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雾状油的分离装置,能提高从漏气分离雾状油的能力。安装于分油器单元(3)的滤清元件(13)具有芯材(31)。该芯材是具有内筒构件(34)和外筒构件(35)的双层管,将内筒构件与外筒构件之间的空间用作分离室(36)。在内筒构件上设置有提高漏气流速并喷射漏气的喷射孔(39)。外筒构件的内壁面中的与喷射孔相对的部分作为从喷射孔喷射出的漏气吹抵的吹抵面。并且,在芯材上设置有排出在吹抵面凝聚的油(OL)的油排出用开口及排出雾状油被分离后的漏气的排出用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含有雾状油的含油气体分离雾状油的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用的发动机等中,会从燃烧室经由活塞与缸之间的间隙向曲轴箱内放出漏 气(blowby gas)。由于该漏气是未燃烧的混合气,因此要向发动机返还。但是,该漏气中还 含有雾状油。因此,在将漏气返还至发动机时,要利用通风机从漏气分离雾状油。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述的装置中,用喷嘴对漏气的气流进行加速,使漏气喷向与 该喷嘴相对的碰撞壁。该碰撞壁由纺织物或无纺布覆盖,以吸附雾状油。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390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专利文献I的装置中,覆盖碰撞壁的纺织物等在充分包含油后对油的吸附力会 变弱。因此,存在当纺织物等充分包含油后,从漏气分离雾状油的能力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从漏气分离雾状油的能力。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分离装置,其用于从含有雾状油的含油气体分 离所述雾状油,其特征在于,该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室,其设置有喷射孔和吹抵面,该喷射孔 使所述含油气体的流速高于所述含油气体在其流过来的气体流路中的流速并喷射所述含 油气体,该吹抵面与所述喷射孔相对,从所述喷射孔喷射出的所述含油气体被吹喷至该吹 抵面;油排出部,其与所述分离室相连通,用于排出在所述吹抵面凝聚的油;气体排出部, 其与所述分离室相连通,用于排出凝聚的所述雾状油被分离后的气体。根据本专利技术,能提高从漏气分离雾状油的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封闭型曲轴箱换气系统的概略图。图2是通风机的纵剖视图。图3是透过内部所绘的滤清元件的立体图。图4是滤清元件的纵剖视图。图5是透过内部所绘的芯材的立体图。图6是芯材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透过外筒构件所绘的芯材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7的A部剖视图。图9是图7的B部剖视图。图10是图7的C部剖视图。图11是图7的A部剖视图,是表示图12 图14图12是图11的D部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E部剖视图。图14是图11的F部剖视图。图15是示意性表示芯材内的气体流动的局部放大图。图16的(a)是示意性表示漏气的流动的概念图。图16的(b)是示意性表示油的 分离的概念图。图16的(C)是示意性表示雾状的油的概念图。图17是表示分离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8是分离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9是以局部剖切形式表示分离单元的立体图。图20是示意性表示油雾的流动的概念图。图21是说明芯材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22是说明与壳体一体地设置芯材的变形例的图。图23是说明与盖构件一体地设置芯材的变形例的图。图24是说明设置有一段回旋流路的分离单元的变形例的图。图25是说明设置有两段重叠的回旋流路的分离单元的变形例的图。图26是说明增加了喷射孔、中间喷射孔及排出孔的数量的变形例的图。图27是说明改变了喷射孔、中间喷射孔及排出孔的大小的变形例的图。图28是说明在回旋流路中设置了隔板的变形例的图。图29是说明在回旋流路的底面设置了突起的变形例的图。图30是说明在回旋流路中设置了紊流化构件的变形例的图。图31是说明在回旋流路中设置了另一紊流化构件的变形例的图。图32是说明在回旋流路的底面设置了坡度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对于封闭型曲轴箱换气系统(下称 换气系统)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换气系统I包括通气管2和分油器单元3。通气管2划分有用于 将从发动机4的曲轴箱排出的漏气BG (含油气体)返还至与发动机4连通的进气侧流路5 的返还流路。本实施方式的通气管2将漏气BG返还至进气侧流路5中的连接空气过滤器 6和涡轮增压器7的部分。分油器单元3设置于通气管2的中途,从漏气BG分离回收油OL 并将其送还至发动机4。在该换气系统I中,从发动机4排出的漏气BG通过上游侧通气管2a流入分油器 单元3。然后,经分油器单元3分离出的油OL通过油回收管8返回至发动机4。此外,经分 油器单元3分离了油OL后的漏气BG通过下游侧通气管2b返回至进气侧流路5。返回的漏 气BG与来从空气过滤器6的新鲜空气混合,经涡轮增压器7压缩。然后,经增压空气冷却 器(charge cooler) 9冷却,被供给至发动机4。因此,能向发动机4供给去除了油OL后的 漏气BG。接下来,说明分油器单元3。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油器单元3包括壳体11、盖构件12、滤清元件13、排 泄构件14、分离单元架15及分离单元16。这些各构件中,分离单元16以及滤清元件13所具有的芯材31分别相当于从含油气体分离雾状油的分离装置。如后所述,在该分油器单元3中,首先,由分离单元16从漏气BG分离一部分雾状油。然后,利用芯材31从从分离单元16排出的漏气BG进一步分离雾状油。因此,分离单元16作为上游侧的分离装置发挥功能,芯材31作为下游侧的分离装置发挥功能。此外,分油器单元3作为包括上游侧的分离装置和下游侧的分离装置的油分离单元16发挥功能。壳体11是上表面及下表面开放的圆筒状的构件,在壳体11的内侧空间的轴向中途位置,设置有用于载置滤清元件13的底座部21。在底座部21设置有连通该底座部21上侧的上部空间和该底座部21下侧的下部空间的连通筒部22。该连通筒部22的上侧部分插入到滤清元件13所具有的芯材31的下端部中。另一方面,在连通筒部22的下端部安装有分离单元架15。并且,连通筒部22和分离单元架15 —同保持分离单元16。此外,底座部21的一部分与壳体11的内壁面分离,在该分离部分形成有排泄流路23。排泄流路23连通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由芯材31回收的油OL在排泄流路23中往下流。在排泄流路23的下端设置有中间阀23a。该中间阀23a通常呈关闭状态,在向下部空间疏导排泄流路23内的油时打开。此外,壳体11的上端部Ila设置成与壳体11的其他部分相比向外周侧鼓出一些的形状。在该上端部Ila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作为用于安装盖构件12的安装部发挥功能。盖构件12是下端具有开口,上端由顶部24闭塞的圆筒状构件。在盖构件12的下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并安装有O型密封圈12a。因此,通过将盖构件12的下端部旋入壳体11的上端部11a,能用O型密封圈12a闭塞壳体11和盖构件12之间的间隙,在盖构件12和壳体11的内部形成气密空间。该气密空间用作用于收容滤清元件13的滤清元件收容空间。此外,在顶部24的内侧面设置有按压保持部25。该按压保持部25是在利用按压板25a将滤清元件13按压至底座侧的状态下保持滤清元件13的部分。在按压板25a的中心部分向下设置有山状突部25b。并且,该山状突部25b与滤清元件13所具有的芯材31的上端部嵌合。由此,滤清元件13以被按压至底座部21侧的状态被保持。如图3和图4所示,滤清元件13呈现圆筒状的外观形状。并且,在直径方向上的中心配置有筒状的芯材31。如上所述,该芯材31相当于分离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双层管构成。另外,对于芯材31稍后进行详细说明。在该滤清元件13中,经分离单元16分离了油后的漏气BG流入到芯材31的内侧空间33(上游侧气体流路)。在通过芯材31的过程中,雾状的油被从漏气BG分离。在芯材31的外周配置有过滤材料32。过滤材料32用于去除通过芯材31后的漏气BG所含的碳等,或引导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分离装置,其用于从含有雾状油的含油气体分离所述雾状油,其特征在于, 该分离装置包括 分离室,其设置有喷射孔和吹抵面,该喷射孔使所述含油气体的流速高于所述含油气体在其流过来的气体流路中的流速并喷射所述含油气体,该吹抵面与所述喷射孔相对,从所述喷射孔喷射出的所述含油气体吹喷至该吹抵面; 油排出部,其与所述分离室相连通,用于排出在所述吹抵面凝聚的油; 气体排出部,其与所述分离室相连通,用于排出凝聚的所述雾状油被分离后的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离室的室内形成有使吹抵至所述吹抵面后的吹抵后气体回旋的回旋流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旋流路包括 第I回旋流路,其使所述吹抵后气体向着第I回旋方向回旋; 第2回旋流路,其与所述第I回旋流路相连通,使所述吹抵后气体向着与所述第I回旋方向反向的第2回旋方向回旋。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室形成在具有内筒构件和外筒构件的双层管中的、所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之间, 所述喷射孔形成于所述内筒构件, 所述吹抵面设定在所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中的与所述喷射孔相对的范围内, 所述气体排出部在所述外筒构件中的所述吹抵面之外的位置形成为连通所述外筒构件内外的开口, 所述油排出部形成为连通所述外筒构件内外的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排出部形成于在所述双层管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喷射孔的形成位置错开的位置, 在所述分离室内的所述喷射孔和所述气体排出部之间设置有周侧筋状突部,该周侧筋状突部划分出沿所述双层管的周向延伸的周侧流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层管以其轴向的一端位于比另一端更靠近下侧的状态进行定位, 沿所述双层管的轴向以限制所述吹抵后气体的流动的方式突出设置的轴侧筋状突部,设置在与所述周侧筋状突部的端部隔有间隙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排出部相对于所述喷射孔的形成位置在所述双层管的周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 在所述喷射孔的附近及所述气体排出部的附近分别沿所述双层管的轴向设置有限制所述吹抵后气体的流动的轴侧筋状突部,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昌也,石田耕作,白仓和树,远藤优太,中村芳贵,田中一夫,黑泽贵嗣,高岛准,
申请(专利权)人:东京滤器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