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喆揆专利>正文

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66155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该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主体,其呈一字形,在实现左右对称的同时,在左右侧分别形成多个连接槽;固定环,其呈圆筒形,在该固定主体的中央部上下侧以连接构件为媒介形成多个,供螺丝插入,从而把固定主体固定于上颚。而且,所述固定环向与上颚接触的方向具有0.1mm-4mm的宽度并凸出,能够使与接触上颚的固定环或所述固定主体的接触实现最小化。另外,所述固定环沿螺丝插入方向形成直径从入口向出口变小的锥形,而且在其内侧形成内螺纹。因此,由于螺丝以坚固状态支撑并插入上颚,所以固定装置能够坚固地发挥固定点作用,固定装置的安装容易,因而其使用便利,固定装置在实现与上颚接触最小化的同时被固定,从而能够抑制上颚的损伤或发生炎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齿列矫正时安装于上颚内用作固定源的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使与上颚的接触面实现最小化,而且使螺丝的插入变得容易,从而使得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齿列矫正治疗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齿列矫正时安装于上颚的固定装置,用于使前方凸出的门齿等向后方移动,或使牙齿向特定方向移动。以往,作为这种固定源,主要使用臼齿。即,在将既定的托槽(bracket)附着于臼齿和要移动的牙齿后,在所述托槽上连接诸如弹簧或橡皮筋的弹性构件或各种弧线等,使臼齿固定。但是,在如上所述把臼齿用作固定源的情况下,作为固定源,同时发生臼齿拉动要移动的牙齿的作用和臼齿被要移动的牙齿拉动的反作用,因此,存在使发挥作为固定源作用的臼齿稍有移动的问题。为防止固定源如上所述发生移动,有一种另行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给患者带来不便,因此存在如果无法获得患者的配合则无法顺利实现治疗的问题。因此,近来,多使用在上颚的骨骼上插入螺丝来安装固定装置的方法。S卩,把螺丝插入上颚的骨骼后,在需要移动的牙齿一侧附着既定的托槽,然后把该托槽和螺丝与由弹簧或矫正用橡皮筋等构成的弹性 构件连接,或者连接于所述托槽上固定的铁丝,以既定的力拉拽,使牙齿(主要是门齿)移动。当如上所述在固定装置中插入螺丝加以使用时,不仅能够阻止白齿的移动,而且手术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实现齿列矫正力,但是,由于在所述固定装置中没有能够支撑螺丝的手段,所以当通过固定装置把螺丝植入上颚骨骼时,螺丝向左右移动,存在难以使固定装置固定于准确位置的问题,所述固定装置由扁平结构构成,与上颚的接触面积宽,从而具有使上颚发生损伤或引起上颚炎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使与上颚的接触面实现最小化,而且使螺丝的插入变得容易,从而使得能够提高齿列矫正治疗的有效性。本专利技术要实现的技术课题并非限定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从以下的记载,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将能够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 解决技术课题的方法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构成包括以下部分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固定主体,其呈一字形,在实现左右对称的同时,在左右侧分别形成多个连接槽;固定环,其呈圆筒形,在该固定主体的中央部上下侧以连接构件为媒介形成多个,供螺丝插入,从而把固定主体固定于上颚。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环向与上颚接触的方向具有O. lmm-4mm的宽度并凸出,能够使与接触上颚的固定环或所述固定主体的接触实现最小化。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环沿螺丝插入方向形成直径从入口向出口变小的锥形(taper),而且在其内侧形成内螺纹。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由于螺丝以坚固的状态支撑并插入上颚,所以固定装置能够坚固地发挥固定点作用,固定装置的安装容易,因而其使用便利,固定装置在实现与上颚接触最小化的同时被固定,从而能够抑制上颚的损伤或发生炎症。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螺丝插入本专利技术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的状态的状态图,图3是放大显示本专利技术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的固定环的状态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安装于上颚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与矫正用结扎件连接的状态的状态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附图为参考,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使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个不同的形态体现,并非限定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此处使用的专业术语只用于阐述特定实施例,并非有意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处使用的单数形态,只要语句不明确地表现与之相反的意义,则也包括复数形态。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的意义是对特定特性、区域、常数、步骤、动作、要素和/或成分进行具体化,并非排除其他特定特性、区域、常数、步骤、动作、要素、成分和/或组的存在或附加。虽然并未不同地进行定义,但此处使用的包括技术术语及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均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技术的技术人员一般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在普通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追加解释为具有符合相关技术文献和现在公开的内容的意义,只要未作定义,则不得解释为理想的或很正式的意义。参照立体图说明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体表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理想的实施例。结果,预计会有图解的多种变形,例如,制造方法及/或规格的变形。因此,实施例并非局限于图示的区域的特定形态,例如,还包括因制造而导致的形态的变形。例如,图示或说明为扁平的区域一般会具有粗糙或/粗糙而非线型的特性。另外,图示为具有尖锐角度的部分可能为圆形。因此,附图中图示的区域不管原来的大体面貌如何,这些形态并非意在显示区域的准确形态,并非意在缩小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的结构,所述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I)大致由固定主体(10)和固定环(20)构成。即,所述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I)的固定主体(10)作为构成左右对称的一字形构件,在其左右侧分别保持既定间隔地形成多个连接槽(11),所述固定环(20)在所述固定主体(10)的中央部上下侧,以连接构件(12)为媒介形成多个,所述固定环(20)以圆筒形构成,供螺丝(30)插入,从而使所述固定主体(10)固定于上颚。其中,所述固定主体(10)由能弯曲的材质构成,在形成于其左右侧的所述连接槽(11),以拆装式连接诸如铁丝或橡皮筋及弹簧等的矫正用结扎件的一端部。而且,所述固定环(20)向与上颚接触的方向具有O.的宽度并凸出,能够使与接触上颚的固定环(20)或所述固定主体(10)的接触实现最小化。所述固定环(20)的凸出的宽度制作得多种多样,且具有O.的范围,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适宜尺寸的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I)。即,所述固定环(20)供螺丝(30)插入,以便使固定主体(10)固定于上颚,向上颚一侧凸出既定宽度,用于在所述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I)固定于上颚的情况下,使得上颚与所述固定主体(10)隔开既定间隔。因此,所述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I)为了安装于上颚而首先把所述固定主体(10)的两侧部折弯成既定角度,在该状态下插入螺丝(30)进行固定,使所述固定环(20)固定于上颚。另一方面,参照图3,说明所述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I)的固定环(20)结构,所述固定环(20)沿螺丝(30)插入方向形成直径从入口向出口变小的锥形,而且在其内侧形成内螺纹(21),插入所述固定环(20)的螺丝(30)以坚固的状态固定。因此,通过如上所述以锥形构成的所述固定环(20),能够坚固地支撑插入的螺丝(30),通过在所述固定环(20)内侧形成的内螺纹(21),螺丝(30)在保持端正垂直的状态的同时被固定于上颚。其中,参照图4,说明所述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I)的安装状态,所述固定主体(10)使用在安装于上颚时能根据上颚形状而弯曲的材质,因此,所述固定主体(10)以其两侧部弯曲的状态安装于上颚,所述固定环(20)以凸出的状态接触上颚,因而使所述固定主体(10)的中央部分与上颚隔开,用于防止上颚发生炎症或损伤。即,通过凸出的所述固定环(20),使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I)与上颚接触的面积实现了最小化。另外,参照图5,说明所述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I)与矫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0 KR 20-2010-00075791.一种齿列矫正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主体,其呈一字形,在实现左右对称的同时,在左右侧分别形成多个连接槽;固定环,其呈圆筒形,在所述固定主体的中央部上下侧以连接构件为媒介形成多个,供螺丝插入,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喆揆
申请(专利权)人:李喆揆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