为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双钩体挂钩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双钩体挂钩包括两个钩体I以及两个使用时穿过挂壁2的挂孔3的穿越部5,其中,两个穿越部5水平设置,其长度略大于挂壁2上的挂孔3的长度,两个穿越部5的一头均竖直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两个钩臂6,所述的两个钩体I分别与其中一个钩臂6连接;所述两个穿越部5的另一头通过连接杆连成一体,该连接杆为一水平的横杆4;所述钩体I的底部呈倾斜状,使得该底部与钩臂6之间形成一锐角,钩体I的末端向上翘起,且该末端与钩体I的底部之间形成一钝角,悬挂物品时,被挂物品会自然地滑落到钩体I底部与钩臂6之间的拐角处,使之不易脱离钩体I。所述两个穿越部5、两个钩体1、两个钩臂6以及横杆4是由一根钢杆弯折形成的整体;并且所述两个穿越部5、两个钩体I以及两个钩臂6之间均平行设置,以便于其能够顺利穿过挂壁2上的挂孔3。使用时,先在两侧均具有空间的挂壁2 (如铁皮板或硬质材料板)上设置与穿越部5相匹配的两个挂孔3,将双钩体挂钩的钩体I的末端插入两个挂孔3中,并依次将钩体1、钩臂6穿过挂孔3,最后穿越部5横跨在挂孔3中,使得整个双钩体挂钩固定在挂壁2上;悬挂物品时,将物品悬挂于钩体I上,在物品重力作用下,钩臂6的下端抵在挂壁2 —侧的表面并产生作用力,同时横杆4的表面作用在挂壁2另一侧的表面并产生作用力,上述两作用力方向相反,以平衡有悬挂物产生的力矩,使得物品能够稳当地悬挂在挂钩上。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穿越部5在与连接杆连接的一头具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延伸臂7,该延伸臂7的端部通过一横杆4连接成一体;当在钩体I上悬挂物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钩体挂钩,包括两个钩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使用时穿过挂壁的挂孔的穿越部,这两个穿越部的一头沿竖向延伸形成两个钩臂,所述两个钩体分别与其中一个钩臂连接;所述两个穿越部的另一头通过连接杆连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钩体挂钩,包括两个钩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使用时穿过挂壁的挂孔的穿越部,这两个穿越部的一头沿竖向延伸形成两个钩臂,所述两个钩体分别与其中一个钩臂连接;所述两个穿越部的另一头通过连接杆连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体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钩臂竖直向下延伸或竖直向上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体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钩臂弯曲向下延伸或弯曲向上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双钩体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为一横杆;所述两钩臂以及两钩体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双钩体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越部在与连接杆连接的一头具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延伸臂,该延伸臂的端部通过一横杆连接成一体。6.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双钩体挂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亮权,
申请(专利权)人:何亮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